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謝公祠

德謝公祠,其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新門樓村。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公祠坐西北向東南,總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祠用材均選用上乘材料,神樓宮燈屏風皆用酸枝坤甸,金鐘架圓形柱採用楠木。正門口用磨光紅石鋪砌,包台正側及左右青雲巷則水磨青磚,青紅相襯,美輪美奐。謝公祠地石價板鋪砌,以斜形式設計。謝公祠建築期間,有鄰村謙吉堂、橫瀝水邊吳氏祠相繼興建,造型與施工均同聘建公祠師傅。吳祠略小,有半間之稱,和謙吉堂一起,當地人對三祠堂的讚美,冠以“神山水建祠堂二間半”的稱謂。

德謝公祠 

 德謝公祠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新門樓村前。始建於清朝光緒(1875~1908)年間。祠坐西北向東南,占地300平方米。建祠用材,均選用上乘材料,神樓宮燈屏風,皆用酸枝坤甸,金鐘架圓形柱,採用楠木。正門口用磨光紅石鋪砌,包台正側及左右青雲巷則水磨青磚,青紅相襯,美輪美奐。其作方柱,柱腳柱裙、包台及牆腳更用幼紋麻石雕鑿或打磨而成。凡屬欄口位處,均用一石至尾。方柱石枕,三層雕琢,二度軸口,中層以竹節邊八角形盆,上下聯配,軸口處僅為二寸見方,工藝甚是精湛。謝公祠地石價板鋪砌,以斜形式設計。為達精益求精,限制砌工每天只能砌二塊,工作不容精糙。據說公祠興建期間,恰逢亭崗(地名)廟會,大演梨園,管理者茂爺公為了適應工人勞作,照顧情緒,作出措施。凡欲去看戲者,必須勤加工作,每天要完成二塊半鋪砌任務。故有宗祠砌價板,“看戲二塊半,不看戲兩塊”之說。謝公祠建築期間,有鄰村謙吉堂、橫瀝水邊吳氏祠相繼興建,造型與施工均同聘建公祠師傅。吳祠略小,有半間之稱,和謙吉堂一起,人們對三祠堂的讚美,冠以“神山水建祠堂二間半”的稱謂。[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