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同一性

對應於每一種社會情境,人們都有與自己社會身份相符合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即人們對應於特定情境,並與自己特定的社會角色相符合的情境同一性。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如果與自己的社會身份或社會角色規範相符合,則有恰當的情境同_性,反之,則被認為是情境同一性混亂。

簡介

70 年代後期,小亞歷山大等人(C.N.Jr. Alexander&P.Lauderdale,1977)提出了一個將日常社會心理現象概念化的新觀念——情境同一性(situated identity)。按照這一觀念,對應於每社會情境,人們都有與自己社會身份相符合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即人們對應於特定情境,並與自己特定的社會角色相符合的情境同一性。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如果與自己的社會身份或社會角色規範相符合,則有恰當的情境同一性,反之,則被認為是情境同一性混亂。

實質

情境同一性問題所涉及的實質是社會角色與情境對行為的限制問題。對於身體語言的運用而言,這兩個方面的限制同樣存在。外部社會對於一個人身體語言的理解與接受,也要受到其社會角色的影響,同一種身體語言,不同社會角色的人運用,其意義也會明顯不同。長輩或領導者舒服地靠在沙發上聽晚輩或下屬談話,仍然可以被理解成對談話感興趣;而晚輩或下屬對長輩或領導者採取同樣姿勢,則會被理解成不耐煩或故意輕視。

情境對身體語言的規範作用同樣明顯。一個人在家裡高度放鬆時可以隨便地一邊收拾東西,一邊與家人談話。而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你必須用更明顯的身體語言行為告訴別人你正注意他的談話。很顯然,如果身體語言不能與社會角色和情境相對應,是不可能有效地實現溝通目的的。

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前面提高身體語言自覺性的類似程式,來提高身體語言與自己社會角色及行為情境的對應性。可以列表評價自己日常的身體語言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社會角色,是否與特定情境要求和社會期望相對應。保留那些對應的身體語言行為,而放棄那些不適當的行為。社會在不斷變化,個人的年齡、社會身份也在不斷變化。要想很好地保持自己身體語言行為與社會期望,自身社會角色及行為情境的良好對應,需要經常地評價、檢驗自己身體語言行為的適當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