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忘筌
拼音
wàng quán
出處與詳解
1、忘記了捕魚的筌。
①《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通“ 筌 ”。
②晉 何劭 《贈張華》詩:“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③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獨夫常獨泣,多士已忘筌。”
④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 劉 始大悟,不覺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
2、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
①唐 劉禹錫 《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詩:“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
②元 王禎 《農書》卷二二:“資爾屈伸功用畢,莫將良器等忘筌。”
相關詞語
1、忘筌而漁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 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2、得魚忘筌
拼 音: dé yú wàng quán
釋 義: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 處: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示 例: 故目的既達,~,其手腕之峭緊敏捷又如此。
★清·梁啓超《外交失敗之原因及今後國民之覺悟》
3、得意忘筌
dé yì wàng quán
[釋義] 捕得魚後;忘了捕魚的竹器。比喻達到目的之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 [語出] 《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正音] 筌;不能讀作“qiǎn”。 [辨形] 筌;不能寫作“簽”。 [近義] 卸磨殺驢 過河拆橋 [反義] 飲水思源 [用法] 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人活一世;應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負義;~。
文章:
忘筌《莊子》 選自《枯木又逢春——通過禪語悟人生》(細川景一著・2000.11.禪文化研究所出版) “忘荃”語出中國古典《莊子》外物篇。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筌”是用細竹篾做成的捕魚工具。“蹄”是捕捉兔子等用的“圈套”。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掛在河裡的筌本是用來捕魚的工具,可等捕到魚後,就已經成了沒用的東西;設在山裡的圈套本是用來捉兔子的工具,可等到捉住兔子以後,也成了沒用的東西。語言和文字是用來表達意思即說明心中想法的手段工具,但如今的學者,卻太看重語言和文字,而把“意”給搞沒了。 這句話告訴我們:筌不過是捕魚的工具,蹄不過是捉兔的工具,語言也不過是傳達意思的手段。而“什麼是目的,什麼是手段?千萬注意不要搞錯了!”。 大珠慧海禪師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遺教。亦猶得魚忘筌,得兔忘蹄也。 其實,據說是釋尊所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也好,有一千七百之多的古則公案也好,歸根結底都不過是藉以“悟”的手段工具而已。如果達到了“悟”的境界,就全沒用了,就要把它們全部忘掉。 但是,我們卻常常忘記第一要義的目的,而執著於第二、第三要義的手段工具,過多地糾纏於詞語的詮釋並為其憂慮不堪。 妙心寺的開山祖關山國師在其“遺訓”中曾說:“望汝等務求其本,……切莫誤去摘葉尋枝。” 有以“忘筌”命名的茶室。孤篷庵是由小堀遠州開創、江月和尚為祖師的寺院。在寺中方丈旁邊的一間茶室,據說即由遠州命名為“忘筌”。 小堀遠州是近江人,出生在坂田郡的小堀(現長浜市小堀町),本名正一。因他曾任過遠州太守,故被稱為遠州。由於其父服侍秀吉擔任過“普請奉行”(幕府時代監管土木城建的職務),故被秀吉作為侍從加以重用。父親死後,他在26歲時當上了備中松山的領主,後又當上了近江小室的城主。 他師從大德寺春屋禪師參禪,受“大有”道號。又拜古田織部為師潛心鑽研茶道,號宗甫、孤篷庵。他是茶道遠州流的鼻祖。他還繼承了父親“普請奉行”的事業,在各地的營造建築方面發揮了才能;到晚年擔任過造園奉行等職,在各地建造了很多名園和名建築傳世至今。 他的家風被譽為“雅朴”,以在都市化氛圍中表現寧靜優雅為特徵,特別是在茶室的建築風格上更能展現他的家風。大德寺龍光庵的密庵、南禪寺金地院的八窗席、孤篷庵的忘筌等,都是非常有名的。 後來由於他擔任德川家光的茶道指導,由此名聲大振。正保四年(1647)在伏見的自宅中,他留下了辭世之句:“昨日復今日,今日又將逝;無為獨自嘆,夢醒黎明時”(きのふといひけふとくらしてなすことも なき身のゆめのさむるあけぼの),結束了69歲的生涯,葬於自己開創的孤蓬庵。 遠州把他看重的茶室名之“忘筌“,並非是把目的和手段顛倒了,而恰恰是在教我們如何回到茶道的原點。 須知所謂茶道,不過是燒水,作茶,飲茶而已——千利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