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

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

《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主要內容:情境課程將學科課程、活動課程與最佳化的情境融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克服了單純學科課程存在的重講、輕練,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同時也在一定程式上彌補了單純活動課程往往容易陷入知識無系統狀態的缺陷。情意課程將知識的系統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和環境的廣闊性融為一體,強調以特定的氛圍,激起熱烈的情緒,在最佳化的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30多年紮根國小教育實踐現場,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在“情境教學”和“情境教育”理論和實踐領域都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正是李吉林老師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兒童的情境學習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是課程組老師智慧的結晶,也是情境教育理論與實踐碩果纍纍的寫照。

內容簡介

《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情境課程總述
情境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李吉林
一、情境課程的孕育
二、情境課程的理論構建
三、情境課程的開發
四、情境課程的操作要義
五、教師是課程改革的生力軍
第二部分 學科情境課程
情境閱讀:為兒童拓寬語文學習的天地花愛民
一、以情境創設為依託,展示語文教學的魅力
二、以課程建設為架構,拓寬語文教學的天地
三、以個性發展為取向,凸顯語文教學的靈性
精選案例一 水(實錄)
精選案例二 推敲
精選案例三 山谷中的謎底
情境作文:在生活的陽光里綻放
一、情境作文的獨特優勢
二、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
三、情境作文的主要類型
四、情境作文的操作要義
精選案例一 我是一棵蒲公英(實錄)
精選案例二 我是小花農(實錄)
精選案例三 和魯濱孫一起漂流(實錄)
精選案例四 濠河一角
情境數學:在實踐套用中發展數學智慧
一、形象伴隨思維,創生數學智慧
二、拓寬學習空間,體驗數學價值
三、滲透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
精選案例一 認識周長
精選案例二 認識東南西北
精選案例三 用字母表示數
精選案例四 認識負數
情境英語:在最佳化的情境中親近英語
一、生活展現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二、圖畫豐富情境,強化學習感受
三、表演體會情境,活躍學習氣氛
四、音樂渲染情境,增強學習體驗
精選案例一 At the Weekeiads
精選案例二 The Elaglish Club
精選案例三 What's the Matter?(第一課時:Go outing)
情境品德:在生活的情境中提高“品德”的有效性
一、研究策略
二、具體操作
……
第三部分 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
第四部分 野外情境課程
第五部分 低幼過渡情境課程

文摘

第一部分 情境課程總述
情境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李吉林
一、情境課程的孕育
當今世界各國都把課程作為教育改革的關鍵來看待,這個領域中的實驗與研究一直沒有停息過,傾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與智慧。無論是維多里諾的人文主義課程論,還是夸美紐斯的泛智主義課程論;無論是杜威的實用主義課程論,還是皮亞傑的結構主義課程論,在某一個歷史時期都顯示了其先進性,產生過廣泛的世界性影響。這些課程流派在世界課程論的改革中都曾各領風騷。
世紀之交,國際基礎教育發生了課程理念與實踐的大震盪、大變革。眾多的課程流派和課程實踐模式紛紛湧現,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課程開發的一些趨勢。各流派或主張課程經驗應以社會為中心,或主張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或主張以兒童為中心。當代課程變革則越來越致力於三種關係的和諧統一,於是出現了以“情境”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理論。英國的勞頓是其代表。
勞頓的情境課程論試圖吸取學科中心論、兒童中心論和問題(社會)中心論三種理論的長處,主張教育要發展兒童的自主能力,使他們學會適應步入社會後所面臨的多種情境。勞頓把自己的課程論稱為“情境中心論”,可以說勞頓的思想反映了西方當代課程變革的一種走向。
縱觀世界課程發展狀況可以發現,眾多的課程論專家都聚焦於隋境學習、情境認知等一系列圍繞著情境的全新的課程觀。他們的共同點是不滿於學校現存的以課堂、教師與書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生活與實踐的重要性,強調學習基於真實的生活經驗所具有的感受性、具體性、合作性、情境性,這與傳統的校內學習的個體化、抽象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情境認知與情境學習理論成為20世紀90年代教育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國內的課程改革則著力綜合與實踐,試圖將對學生素質發展起不同作用的領域、層面進行內容及結構上的整合,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教育教學功能體,溝通書本與生活世界、理論與實踐套用,以此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但在探索與研究開發情境課程方面尚屬空白。
然而,早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在進行情境教學乃至情境教育的探索過程中,就在實驗班中對現行的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並且在1996年進行了全面梳理,明確提出了“情境課程”的主張,進一步展開實驗與研究。因此,情境課程的提出是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回應國際與國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呼喚,進一步深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和學校特色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模式的一個嘗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