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闌·春猶淺

愁倚闌·春猶淺 是一首由作者程垓 在南宋時期創作的詞。

原文

春猶淺,柳初芽,杏初花。楊柳杏花交影處,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遠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驚他。

賞析

詩中的絕句,詞中的小令,都是難作的。不僅字數少,而且又要有豐富的詩情畫意,所以要字字錘鍊,字字著力,小而精工,玲瓏剔透,才見大家風範。程垓的這首小詞,僅四十二字,正寫得富有詩情畫意,情趣盎然,頗能顯示出“美文”的藝術魅力。
小詞而能鋪排,是這首詞的藝術特點。這首詞要表達的意思極為單一:不要驚醒酒後春睡的“他”。但直接用來表達這個意思的文字,卻只有全詞的最後一句;絕大部分的文字,是用鋪排的手法來描寫與“他”有關係的環境、景物,極力渲染出一幅恬靜、安逸、靜謐的圖畫。起句寫初春景物,交代時令節氣。“春猶淺”,是說春色尚淡。柳芽兒、杏花兒,皆早春之物,更著一“初”字,正寫春色之“淺”。《愁倚闌》又名《春光好》。古人作詞,有“依月用律”之說,此調入太蔟宮,是正月所用之律,要求用初春之景。此詞景與律很相適應。“楊柳”句總前三句之筆,以“交影”進一步寫景物之美,綴一“處”字,則轉為交代處所,緊接著點出這裡“有人家”。從“交影”二字看,這裡正是春光聚會處,幽靜而又充滿生機和活力。
詞的下片首兩句,轉入對室內景物的鋪排,與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對應。窗外楊柳杏花交相輝映,窗內明暖如烘霞,給人以春暖融融,陽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遠山斜”的圖畫,亦與安謐的春景相應。
“小屏”一句,語小而不纖,反能以小見大,得尺幅千里之勢,“水遠山斜”,正好彌補了整個畫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這正是小屏畫圖安排的絕妙處。此詞一句一景寫到這裡,一幅色彩、意境、情調極為和諧的風景畫就鋪排妥當了。作者以清麗婉雅的筆觸,在這極有限的字句里,創造了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後才畫龍點睛,正麵點出那位酒後春睡的“他”。“莫驚他”三字,下得靜悄悄,喜盈盈,與全詞的氣氛、情調極貼切,語雖平常,卻堪稱神來之筆。
全詞寫景由遠及近,鋪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終見意,既層次分明,又用筆省淨。細味深參,全詞無一處不和諧,無一處不舒適,無一處不寧靜。顯然,詞人在對景物的描繪中,滲透了他對生活的理想與願望,也充分體現了詞人對由景生情寫作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一般常例來看,藝術上的渲染、鋪排,往往會導致語言上的雕琢、繁縟。但是這首小詞卻清新平易,絕無刀斧痕。語言平淡,是程垓詞的一個明顯特點,讀他的《書舟詞》,幾乎首首明白如話,這種語言風格並非輕易得之。況蕙風論詞,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韻語陽秋》論詩的一段話:“陶潛、謝朓詩皆平淡有思致。……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落其華芬,然後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則陶、謝不足進矣。梅聖俞贈杜挺之詩有‘作詩無古今,欲造平淡難’之句。李白雲:‘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飾。平淡而到天然,則甚善矣。’況氏然後說:‘此論精微,可通於詞。’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即倚聲家言自然從追琢中出也。”(《蕙風詞話續編》卷一)程垓這首小小的《愁倚闌》,以平淡的語言精心寫景,巧藏情致,具見巧奪天工,終得自然之美,足以為況氏的詞論作一佳證。

作者

程垓
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正伯,號書舟。眉山(今屬四川)人。孝宗淳熙間曾游臨安。光宗時尚未仕宦。其詞作反映生活面較窄,多寫羈旅行役、離愁別緒,情意淒婉。有《書舟詞》。存詞150餘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