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爾[盧梭哲學著作]

愛彌爾[盧梭哲學著作]

《愛彌兒:論教育》是讓-雅克·盧梭寫的教育學著作。 該書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教育小說,書中以富家孤兒愛彌兒為主人公,論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國舊教育的荒謬腐朽,並提出新教育的原則和理想。並且借愛彌兒未來妻子蘇菲的教育,論證了女子教育的革新。全書反映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闡述性善論。其思想對後世許多教育家都有啟發和影響且本書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系統提出了新的兒童教育觀,從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愛彌兒》全書共五卷,盧梭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則、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即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愛情教育。每個階段的重點不同,但五者之間並不明顯割裂。

愛彌爾[盧梭哲學著作] 愛彌爾[盧梭哲學著作]

該書共分五卷。前四卷以愛彌兒為主人公,提出兒童成長的自然的重要時期,及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原則、內容和方法。第一卷,著重論述了對兩歲以前的要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自然發展。第二卷,著重論述了對2歲~12歲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論述了對12歲~15歲的少年進行智育教育。第四卷,著重論述了對15歲-20歲的青年進行德育教育。第五卷,以蘇菲為範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樣板,同時對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也進行了論述。在這部著作中,盧梭把自己描寫成一個理想的教師,又把愛彌兒描寫為理想的學生,敘述了愛彌兒從出生到20歲成長和受教育的全過程,從中聞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作品目錄

主要人物介紹

第一章 自然人的教育

第二章 愛彌兒的誕生

第三章 愛彌兒的幼兒時期

第四章 愛彌兒的童年時期

第五章 愛彌兒的少年時期的教育

第六章 愛彌兒的青年時期

第七章 愛彌兒的愛情與婚姻

作品思想

從《愛彌爾》中,可以看出,盧梭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人成為自然人,即他所謂的“依照自然的順序”“信任自然”“以自然為唯一的聖經”“遵從良心者即是遵從自然”。這裡所說的自然是絕對自由、平等而善良的環境,只有在這種狀態下生活,人的生命才能提升到最高境界。盧梭認為兒童教育的目的在於促進他們的能力及器官的內部發育,教育能夠使他們的頭腦不停地活動,使他們的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展。這種強調人類內在本性發展,並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點,是盧梭教育學說的重點。盧梭的自然主義以兒童為出發點,旨在培養兒童的身心及本性,即讓兒童過著兒童應有的生活。他認為一個人的兒童時期對他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所以不能用各種枷鎖東縛兒童,阻礙他們自然本性的發展。這是盧梭的根本立場,也是他獨具思想的教育學說的重要原則。基於此,盧梭提出了“直觀教育”。“直觀教育”,即直接教育,使兒童們接觸到的直觀事物與他們應該學習到的觀念保持一致。盧梭認為12歲以前兒童的知識只限於感覺範圍,還沒有悟性;12歲以後才有理性的發揮。盧梭強調要兒童從客觀的事物中去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直觀教育”目的就是依據具體事實教導兒童,使外部的知識和兒童內在的認識能力完全一致。盧梭認為應該按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予以適當的教育方式,以免超出兒童的接受能力。他指出《魯濱孫漂流記》是實施兒童教育最理想的教材。他說:“教育兒童並不是要讀文學名著,而是要認識自然,感受自然。”即通過閱讀自然書籍了解外界知識,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語言去獲得知識。

後世影響

《愛彌兒》問世以後,迅速傳播到整個歐洲,並引起強烈的反響。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對許多著名的教育家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如巴西多、康德、裴斯塔泰齊和杜威都從不同方面受到盧梭思想的啟發。

出版信息

《愛彌兒》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中譯本《愛彌兒於1923年由魏肇基根據英文節譯本譯出,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78年,李平漚又根據法文原版全文譯出,分上下兩卷,書後附有盧校的生平年表和人名、地名譯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共59.7萬字。

作者簡介

讓-雅克·盧梭 讓-雅克·盧梭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作曲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