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哈太克里鄉

帕哈太克里鄉位於喀什城南郊,東靠疏勒縣,西靠站敏鄉、蘭乾鄉,南隔克孜勒河和吾庫薩克鄉接壤,北隔克孜勒河分支與色滿鄉和喀什市夏馬力巴克鄉相望。

基本信息

簡介

帕哈太克里鄉位於喀什城南郊,東靠疏勒縣,西靠站敏鄉、蘭乾鄉,南隔克孜勒河和吾庫薩克鄉接壤,北隔克孜勒河分支與色滿鄉和喀什市夏馬力巴克鄉相望。東西最長16公里,南北最寬4公里,總面積39.89平方公里。鄉政府與縣城的直線距離11.5公里。鄉地處克孜勒河分支處的小三角洲上,由西向東傾斜,地勢低平,坡降l/350一l/700。土壤中水稻土面積占27.01%,潮土面積占39.52%,灌淤土積6.91%,新積土面積占2.17%,棕漠土面積占23.02%,沼澤土、草甸土面積占1.37%。多年平均氣溫11.5℃,無霜期214天。地下水豐富,泉水長流,是疏附縣主要的水稻種植區。

人口行政

民族人口1998年,全鄉總計2264戶、12648人,男6323人、女6325人,城鎮人口占3.64%、農村人口占96.45,維吾爾族12267人、漢族352人、烏孜別克族29人。

行政區劃轄村民委員會6個,即帕哈太克里村、尤喀克帕哈太克里村、索古魯克村、肖爾巴格村、尤喀克喀庫拉村、托萬克喀庫拉村,村民小組34個。

經濟

經濟1998年,全鄉總收入2282.4萬元,比上年增長3.3%。

農業耕地面積21024畝,糧食總產1192.2萬公斤,比上年增長1%,單產567公斤;播種棉花802畝,總產4.96萬公斤,比上年增長49.8%,單產61.8公斤;牲畜存欄總頭數19247頭(只),比上年增長20%。

交通通訊及科教文衛

交通郵電1998年,有農用汽車32輛、大小拖拉機182台、大小拖車130輛、加工機械26台。鄉有郵電所,村有簡易公路,交通四通八達。

文教衛生體育 1998年,有中學l所、國小6所,教職員工154人,學生2651人。鄉有醫院,村有保健站,共有醫務人員23人,其中醫生8人、護士8人,病床16張。鄉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隊。村有電視室、圖書室、體育場、文娛活動室。

人民生活1998年,人均純收入1307.7元,人均糧食1077公斤。

經濟發展

帕哈太克里,這個坐落於喀什城南郊的一萬多人口的鄉並無特別之處,傳統的維吾爾民居高低錯落,姑娘媳婦們在葡萄架下乘著涼吃瓜果,孩子們則在院子裡嬉戲,富足而閒適。然而,就是這裡的村民們卻曾得到共和國兩代領導人的親筆回信。
1952年,土地改革勝利後,帕哈太克里農民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生活變的明亮起來。翻身的農民從心眼裡感謝共產黨和領袖毛主席,為了表達由衷的喜悅和感激,他們請來了有文化的郵電局幹部買買提麻木提代筆,用維吾爾語詩歌形式寫了“致敬毛主席”的長信,報告他們過去所受的苦難和今天翻身做主人後的歡樂。3月23日,全鄉農民大會一致通過了寫給毛主席的這封信,並請當時的駐鄉土改工作隊隊長賽福鼎·艾則孜將信轉呈毛主席。8月30日,毛澤東親筆寫信給賽福鼎,請他把自己簽名的回信交給帕哈太克里鄉的農民,信中鼓勵他們在愛國豐產的口號下,更加團結,努力生產,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收到毛主席的信後,全鄉上下各族民眾奔走相告,毛主席的繡像和回信被恭恭敬敬地掛在帕哈太克里的榮譽室里,深深地銘刻在維吾爾農民的心坎上。在毛主席回信的激勵下,大家一鼓作氣發展生產,很短的時間裡,有一部分農民富裕了起來,改造了自己的房屋,購買了以前想都沒想過的拖拉機、農機具、機車等現代化的工具。在新中國的懷抱里,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強。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水稻撒播種植模式,推廣新技術,引進新品種,全鄉1.68萬畝水稻,畝產從132公斤提高到830公斤,到1989年糧食總產突破千萬公斤,由此贏得“塞外米糧倉”的美譽。
1990年8月25日,江總書記來到了帕哈太克里。他看農田,走農戶,聽匯報,邊走、邊看、邊聽,不住微笑地點頭。此後,受到鼓舞的全鄉人們激情難抑,於1993年8月30日隆重集會,一致通過了給江總書記的信。1994年2月4日,鄉親們收到了江總書記熱情洋溢的回信,信中勉勵鄉親們增強民族團結,勇於開拓進取,加快經濟發展,搞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為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半個世紀過去了,帕哈太克里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全鄉村村通了柏油路,通了電,通了自來水,有電視、有電話,出門騎摩托、坐汽車,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現在鄉里90%以上的農民搬進了新居,有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還購買了汽車、農機具,手機也逐漸走進了農家。先富起來的農民不忘帶動其他農民共同致富,三村三組有一個農民叫阿不都許庫爾,最初是泥瓦匠,從70年代開始在外打工,做小生意,發展到後來做房地產和邊貿生意,現他的資產已有1.4億。從去年年底開始他的企業開始到國外投資。今年從鄉裡帶走30多人到國外工作。”帕哈太克里鄉鄉長艾克拜爾·吐拉洪在向記者介紹情況時臉上寫滿了喜悅與自豪。
半個世紀來,帕哈太克里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3年全鄉總收入2166.94萬元,人均2089元,是土改前的29倍,2004年人均收入達到2255元,這裡已作為喀什無公害水稻基地之一,是塞外稻米之鄉。近年來,利用距離喀什市比較近的優勢,帕哈太克里鄉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大力發展畜牧業和奶製品加工業,供應城市。三村的村長達吾提·艾山就是一個養牛大戶,他自1999年年底開始養畜,每年養60-80頭牛,每頭牛價值3000-4000元。2003年達吾提·艾山住進了耗資15萬元蓋的400平方米的新房。在他的帶領下,三村形成了養殖小區,目前三村集中養牛戶就有18戶。
因為有著兩代領導人親切關懷,2001年帕哈太克里鄉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今,帕哈太克里鄉正將政治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建設成為喀什最吸引人的紅色旅遊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