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年號]

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年號]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傳位於第四子胤禛。

基本信息

皇帝簡介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崩於北京暢春園,享年六十八歲,死後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康熙帝四十歲像 康熙帝四十歲像

玄燁的生母佟佳氏只是皇宮中一名不受恩寵的貴妃。玄燁降生時,父親順治皇帝專寵貴妃董鄂氏,對這個不請自來的三阿哥並不非常關心。玄燁七歲時,遭到天花的侵襲,但是他所患天花之症並沒有危及性命,僅在臉部留下幾個細小的麻點。這使他對當時這種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終身免疫力。而他出過痘竟成了他將來繼登帝位的一個有利因素。然而後面不幸接踵而至,他八歲喪父,九歲時疼愛他的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只有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一直輔佐著他。玄燁後來回憶到,那年母親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候在床邊,滴水不進。母親去世時,他日夜啼哭,不思飲食。直到晚年,玄燁回憶起這一幕幕還不無悲傷地說,他在父母的膝下沒有得到一天的歡娛,“此朕六十年來抱憾之處”。

玄燁的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十分關心他的成長,對玄燁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經常給玄燁講述祖父清太宗皇太極當年創業大清國的故事,激勵他將來要秉承祖先英烈之風,成為有抱負、有作為的人物。玄燁是孝莊皇太后輔佐的第二位皇帝,她一直以帝王的標準嚴格訓練康熙,教育他要“寬裕慈仁,溫良恭敬”,甚至連一舉一動都要“儼然端坐”,中規中矩。

康熙帝遺詔 康熙帝遺詔

玄燁勤奮地學習。從五歲發蒙開始,他早出晚歸,無論嚴寒酷暑,從未中斷。父母雙亡後,他更加努力,系統學習治國安邦之道,認真研讀儒家經典,還拜武藝高強的侍衛阿舒默爾根刻苦練習騎射技藝,縱馬射獵,十矢九中,英武非凡。他常常虛心地諮詢左右,甚至不恥下問於身邊的太監。繁重的學業差點兒壓垮了他的身體,他累得咯血,仍然堅持手不釋卷。後來不得不發展到需要針灸治療的地步,以至於多年後康熙一聞到灸條的艾味還心有餘悸。

玄燁一生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訓練,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薰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正是這種多元的教育,形成了康熙剛柔相濟的性格特點。康熙基本上是在和平環境下長大的,與從白山黑水走來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規而系統的漢文化教育,有深厚的漢學修養。

康熙六年(1667年),玄燁正式親政 。十六歲時就用智謀除掉了飛揚跋扈的鰲拜,後為國家統一,果斷執行削藩政策,平定三藩之亂。東北反擊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東北與沙俄邊境的寧定。在西北親征葛爾丹,與士兵同甘共苦,最終剿平叛軍。對內大膽任用漢臣,如張廷玉,陳廷敬等,編修《康熙字典》,促進文化發展。

康熙十二年,清廷解除了三藩的權力,吳三桂起兵反清,三藩之亂開始,康熙二十年,清軍破雲南昆明,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結束。

玄燁在文化上面實行文字獄,為了維護少數民族的統治利益,打擊漢族人民批判的呼聲,製造了多起抄家案,而他的繼任者雍正、乾隆更是變本加厲。

玄燁令法國人巴多明(Dominigue Parrenin)把法國皮理的《人體解剖學》譯成滿文,他把該書命名為《欽定格體全錄》,供他學習,此書也曾遭到保守派的反對,不能出版,只得收藏宮中,現藏於協和醫院圖書館。他學解剖時從御庫中取出明代嘉靖年所制銅人為對照。可見他學得非常認真。他在宮中設立實驗場,專供教士們研製西藥。他還特製一些專盛西藥的旅行藥壺藥瓶以供出巡或隨時賜給病人之用。

年號紀年

年號公元紀元乾支紀元廟號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同時期其他年號

•永曆(1647年—1683年):南明—昭宗永曆帝朱由榔、明鄭之年號

•定武(1646年—1664年):南明—平宗朱本鉉(朱亶塉)之年號

•大慶(1665年—1680年):清朝時期—王耀祖之年號

•廣德(1673年):清朝時期—楊起隆之年號

•裕民(1674年—1676年):大順—耿精忠之年號

•昭武(1678年):吳周—太祖吳三桂之年號

•洪化(1678年—1681年):周—吳世璠之年號

•元興(1704年):清朝時期—李天極之年號

•文興(1707年):清朝時期—魏枝葉之年號

•永興(1708年):清朝時期—朱文非之年號

•永興(1708年):清朝時期—錢寶通之年號

•天德(1708年):清朝時期—張念一之年號

•永和(1721年):清朝時期—後明朱一貴之年號

•寬文(1661年四月二十五—1673年九月二十一):日本後西天皇、靈元天皇之年號

•延寶(1673年九月二十一—1681年九月二十九):日本靈元天皇之年號

•天和(1681年九月二十九—1684年二月二十一):日本靈元天皇之年號

•貞享(1684年二月二十一—1688年九月三十) :日本—靈元天皇、東山天皇之年號

•元祿(1688年九月三十—1704年三月十三) :日本—東山天皇之年號

•寶永(1704年三月十三—1711年四月二十五) :日本—東山天皇、中御門天皇之年號

•正德(1711年四月二十五—1716年六月二十二):日本—中御門天皇之年號

•享保(1716年六月二十二—1736年四月二十八):日本—中御門天皇、櫻町天皇之年號

•永壽 (1658年—1662年):後黎朝—神宗黎維祺之年號

•萬慶 (1662年—1663年):後黎朝—神宗黎維祺之年號

•景治 (1663年—1672年):後黎朝—玄宗黎維禑之年號

•陽德 (1672年—1674年):後黎朝—嘉宗黎維禬之年號

•德元 (1674年—1676年):後黎朝—嘉宗黎維禬之年號

•永治 (1676年—1680年):後黎朝—熙宗黎維祫之年號

•正和 (1680年—1705年):後黎朝—熙宗黎維祫之年號

•永盛 (1705年—1720年):後黎朝—裕宗黎維禟之年號

•保泰 (1720年—1729年):後黎朝—裕宗黎維禟之年號

•順德(1628年—1677年):莫朝—明宗莫敬完之年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