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

按照字面的解釋,“惺惺”原來指的是一種美好、動聽的聲音。如宋代楊無咎的《滴滴金》中:“憶得歌翻腸斷句,更惺惺言語。”說的就是那些令人永遠不會忘掉的話語。如金朝董解元的《董西廂》中:“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惺惺”一說,就更是讓人心醉的語言了。

詞語

詞目:惺惺

拼音:xīngxīng

基本釋義

惺惺 xīngxīng[alert;awake;clearheaded] 清醒,機警昭昭生於惺惺。—— 劉基《醒齋銘》惺惺 xīngxīng

[intelligent] 指聰明機警的人方信道,惺惺自古惜惺惺。——《 西廂記》

詳細釋義

一、清醒貌。

唐 杜甫 《喜到復題短篇》之二:“應論十年事,愁絕始惺惺。”

宋 陸游 《不寐》詩:“困睫日中常欲閉,夜闌枕上卻惺惺。”

明 劉基 《銘“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二:“言未終,惺惺欲醒。”

二、聰明機靈。

宋 曾布 《曾公遺錄》卷八:“上諭:皇子……雖三歲未能行,然能語言,極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聰明的試相度,惺惺的試窨付。”

元 李壽卿 《伍員吹簫》第二折:“世做的背時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蚊子》:“蚊蟲兒,生就你惺惺伶俐。”

三、形容動聽的聲音。

宋 楊無咎 《滴滴金》詞:“憶得歌翻腸斷句,更惺惺言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穴位

經外穴別名。出《醫學入門》。即 奪命。奪命穴位於肱骨中點,橈神經溝附近。

俗語

天津俗語,但天津人說的“惺惺”,絕不是指美好的聲音;天津人說的“惺惺”,指的是讓人無法忍受的噪音。

天津俗語的“惺惺”,倒也還不是那種刺耳的噪音。我也曾經在鐵道邊兒住過,過火車的隆隆聲,絕對不能說是“惺惺”。每天早晨老鄰居們一起抱怨:“唉呀,昨天夜裡一聲火車鳴笛,鬧得我一夜沒睡覺。”可見過火車的聲音絕不屬“惺惺”範疇。

“惺惺”,是那種不緊不慢的噪音,譬如裝修,也不是砸牆皮,也不是鑽眼兒,就是鐺鐺地敲地面,一聲一聲地往你心裡鑽,“可惺惺死我了。”大娘、大爺湊到一起就嘟囔,只是誰也不能不讓人家裝修。你自己不也裝修過嗎?你“惺惺”過別人,別人就“惺惺”你。

當今之時,不一定是噪音就“惺惺”人,“美好歌聲”有時候比噪音還“惺惺”人。路邊商店,從早到晚播放流行歌曲,外國搖滾、低音炮、重金屬,震耳欲聾,吵得人天昏地暗;中國通俗歌曲,沒腔沒調,嗲聲嗲氣,不緊不慢,哼哼唧唧,活賽是一隻蟑螂鑽進你心裡。那種難受勁兒,沒在馬路邊兒住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忍無可忍,居民湊到一起向有關部門反映,有關部門袒護商家,說放音樂是美化生活,不算噪音。老百姓說不出更深的道理,就只能向有關部門說:“我嫌惺惺。”

規範語言,天津俗語“惺惺”,說的是一些人對於某種聲音的逆反心理,惹人膩歪的“惺惺”,不像放炮,鐺地一聲,嚇一跳,拉倒了,想聽也再沒有了。“惺惺”,就是沒完沒了地在你耳邊響,譬如辦公室,幾個人沒完沒了地說話,聲音也不大,天津人說是打“喳喳”,攏得人數字也搞差了,檔案也發錯了,一天下來,吃飯也不香。所以,“惺惺”實在是一種公害,萬不可等閒視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