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遺 | |||||
拼音: | |||||
解釋: | 1.遺忘。 |
相關詞條
-
遺忽
。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或遺忽陵遲之舊好,或簡棄後門之類味,或取人以官而不論德。”《晉書·江統江惇傳論》:“ 惇 遺忽榮利,聿修天爵。” 清 魏禧 《陳勝論》:“高節篤行者,堅僻迂疏,遺忽世務,不切於用。” ...
基本信息 -
小忽雷
小忽雷,中國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彈撥弦鳴樂器。因其發音忽忽若雷而得名。又稱龍首琵琶或二弦琵琶。民間流傳甚少。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唐代製作的小忽雷一件,被譽為稀世珍寶。
簡介 歷史 傳說 收藏現狀 相關詞條 -
召忽鎮
召忽鎮現轄28個行政村,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萬畝,人口19800人,境內自然條件優越,氣候適宜,礦藏豐富,盛產小麥、玉米、果品、蔬菜、黑山羊...
地理環境 經濟狀況 知名企業 其他事業 旅遊文化 -
遺
遺的讀音是yi,從辵,部首是辶,從貴。基本字義1. 丟失2. 漏掉3. 丟失的東西,漏掉的部分4. 余,留5. 死人留下的6. 不自覺地排泄7. 生物體...
基本信息 參考辭彙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常用詞組 -
忽雷
忽雷是一種頸式半梨形音箱的撥弦樂器,可見於唐代的典籍記載。在唐代小忽雷的套用是很廣泛的,民間、宮廷均有不少的演奏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是遵循著自然界優...
簡介 歷史 典故 得名 形制 -
《下土橋送刁景純忽大風韓子華先歸遺其小方巾》
《下土橋送刁景純忽大風韓子華先歸遺其小方巾》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忽�U
"《老子》:""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 ""漢賈誼《�f鳥賦》:""釋智遺形,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漢揚雄《序》:""神心忽...
-
忽怳
"《老子》:""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 ""漢賈誼《鵩鳥賦》:""釋智遺形,超然法言
注音 解釋 -
《聞官軍破吉浪戎小而固,慮史氏遺忽,因記為》
通連無舊穴,要害有新城。 高樓一擬望,新雨劍南清。 漢江無敵國,蠻物在回軍。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