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1587年-1632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努爾哈赤的第二位福晉富察氏所生。領正藍旗。少時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拉部,英勇善戰,連克六城。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為和碩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參加了薩爾滸大戰,先隨努爾哈赤在薩爾滸全殲明總兵杜松所率的六萬之軍,又南下殲天劉綎部四萬餘眾。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襲明軍,直至渾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擊喀爾喀巴林部,獨自率兵渡河,斬俘甚眾。太宗即位後,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逝世。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曾和代善、阿敏、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初封貝勒

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
萬曆四十年(1612年),莽古爾泰少年時期就跟隨其父努爾哈赤征伐海西女真的烏拉部,莽古爾泰 英勇善戰,連克烏拉六城。
莽古爾泰請渡河追擊烏拉貝勒布占泰,努爾哈赤對他說:“不要去了!沒有僕從怎么能做主子?沒有臣民如何做君主?只要削弱他就行了。”所以摧毀了烏拉的六城,轉移兵馬到了富勒哈河。過了一天,莽古爾泰在烏拉河建了一座木城,留下千餘人駐守。
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莽古爾泰被封努爾哈赤為和碩貝勒,在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中排行第三,所以被稱為三貝勒。

隨從作戰

天命四年(1619年),明朝遼東經略楊鎬派遣總兵杜松率領六萬人出撫順關,劉綎率領四萬人出寬甸,攻打後金首都赫圖阿拉。莽古爾泰跟從努爾哈赤守御松界凡,並且在薩爾滸的谷口設下伏兵,等到明朝的軍隊過了一半之後才開始反擊,後金軍占據了吉林崖,明軍在薩爾滸的山上設營,莽古爾泰再偕同貝勒代善等率領一千餘人增援吉林崖,合師攻打薩爾滸的明軍主力,大破明軍,名將杜松戰死。莽古爾泰又跟從努爾哈赤回軍擊斬了劉綎。同年八月,莽古爾泰跟從大軍討伐葉赫。
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伐明,攻打了明朝的懿路、蒲城,努爾哈赤命令莽古爾泰以所率部隊驅逐明軍,莽古爾泰率領精銳部隊百餘人追擊明軍至渾河才退軍。
天命六年(1621年),鎮江守將陳良被策反之後投到了毛文龍麾下,莽古爾泰偕同貝勒代善將金州的居民遷徙到了復州
天命十年(1625年),莽古爾泰率軍攻克明朝旅順口。同年,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入侵科爾沁部,圍攻克勒珠爾根城,莽古爾泰率兵前去救援,大軍到達農安塔,林丹汗敗退逃走。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討伐喀爾喀的巴林部,先命諸貝勒率兵襲擾錫拉穆楞,諸貝勒都因為騎馬而來太過疲勞不敢繼續前進;唯獨莽古爾泰沒有停下,莽古爾泰獨自領兵在夜間渡河攻擊,俘獲者不可勝數。

天聰時期

天聰元年(1627年),皇太極剛剛即位不久就率軍發起了寧錦之戰。莽古爾泰率軍攻擊明軍右屯衛,接著又以偏師守衛塔山的糧運。
天聰三年(1629年),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的八旗大軍進攻明朝。貝勒阿巴泰從長城邊上的龍井關破關而入,攻打漢兒莊。莽古爾泰偕同多爾袞、多鐸作為接應,逼降了漢兒莊。接著莽古爾泰又勸降了潘家口的守將。皇太極也親自率軍攻克了洪山口,逼近遵化。
莽古爾泰自漢兒莊整合軍隊擊敗明總兵趙率教,生擒其副將臧調元。莽古爾泰大軍其後進軍通州,逼近明都北京,明朝各地前來的援軍都去救援。莽古爾泰派遣巴牙喇兵在前面先行,他與多鐸殿後,此時正值明軍敗退的軍隊前來侵犯,被莽古爾泰攻擊並殲滅了他們。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在薊州檢閱了八旗軍,然後大破山海關前來的明朝援兵。[10] 
天聰四年(1630年)二月,莽古爾泰率軍攻克關內的永平、遵化二地。退兵時莽古爾泰與遇到了被擊敗的明朝軍隊並將其擊潰。

獲罪遭斥

天聰五年(1631年),莽古爾泰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正藍旗圍困了大凌河城的南方,莽古爾泰與德格類率領巴牙喇部隊作為策應。明朝的總兵吳襄、監軍道張春開赴救援,在距城十五里的地方駐紮。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攻擊明軍,俘虜張春等人。
當合圍大凌河的時候,莽古爾泰向皇太極上奏所率部隊被明朝重創。皇太極偶然詰問他:“我聽說你率領的軍隊不聽從號令並且貽誤了軍機。”莽古爾泰生氣的說:“沒有這樣的事。”皇太極說:“如果告你們的人屬於誣告,那么應當治他們的罪;如果情況當真屬實,你所率領的一部能沒有罪嗎?”說完,皇太極就將要起身乘馬。[12]  莽古爾泰說:“大汗為什麼單單與我過不去呢?我本來就非常的順從,難道還想要除掉我嗎?”說罷莽古爾泰用手拿起自己的佩刀,數次用眼睛怒視皇太極。他的同母弟弟、貝勒德格類怒斥莽古爾泰犯了悖逆之罪,並用拳頭打他。 
莽古爾泰更加的憤怒,將自己的佩刀抽出刀鞘。皇太極非常氣憤,因而怒罵當初莽古爾泰之母繼妃富察氏犯罪時,莽古爾泰親手弒母邀寵的事情。其後諸貝勒商議莽古爾泰大不敬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五牛錄,罰銀萬及甲冑、雕鞍馬十、素鞍馬二。

晚年逝世

天聰六年(1632年),莽古爾泰跟從大軍攻打察哈爾,林丹汗兵敗之後率軍逃走了。然後後金軍隊轉移兵馬攻打明朝,襲擾了明朝的大同、宣府。
同年十二月,莽古爾泰抑鬱成疾,暴病而亡,也有的說法是正常死亡。皇太極親自到他的喪禮上去,三鼓鍾過後才開始回去;又在中門設定靈堂來祭奠他,大哭之後才肯回宮。

死後削爵

天聰九年(1635年),莽古爾泰的親妹妹莽古濟格格屬下的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曾經盟誓,將要危及皇太極,並且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隨後,皇太極搜到牌印上“大金國皇帝之印”十六枚。最後以大逆之罪追奪莽古爾泰爵位。莽古爾泰餘子被廢黜宗室資格,子孫由黃帶子降為紅帶子。
同時,正藍旗建制被取消,屬員被分別編入正、鑲兩黃旗,“八旗”一時成了“七旗”。但時隔不久,皇太極又將正藍旗恢復,只不過恢復後的正藍旗已今非昔比。

主要成就

莽古爾泰的軍事成就是在努爾哈赤時期開始的。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的時候莽古爾泰就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拉,英勇善戰,沉重打擊了海西女真的烏拉部。天命四年(1619年),莽古爾泰參加了努爾哈赤大敗明軍的薩爾滸戰役,莽古爾泰跟從努爾哈赤伏兵於薩爾滸谷口,在薩爾滸大破明軍,擊斃明軍將領杜松。又跟從努爾哈赤回軍擊斬劉綎。同年跟從八旗討伐扈倫四部的最後一部——葉赫。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懿路、蒲城兩個城池,莽古爾泰率健銳百人追擊明兵至渾河。並且率兵救援被察哈爾部林丹汗攻打的科爾沁部取得勝利,林丹汗敗逃。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努爾哈赤討伐喀爾喀巴林部的時候,莽古爾泰獨自領兵在夜間渡河攻擊並且俘獲無數。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莽古爾泰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天聰元年(1627年),他率兵攻擊明軍右屯衛。天聰三年(1629年),跟從大軍伐明,偕同多爾袞、多鐸為接應,逼降漢兒莊,莽古爾泰自漢兒莊整合軍隊擊敗明總兵趙率教。天聰四年(1630年)二月,攻克永平、遵化。天聰五年(1631年),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攻擊明軍,俘虜張春等。天聰六年(1632年),跟從大軍伐察哈爾,林丹汗逃遁。

人物評價

《清史稿》:“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皇太極:“於御前露刃,大不敬。”

軼事典故

殺母邀寵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母親是富察氏,生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身任正藍旗旗主,三大貝勒。論出身、地位本來都在皇太極之上,只因其母與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努爾哈赤不忍心將其殺害,僅以私藏財物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爾泰為取悅於父汗,竟殘忍地把母親殺了。這種禽獸般的行為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為降低。以至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推舉汗位繼承人時竟無人提名於他。
皇太極繼位時,莽古爾泰雖然依附眾議,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內心卻並不平衡。久之,與皇太極矛盾日深。最終以“御前露刃”事件使兩人矛盾達到白熱化。 

歃血謀反

天聰五年(1631年)大凌河之戰勝利結束,八旗大軍從前線撤回盛京。法司開始處理莽古爾泰“御前露刃”事件,審理後向皇太極報批,莽古爾泰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莽古爾泰對這個判決結果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徹底得罪了皇太極,給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陰影。所以內心十分懊喪,甚至經常獨坐而哭。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對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從開原趕來相勸。
酒過三巡之後,莽古爾泰借著酒興,把一直深藏在內心的想法坦吐出來。他說:“我現在把皇太極徹底得罪了,今後恐怕也沒啥好果子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機會把他除掉,奪取汗位。如果這招失敗,我們就退到開原,開原城大堅固,在那自立為王。”野史筆記上說,莽古爾泰的計畫是,在家裡擺“鴻門宴”,宴請皇太極,用藥酒將其“鴆殺”。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以及姐夫瑣諾木聽到這個計畫很感震驚,勸莽古爾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爾泰卻說:“我不殺他,他必殺我,我已經沒有退路了。”見莽古爾泰如此堅決,姐弟三人最後同意了莽古爾泰的計畫。第二天,莽古爾泰將正藍旗兩位親信主將屯布祿、愛巴禮,還有莽古濟的親信冷僧機一塊請入密室。三個親信聽罷莽古爾泰的決定,都毫不遲疑地表示說,唯主子之命是從,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商議已定,七個人開始歃血盟誓。莽古爾泰立誓說:“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鑒之。”瑣諾木和莽古濟立誓說:“我等陽事皇上陰助爾,如不踐言,天地鑒之。”其他幾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後將誓書在佛前焚燒,按計畫分頭準備。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十七·列傳四》

藝術形象

1987年《滿清十三皇朝》張振華飾演莽古爾泰
1992年《一代皇后大玉兒》汪強飾演莽古爾泰
2003年《孝莊秘史》郭明翰飾演莽古爾泰
2012年《山河戀美人無淚》程誠飾演莽古爾泰
2014年《大玉兒傳奇》孫蛟龍飾演莽古爾泰

努爾哈赤的子女們

    努爾哈赤生有十六子八女。第八子皇太極繼承皇。
  姓名  長幼次序  備註
 親王、貝勒   
  褚英  長子  廣略太子(後來被廢,清太宗即位後封其為廣略貝勒)。
  代善  次子  禮烈親王。
  阿拜  三子  鎮國勤敏公。
  湯古代  四子  鎮國克潔將軍。
  莽古爾泰  五子  
  塔拜  六子  輔國愨厚公。
  阿巴泰  七子  饒餘敏郡王
  皇太極  八子  清太宗
  巴布泰  九子  鎮國恪僖公。
 德格類  十子 
 巴布海 十一子 
 阿濟格 十二子 
 賴慕布 十三子 輔國介直公。
 多爾袞 十四子 睿忠親王,後被清世祖追謚為清成宗
 多鐸 十五子 豫通親王。
 費揚果 十六子 
   
 公主、格格  
 固倫公主長女 母元妃佟佳氏,亦稱東果格格、東果公主,嫁何和禮
 和碩公主次女 母側妃伊爾根覺羅氏,亦稱嫩哲格格、沾河公主,嫁達爾漢。
 莽古濟三女 母繼妃富察氏 。
 穆庫什四女 母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五女  母庶妃嘉穆瑚覺羅氏,嫁黨奇 。
 六女  母庶妃嘉穆瑚覺羅氏,嫁蘇鼐。
 鄉君 七女 母庶妃伊爾根覺羅氏,嫁鄂托伊。
 和碩公主 八女 母側妃葉赫納喇氏,嫁喀爾喀固爾布錫。

四大貝勒

四大貝勒,努爾哈赤所置,次子代善為大貝勒 、侄阿敏為二貝勒 、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共同聽政。
姓名生卒簡介
代善1583年-1648年清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次子,是第一代禮親王。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
阿敏生卒不詳清朝大臣。滿族,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的侄子。因桀驁不馴,不遵上命,被皇太極削爵囚禁。
莽古爾泰1587年-1632年清初大將。滿族,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的第五子。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
皇太極1592年-1643年後金第二代君主,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的創建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