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涵蓋心血管系統疾病基本物理診斷、心血管系統疾病無創診斷技術、心血管系統疾病有創診治技術、心血管系統疾病、心臟內科常用藥物指南等五部分。書中針對具體病例,描述了入院評估、病情分析、治療計畫、病程觀察、預後評估、出院醫囑等內容。
本書可供心內科住院醫師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部分 心血管系統疾病基本物理診斷
第二部分 心血管系統疾病無創診斷技術
第一章 心臟電學檢查技術
第二章 心臟影像學檢查
第三部分 心血管系統疾病有創診治技術
第一章 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造影
第二章 冠心病介入治療
第三章 心臟瓣膜病介入治療
第四章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
第五章 心內膜心肌活動檢術
第六章 主動脈球囊反搏術
第七章 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和心臟起搏
第八章 心內科常用診治技術
第四部分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章 充血民生心力衰竭
第二章 心臟驟停與心肺復甦
第三章 心臟瓣膜病
第四章 心肌疾病
第五章 高血壓
第六章 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七章 心律失常診斷與治療
第八章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九章 肺動脈高壓和肺源性心臟病
第十章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第十一章 心包疾病
第十二章 心臟腫瘤
第十三章 主動脈與周圍血管疾病
第十四章 其他心臟病
第十五章 高脂血症
第十六章 其他系統疾病的心血管表現
第十七章 心臟病人的非心臟手術問題
第十九章 心臟外科病人圍手術期問題
第二十章 妊娠中的心臟問題處理
第五部分 心臟內科常用藥物指南
第一章 血管擴張劑
第二章 鈣拮抗劑
第三章 β-受體阻滯劑
第四章 α-受體阻滯劑
第五章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第六章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第七章 利尿劑
第八章 抗心律失常藥物
第九章 正性肌力藥物
第十章 抗凝血藥與溶栓藥物
第十一章 調血脂藥物
第十二章 抗休克藥物
第十三章 營養心肌和改善心肌代謝藥物
第十四章 心臟內科常用中成藥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部分 心血管系統疾病基本物理診斷
心臟的物理檢查是全身體檢的重要部分。套用視、觸、叩、聽的方法對病人進行檢查仍然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診斷方法。影像學、電生理學及實驗室檢查等均不能代替物理檢查(如某些心音改變或奔馬律等特徵性發現非特殊器械檢查)所能。
檢查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①安靜環境,以利於聽診。②適當光線,最好來自患者的左側,便於視診。③被檢者取臥位,醫生站在其右側。④有一副適耳的聽診器,具備鍾型與鼓型兩種胸件。⑤心臟檢查時,應根據病情,讓病人採取臥位、半臥位或坐位。病人兩肢自然平放或下垂於軀幹的兩側,身體勿左右傾斜以免影響心臟的位置。
第一節 心臟視、觸、叩診檢查
一、視診
觀察心前區有無隆起及異常搏動,心尖搏動的位置與範圍。
1.心前區隆起正常人胸部兩側大致是對稱的。心前區隆起多見於兒童期,即已患心臟病且心臟顯著增大者(常為右心室肥厚),如先心病或風濕性心臟病。大量心包積液時,心前區可顯飽滿。
2.心尖搏動正常成人,心尖搏動一般位於第五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1.0 cm處,距前正中線7.0~9.0 cm。搏動範圍相當於一個鍾式聽診器胸件的面積(直徑約2.0~2.5 cm)。部分正常人的心尖搏動消失。
(1)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正常心尖搏動的位置受人體體形、年齡、體位、呼吸等因素的影響。如超力型的人,心臟呈橫置位,心尖搏動位置可上移至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