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
nǎo
◎ 發怒,怨恨:~恨。~火。
◎ 煩悶,苦悶:煩~。苦~。懊~。~喪(sàng )。
ㄋㄠˇ
筆畫數:9,部首:忄
筆順編號:442413452
佛學知識
【惱】
(梵prada^sa,藏h!tshig-pa)
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俱舍家以之為小煩惱地法之一,唯識家以之為隨煩惱之一,二家對其解釋稍有不同。(1)俱舍家以為惱是指堅執諸惡事,雖知是惡但不肯接受他人諫勸以改過,而自己亦懊惱煩悶。《俱舍論》卷二十一雲(大正29·109c)︰‘惱謂堅執諸有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諫悔。’(2)唯識家以為惱是指追想忿恨的事緣,或觸現在的違緣而心懊惱。如《成唯識論》卷六雲(大正31·33b )︰‘忿恨為先,追觸暴熱狠戾為性,能障不惱蛆螫為業。’又,俱舍家以惱是見取見之等流而立一別體,唯識家則在嗔之分位上假立惱,說惱並無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