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斯塔克

愛斯塔克

《愛斯塔克》是保爾·塞尚畫的一幅油畫。

簡介

法國印象派繪畫發展到修拉、勞特累克時代,繼承者已全然改變了意圖。他們以光譜分析方法為藝術的實驗,其實是想借印象派這塊跳板,另創自己的新領域;與此同時,還有一位畫家也有與此相同的意圖。最初他也是印象派創始人之一,後來他超越了這一畫派,成為一個以批判印象主義為出發點的新藝術運動的奠基人。這個人就是大器晚成的畫家保爾·塞尚。此人在繪畫史上非同一般,後人稱這一畫派為Post-impressionism。 關於這個名稱的譯法,近年來國內有不同見解。最初依據日本譯法,通稱"後期印象派",不少研究者對此持有異議,覺得它不足以說明這個畫派與印象派的對立。今有人提議把它譯"印象派之後",可是"…之前,之後"不象一個畫派的名稱,也未盡其意。我們這裡姑以"印象主義後派"來說明塞尚的藝術風格,暫供讀者參考。

作者

保爾·塞尚(1839.1~1906.10)出生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埃克斯。父親是一個後來成了銀行家的制帽廠廠主。塞尚因家庭富裕,自小受到良好的人文科學教育。青年時去巴黎深造。早年由於愛好繪畫常去羅浮宮和巴黎畫壇尋師訪友,在繪畫上也受過廣泛的教養。他愛好浪漫主義的繪畫,對現實主義也極感興趣。1872年後,又和印象派畫家結成莫逆之交。約從1861年,即他22歲時起,進了巴黎的"斯維塞畫院"學習。此後,一直靠自學邁入他終生不走運的美術界。 1872~1874年間,塞尚在奧弗爾(Auvres)認識了畢沙羅,受到他的外光畫法的影響,開始戶外寫生,技術日趨熟練。

1874年,他參加印象派畫展,兩次畫展他都積極拿出作品來。由於他的藝術目標與印象派畫家不盡一致,總是和伙內同道格格不入,性格上也與他們合不來,最後只得離開印象派集團,自辟蹊徑。他的畫要比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還難售出。他沒有固定職業,長期來一直靠父親供養。當時的評論界包括一些支持印象派繪畫的權威人物如左拉、丟朗蒂,對他也存有偏見。致使人們對塞尚的藝術在理解上造成許多障礙。塞尚在世時受到的不公正、折磨和痛苦,要比同時代印象派畫家還要多。有時,簡直是一種敵意,使塞尚常常灰心喪氣。有時,他也發出反抗,他在1874年說"我開始覺得,我比我周圍所有的人都要強。""在活著的畫家當中,只有一個人才是真正的畫家--那就是我。""每一部法典的制定,都會有多達2000個政客參加,可是塞尚的出現,200年才有一回。"這些屬於發作性的語言,充分反映了一個孤獨、落泊、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的憤懣。

1870~1871年普法戰爭期間,塞尚在愛斯塔克(離馬賽港不遠的地方)學習繪畫,不久又回到巴黎。1872年轉赴瓦茲河的奧弗爾,這時他對畢沙羅這位風景畫家的勸告,是言聽計從的。他畫了些風景,但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氣質,畫上反映的儘是一些塞尚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很注意形象的重量感,穩定感和宏偉感。其實,這就是他的藝術素質,是他特具的結構主義藝術的預兆。

1883年左右,他畫的一幅《愛斯塔克》也許在這方面追求得更加過分。在這兩幅畫上,有一些是接近於畢沙羅的畫法效果的色塊,對光不大注意,不如畢沙羅那樣認真。他總是不去加工光的表現,而只注意形象的綜合性和宏偉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