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撲動

心室撲動

心室撲動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和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簡稱室顫)分別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縮或不協調的快速亂顫。

心室撲動心室撲動
心室撲動(ventricular flutter,簡稱室撲)和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簡稱室顫)分別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縮或不協調的快速亂顫,其結果是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消失,心、腦等器官和周圍組織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綜合徵發作和猝死。室顫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嚴重心律失常,也是臨終前循環衰竭的心律改變;而室撲則為室顫的前奏。 

臨床表現

心室撲動心室撲動
臨終前室顫一般難以逆轉,突然意外地發生於無循環衰竭基礎的原發性室顫,可呈短陣或持久發作,給藥及時且治療恰當的,有長期存活的可能。

室顫的發生機理大多為心室內多個折返中心形成不協調的衝動,經大小、方向不一的傳導途逕到達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礎為心肌細胞復極速度與不應期長短的不一致性明顯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壞死、嚴重心動過緩或中樞交感神經興奮為常見誘因。

原發性室顫的常見病因①冠心病,尤其是發生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後6個月內的患者;②原發性擴張型和肥厚型心肌病;③瓣膜病,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合併心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原發性和繼發性QT間期延長綜合徵,後者大多由藥物作用或電解質失調引起;⑤病竇綜合徵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所致嚴重心動過緩;⑥電擊或雷擊;⑦低溫;⑧洋地黃、腎上腺素類藥物過量;⑨少數預激綜合徵;⑩少數二尖瓣脫垂綜合徵。

心電圖示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150~250次/min振幅較大而規則的室撲波,或500次/min振幅大小不一且不規則的室顫波。

治療

自60年代心肺復甦技術日益發展以來原發性室顫的復甦成功率和復甦後長期存活率已有顯著提高。復甦後長期存活者(尤其是不伴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室顫的復發率高,一年內死亡率可達30%。

近年來對原發性室顫的預防進行了不少探索性的研究,但至今尚無被公認的有效措施。常用的有:①防治其病因;②用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室性心律失常,或以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或臨床電生理技術誘發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以識別有發生原發性室顫的高危險的患者;③套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消除室速、減少複雜性室性早搏(如室性早搏連發、多源性室性早搏、R在T上型的室性早搏)。以動態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臨床電生理技術或血藥濃度評價療效;④用起搏器或手術治療慢性反覆發作的持久性室速或預激綜合徵伴心室率快速的房顫、房撲患者;⑤作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或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鏇切術、鏇磨術、雷射消融術、支架放置術等以改善心肌供血;室壁膨脹瘤及其邊緣部內膜下組織切除以切斷室性心律失常的折返途徑;⑥急性心肌梗塞後長期套用β受體阻滯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