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
探討前列腺惡性葉狀腫瘤的臨床特徵。方法:報告2例前列腺惡性分葉狀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並進行文獻複習。結果:2例完整切除腫瘤,體積分別為22cm×16cm×11cm和16cm×10cm×8cm,重量分別為500g和400g。例1在54個月後死於肺轉移;例2術後15個月,排尿通暢,無異常表現。結論:前列腺惡性葉狀腫瘤罕見,根據臨床表現並結合MRI、CT等影像學檢查,可作出臨床診斷,確診依靠病理表現。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放射治療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藥物
上海麥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業提供細胞生物學相關試劑,有進口原代細胞:內皮,上皮,平滑肌,纖維原/成纖維,動脈,靜脈,黑素,微血管等等。正常及遺傳變異細胞,腫瘤細胞,腫瘤耐藥細胞。種類齊全:人,大鼠,小鼠,倉鼠,猴,海洋生物等等。並配合有專業的配套無血清,低血清,無動物成分培養基,培養基添加成分生長因子等。細胞培養常用培養基有:DMEM(高、中、低糖),M199,IMEM,BME,CMRL,Ham’sF10/F12/F14,MEM,RPMI1640和細胞培養用相關試劑:細胞凍存培養基,血清,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TNS胰蛋白酶中和液,DPBS,hbss緩衝鹽,P/S青鏈黴素,L-谷氨醯胺等等。
病例
14例均為女性;年齡14~61歲,中位年齡41歲;發現腫塊至就診時間3個月~3年。共同症狀為乳房無痛性腫物。其中腫塊位於左側乳房6例,右側8例,位於外上象限5例,外下象限4例,內上象限4例,內下象限1例;腫塊直徑3~18cm,平均12.6cm。14例均未捫及腋窩腫大淋巴結,術前查體也無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1.2 治療方法
連續硬膜外麻醉。根據腫瘤部位及大小設計手術切口,對瘤體較大者,經乳房間後隙入路,向上或向內翻起乳房,於乳房後面切除腫瘤。術中快速冰凍切片證實為乳腺葉狀瘤後,將腫瘤連同包膜周圍1cm組織完整切除,確切止血、放置引流、適當加壓包紮。術後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3~5天。
1.3 結果
本組14例經石臘切片均證實為乳腺葉狀瘤,切緣陰性。全部病例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4個月~7年,無腫瘤局部復發,也無腋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
2 討論
乳腺葉狀瘤約占全部乳腺腫瘤的0.3%~0.9%。其腫瘤組織學上以良性上皮成分及富於細胞的間質成分共同組成,大體上常出現裂隙,因而得名。1938年Muller首先將此病命名為乳腺葉狀囊肉瘤。該病性質相當複雜,其譜系一端為良性葉狀瘤,又稱分葉狀纖維腺瘤,另一端為惡性葉狀瘤,又稱分葉狀間質肉瘤或葉狀囊肉瘤,而對那些形態界於良惡性之間的交界性葉狀瘤,國內一直採用描述的方法,沒有一個確定的診斷名稱。WHO最新分類中已不用乳腺葉狀囊肉瘤的診斷,而採用乳腺葉狀瘤的診斷名稱,且分為良性、惡性及交界性。同時推薦Azzopardi和Salvadori的良惡性的診斷標準。
該病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方式的選擇國內外尚有爭議。該腫瘤具有完整包膜,且腋窩淋巴結轉移很少見,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應儘可能保留乳腺,行局部擴大切除術。對於那些年齡較大、復發病例或伴有乳房其他疾病者可考慮行乳房切除或乳腺擴大單切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