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國防軍第12軍

德國國防軍第12軍

德國國防軍第12軍於1945年4月8日,正當德國面臨土崩瓦解之際,一支德軍最後的正規部隊正捎捎地建立—第12軍。當時盟軍擁有壓倒性的空中及地面優勢,德軍仍可集結手上最後的資源建立一支較具規模的部隊,而且更能突破英美聯軍及俄軍的防線抵達柏林的郊區,實屬大戰末期一項德軍的軍事奇蹟。加上第12軍麾下的“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為德軍最後組建的裝甲師,令這支部隊更加引人入勝。可惜由於有關第12軍最後攻勢的資料非常缺乏,現只能從各方面書籍中得出以下的第12軍及裝甲部隊“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的組成及奮戰經過。

軍對形成

德國國防軍第12軍狄因里德上將(右)
1945年4月6日,原第3裝甲軍師司維克上將於傷勢痊癒後第一次乘車到達德國陸軍司令部O.K.H展開會議(維克於1945年3月在東普魯土反攻作戰時受傷)。在會議上元首副官兼陸軍司令部長狄因里德上將向維克講述了當時局勢及希特勒組建新軍的思想。由於當時西線已接近崩潰的邊緣。西線德軍的主力部隊莫德爾的B集團軍及部份H集團軍於1945年4月在魯爾,亞爾撤斯地區被美第1,3及第9軍所包圍。包圍人數達32萬人。另外第11軍也同時被困在北德哈次山區。所以希特勒認為要解決當時局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組建一支新的強大部隊去解救西線的困局。

而新建的部隊被命名為第12軍,也是德國陸軍最後一支組成的軍團.第12軍的組建可說是非常匆促,加上當時可供建軍兵員的男性在德國已經少之又少。所以12軍的人員幾乎是從各前線部隊被攕後的殘餘力量,空軍及海軍後方的警備部隊,工兵部隊,沒戰車可駕駛的戰車兵,地方警察及至甚消防員等單位中集結而成,可說是一支名乎其實的“雜牌軍”。經過1945年4月6日的會議後,陸軍司令部於4月7日正式頒布組建第12軍,由維克上將出任司令。

德國國防軍第12軍維克上將

維克上將於1939年開始出任第1裝甲師的作戰參謀,其後調派至第57裝甲軍團參謀長,第3軍首席參謀,第1裝甲軍參謀長南烏克蘭軍團軍參謀等職位。1944年7月21日出任德國陸軍司令部O.K.H作戰參謀部長,維克上將有豐富的裝甲作戰經驗,在德國陸軍中獲很高評價。原本維克上將於1945年2/3月指揮第3裝甲軍在奧德河區向俄軍發動反擊,而且取得了一定戰果,可惜及後因交通意外受傷而回國休養。反攻行動也因此而失敗收場。維克上將於4月初傷勢痊癒,所以希特勒認為維克是帶領第12軍以解救第三帝國的最適合人選。陸軍司令部要求第12軍要有強大的軍力以滿足其擔當任務的需要。所以部隊需包括兩個裝甲師,8個步兵師,兩個突擊炮旅及一個軍直屬驅逐戰車營。

軍隊編制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軍衣
因資源缺乏,亞爾撤斯山區及SS士官學校所組建的步兵師及裝甲師仍沒法成軍。所以第12軍實際上只有一個裝甲師及7個步兵師共8個師。第12軍共編成兩個軍團:第20軍團(20thkorp)及後來改由中央集團軍的3個步兵師及地方守備部隊組成的第48裝甲軍團.但實際上,具較完整作戰能力的只有第20軍團。最初成軍的“克勞塞維茲”裝甲師及“普茲登”步兵師於第12軍建軍前曾獨立投入作戰。第12軍各步兵師及編成如下:

“克勞塞維茲”裝甲師(PanzerDivision“Clausewitz”)

舒爾坦何斯”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Scharnhorst”)

“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FerdinandvonSchill”)

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UlrichvonHutten”)

“禾斯夫頓”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Wulfen”)

“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TheodorKoerner”)

“哥爾茲加維茲”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Grosskreuz”)

“普茲登”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Potsdam”)

軍直屬第243突擊炮旅軍直屬第3驅逐戰車營

亞爾撤斯山區中正組建的一個步兵師

SS士官學校組中正組建的SS一個裝甲師

“舒爾坦何斯”步兵師

1945年3月30日開始組編,師團骨幹來自第167及340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及工兵訓練學校學生。該師於4月8日建成,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舒爾坦何斯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舒爾坦何斯”炮兵團,有兩個炮兵營及一個重炮兵營、

4、“舒爾坦何斯”驅逐戰車營,一個連,共有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

5、“舒爾坦何斯”突擊炮兵團

6、輕步兵營

7、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

1945年4月20日建軍,師團骨幹來自第700突擊炮預備旅,突擊炮訓練學校及莢斯爾維茲突擊炮教導旅。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費狄南.馮.茲希爾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費狄南.馮.茲希爾”突擊炮兵團

4、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

“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UlrichvonHutten”)

1945年3月20日開始組編,師團骨幹來自第56步兵師,第18及190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1945年4月8日成軍,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勞烈舒.馮.格德爾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勞烈舒.馮.格德爾”炮兵團,部隊內容不明

4、“勞烈舒.馮.格德爾”驅逐戰車營,一個連,共有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

5、輕步兵營

6、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普茲登”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Potsdam”)

1945年3月29日開始組建,師團骨幹來自第85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及各地軍官學校學生。4月8日成軍,編制為:

1、師團本部(原第85國民擲彈兵師指揮部

2、“普茲登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普茲登”炮兵團,有三個炮兵營,裝備10。5cm戰防炮,數量不明

4、“普茲登”驅逐戰車營,有一個PAK反戰車炮連

5、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TheodorKoerner”)

1945年3月29日開始組建,師團骨幹來自帝國勞動兵團第3師,251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及第7裝甲師本部。1945年4月8日成軍,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頓奧德.希士拿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頓奧德.希士拿”炮兵團

4、“頓奧德.希士拿”驅逐戰車營,一個連,共有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

5、輕步兵營

6、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禾斯夫頓”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Wulfen”)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戰鬥機
1945年3月29日開始組建,師團骨幹來自帝國勞動兵團第2師及251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1945年4月8日成軍,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禾斯夫頓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禾斯夫頓”炮兵團,有兩個炮兵營及一個重炮兵營

4、輕步兵營

5、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哥爾茲加維茲”步兵師(InfantryDivision“Grosskreuz”)

1945年4月開始組建,師團骨幹來自帝國勞動兵團第1師及299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1945年4月8日成軍,編制為:

1、師團本部

2、“哥爾茲加維茲I,II及III”擲彈兵團,各團有兩個營

3、“哥爾茲加維茲”炮兵團,有兩個炮兵營及一個重炮兵營

4、“哥爾茲加維茲”驅逐戰車營,一個連,共有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

5、輕步兵營

6、其它分支部隊如補合營,醫療營及通信營等

軍直屬第3驅逐戰車營

1945年4月初開始組建,部隊分別的兩個驅逐戰車連,每連有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1個裝甲偵察連有20輛不同型號的裝甲車及一個裝甲車連。在戰術上,第3驅逐戰車營是由“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直接指揮。

第1170突擊炮旅(營)

1945年4月1日成軍,部隊骨幹來自第332及278突擊炮旅,成員共有600多人。突擊炮均是直接從工廠配置的31輛三號突擊炮G型。1945年4月13日作第一次參戰。在戰術上,第1170突擊炮旅(營)是由“舒爾坦何斯”步兵師直接指揮。

軍直屬第243突擊炮旅

部隊前身為1941年5月10日編成的243突擊炮營。1945年3月至4月,部隊由突擊炮射擊學校學生重新組編,官兵數目為750人,突擊炮是直接從工廠配置的最後31輛生產的三號突擊炮G型及三號榴彈炮G型。部隊編制為第一,第二連各配有10輛三號突擊炮G型及第三連配有10。5cm三號榴彈炮G型,另有兩個步兵排及一個步兵護衛連。1945年4月14/15日首次參戰,在戰術上,軍直屬第243突擊炮旅是由“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直接指揮。

“克勞塞維茲”裝甲師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烏恩萊師長
“克勞塞維茲”裝甲師是根據1945年3月25日所頒布的“1945年德國裝甲師組織”基礎上建軍。部隊於第12/13軍區的勞恩堡(LEUNBURG)開始編成。1945年4月6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被正式命名。師長為烏恩萊因中將(GENERALLEUNANTUNREIN)。兵員方面,本來該師於1945年4月4日打算加入來自大德意志裝甲補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Grossdeutschland”)及325步兵師作為補充兵員,但由於該兩部隊分別已在前線作戰。所以其後於4月6日更改從fhh甲補充旅(Panzer-Ausbildungs-Verband“Feldherrnhalle”),“荷爾斯泰恩”裝甲師戰鬥群(PanzerDivision“Holstein”),233預備裝甲師戰鬥群(233。ReservePanzerDivision)及106裝甲旅的殘餘部隊(PanzerBrigade106)中補充兵員。

“荷爾斯泰恩”裝甲師戰鬥群原於1945年2月1日成立,部隊理論上是以44年裝甲師編制,其後233預備裝甲師加入。該師的主要戰車大都來自丹麥占領區的舊式四號戰車(大都為短炮型號),共29輛。及後於1945年2月21日部隊再從蘭斯(LINZ)的工廠獲得了17輛剛出廠的四號J型戰車。而106裝甲旅原為1944年9月德軍所成立的14個獨立裝甲旅其中之一,之是西線唯一獨立運作的裝甲旅。部隊於1944年9月被配備36輛豹式戰車,11輛四號驅逐戰車(V)及4輛四號對空炮戰車。該部隊一直於西線作戰,於1945年3月再加入了亨美爾重戰車戰鬥群的數輛虎一戰車。1945年4月,106裝甲旅在魯爾區幾乎被全滅。殘餘部隊最後派至“克勞塞維茲”裝甲師。

1945年4月7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接收了大德意志驅逐戰車營(PanzerJaegerAbteilung“Grossdeutschland”)的兩個連及“普士頓”戰車營(PanzerAbteilung“Potsdam”)的一個連總數31輛榴彈炮並組成該師的驅逐戰車營。106裝甲旅及“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校戰鬥團(PanzerAbteilung“Putlos”)分別於4月9日及17日正式編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並成為直轄該師的兩個裝甲團。裝甲車輛方面,“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直接從德國陸軍軍械補給局(HeeresZeugamt)接收。日期為:4月13日接收31輛三號突擊炮,4月14日接收10輛豹G最後期型戰車及5輛獵豹重驅逐戰車,4月15日接收10輛最後生產的四號L70/(V)驅逐戰車。另外原屬“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敕戰鬥團的2輛虎I戰車,12輛豹式戰車,7輛四號戰車,1輛四驅L48,1輛三突擊炮及4輛四號L70/(V)驅逐戰車也與該團一同編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106裝甲團及“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敕戰鬥團分別於4月15日及17日在烏茲坦(Uelzen)和畢茲斯坦(Buchen)正式完成裝配。

全師編制分別如下:編成日期:1945年4月6日

1、師團指揮部(師團本部)一個護衛連:4輛2cmFlak38自走炮

2、第106裝甲旅第一營:106裝甲營(1945年4月15日從德勞斯頓“Dreseden”抵達)。106裝甲營第一連:10輛四號L70/(V)驅逐戰車。106裝甲營第二連:10輛豹式G型戰車(配有IR紅外線晚視設定),5輛獵豹重驅逐(當中兩輛可動),1輛豹式回收車。第二營:FHH裝甲車營:共三個連,各有48輛不同型號的裝甲車輛。

3、第42裝甲擲彈兵團:共兩個營,各營有3個連。

4、FHH1裝甲擲彈兵團,1945年4月15日從費利西亞“Fredericia”抵達):共2個營,各有5個連。

5、FHH2裝甲擲彈兵團,1945年4月15日從費利西亞“Fredericia”抵達):共2個營,各有5個連。

6、裝甲擲彈兵預備營:共4個連。

7、大德意志驅逐戰車營:共3個連,每連各10輛三號突擊炮及追獵者驅逐戰車。

8、“易北”裝甲偵察營共兩個連營部:1輛Sd.Kfz.250/1裝甲運兵車。通信部:1輛Sd.Kfz.221無線電偵測車。第一連:兩輛Sd.Kfz.222裝甲車,1輛Sd.Kfz.221裝甲車,2輛Sd.Kfz.234/1裝甲車,6輛Sd.Kfz.250/9裝甲車。第二連:18輛Sd.Kfz.250/9裝甲車,4輛Sd.Kfz.250/8裝甲車。

9、144裝甲炮兵營(144THPanzerArtilleryAbteilung):共4個連,有18門7.5cm野戰炮。

10、裝甲工兵營:共有兩個連

11、第18通信營第一連(NaAbteilung18,1945年4月15日從瑞士馬茲頓“Swinemuende”抵達)

12、3/66裝甲整備連及“克勞塞維茲”裝甲整備連

13、野戰郵局連,醫療連,運輸連

14、“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校“馮.班靈頓”戰鬥團(PanzerAbteilung“Putlos/VonBenningsen”)戰鬥團本部:兩輛豹式戰車。炮兵排:3門7.5cmPak40火炮。裝甲偵察排:Sd.Kfz.234/1,Sd.Kfz.234/2,Sd.Kfz.234/3,Sd.Kfz.234/4裝甲車各1輛,1輛Sd.Kfz.221/1。第一連:連部兩輛虎I戰車。第一排:5輛豹或戰車。第二排:5輛豹式戰。第二連(裝甲射擊學校士官部隊):連部2輛四號戰車(其中一輛為四號G型戰車)。第一排:5輛四號戰車
第二排:1輛四號戰車,1輛四號突擊炮,4輛四號L70/(V)驅逐戰車。第三連:連部1輛Sd.Kfz.251/1第一排:4輛Sd.Kfz.251/?第一排:6輛Sd.Kfz.251/?重自走炮排:2輛slG33自走炮,1輛Sd.Kfz.250/?步兵炮排:Sd.Kfz.250/8及Sd.Kfz.250/9各一輛。
經過幾天急忙的組建後,“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算是免強成軍。該師只虛有一個裝甲師名號,而事實上其軍力只較一個裝甲戰鬥團大一點。

出師不利

“克勞塞維茲”裝甲師上陣與滅亡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
1945年4月,西線前景一片暗淡,B集團軍及大部份H集團軍先後被包圍攕滅。殘餘的G集團軍及西北集團軍(原H集團軍殘部重組)已沒法再支撐西線。1945年4月8日,正當第12軍仍處於組軍階段時,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O。K。W)已經下令該部隊立即前往勞恩堡(LEUNBURG)及烏茲坦(UELZEN)地區向盟軍反攻並解救於哈次山區被困的第11軍。4月8日晚,“克勞塞維茲”裝甲師正式向勞恩堡沿鐵路進發並於10日晚上抵達班特頓普泰(BIENENBUTTEL)。當晚該師的106裝甲團與美軍1及第9步兵師接觸,也是該師第一次作戰。由於當時該師仍處於組編階段,所以106裝甲團第二營只能出動5輛豹式戰車。而事實上該師一直是邊組建邊作戰的。經過數分鐘的接戰後終於成功摧毀美軍陣地。之後德軍再把其後前來的數輛美軍戰車及裝甲車擊毀。1945年4月13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聯同第12軍的“普茲登”步兵師及西北集團軍的第25軍團向勞恩堡以北的勞動訓練場(R.A.D)集結。

這些混雜部隊中,只有“克勞塞維茲”裝甲師謂唯一裝甲力量。部隊有戰車31輛及突擊炮/驅逐戰車41輛,當中更只有半數能實時投入戰鬥。經過極艱難的編組,“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的師團本部,師護衛連,大德意志驅逐戰車營,106裝甲團第二營(裝甲車營),第42擲彈兵團第一營及部份補合部隊算是免強成軍並實時被派往烏茲坦地區。此時英軍第15蘇格蘭師正在烏茲坦以南展開攻擊。“克勞塞維茲”裝甲師投入了大德意志驅逐戰車營的30輛三號突擊炮及追獵者驅逐戰車進行反擊。成功阻擋了英軍的攻勢並擊破了數輛戰車。該部隊從烏茲坦向西推進了約10公里。其後受到英軍的攻擊而徹回,部份“克勞塞維茲”裝甲師殘餘部隊於4月13日下午脫離前線。至於“禾斯夫頓”步兵師的命運則非常慘澹,該師於4月13日對烏茲坦地區反擊中被美軍第1,第9步兵師重挫並且在4月18日遭包圍,師團司令眼看成功突圍的機會已經是不可能,所以於4月20日正式下令解隊並要求成只各自突圍逃命。結果大部份成員均被美軍擄獲,只有小部份能逃回第12軍集結地。

1945年4月14日,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下令部份“克勞塞維茲”裝甲師聯同“普茲登”步兵師及第84國民擲彈兵師組成新編的第39裝甲軍團(39THPanzerKorp)。部隊首要任務是立即向希文斯坦(HELMSTEDT)以南的易北河段進發。以參與第11軍在亞爾撤斯山區的解圍作戰。事實上,第12軍之建成的首要任務就是為了解救西線的困局,部隊建立之初德軍已經計畫從亞爾撤斯山區側翼作突破作戰的方案。1945年4月17至18日,第12軍麾下各師團大概組建成軍。維克上將立即重新提出向希文斯坦發動大反擊計畫。可惜被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拒絕,理由是敵軍占有絕對性數量優勢,在雙方兵力相差太遠的情況下,實時投入手上所有僅存的兵力進行突破無疑是自殺。所以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只免強答應維克上將向希文斯坦的易北河段進行有限度的晚間前進。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維克決定向希文斯坦的英軍實施晚襲。4月14日晚上,由經驗豐富的背克上尉(DECKER)率領的師本部,師部護衛連,大德意志驅逐戰車營,第106裝甲團第二營,第42裝甲擲彈兵團及補給部隊所組成的背克臨時戰鬥群在希文斯坦以北出發向立狄因(NETTELKAMP)地區展開攻擊。於15日零晨3點部隊與英軍進行第一次接觸,雙方隨即發生激烈炮戰。戰鬥一直持續至上午,由德軍成功突破了英軍由步兵所組成的防線。

戰鬥群在當地作短暫休息及點算戰果。14/15日的作戰該部隊損失了3輛豹式戰車,4輛追獵者驅逐戰車。摧毀英軍共41輛戰車,數十輛裝甲車合計一個裝甲團的戰果。而且戰鬥群成功在英軍手上獲得一批燃料及彈藥等補給品。4月16日,部隊從新補整,另外“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校“馮.班靈頓”戰鬥團此時也完成組建並前往集合點準備加入了攻擊行列。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下令部隊於4月16日下午5時再展開新一輪攻勢。

1945年4月16日,戰鬥群從立狄因東北2.5公里的地點開始進擊,很快便摧毀英軍守軍的數輛戰車,部隊主要目標是突破英軍防線並奪取威靈根(WITTINGEN)東北12公里的樹林地帶。106裝甲戰鬥群從東西兩面夾擊進攻,背克106裝甲戰鬥群很快便成功突破英軍防線並於晚上會合抵達目的地,當晚“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校“馮.班靈頓”戰鬥團也抵達威靈根並於第二天加入了攻擊序列。4月17日,背克戰鬥群作從新編整:106裝甲團第一營二連10輛豹式戰車,2輛獵豹,“易北”裝甲偵察營40輛各種裝甲運兵車,FHH2裝甲擲彈兵團的第一連,“克勞塞維茲”裝甲整備連及補合部隊。加強實力後的背克戰鬥群於4月17日下午抵達尼斯河。易北河(WERER-ELBE-CANAL)渡河點附近並準備強行渡河,但由於英軍在當地加建了縱深的防禦彈地,加上使用大量裝甲兵力去阻止德軍的攻勢,此令背克戰鬥群傷亡慘重。

1945年4月18日早上,“普特羅斯”裝甲射擊學校“馮.班靈頓”戰鬥團也加入戰鬥。由馮.班靈頓少校指揮的戰鬥團分成三個獨立小戰鬥群出擊。4月19日黃昏,由1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及兩輛擲彈兵營臨時編成的第四個戰鬥群也一同加入攻擊。當晚,“馮.班靈頓”戰鬥團抵達哈謝爾何斯(HASSELHORST)南部,可皆部隊與其它“克勞塞維茲”裝甲師失去了聯繫。此時,增援英軍的美軍第5裝甲師加入戰鬥並向進攻部隊展開包圍行動。為避免遭受美軍包圍摧滅,背克集合中了手上所有能用的裝甲車向蘇立威靈根(SUDERWITTINGEN)方向突圍。部隊於撤退路上遇上了美軍第5裝甲師第81裝甲營及71反戰車炮營的突襲。美軍從2600碼向德軍進行猛烈射擊,很快地其中1輛豹式戰車及1輛裝甲車被擊中起火,其它部隊立即慌忙撤退。美軍連隨追擊,美軍第628裝甲旅的反戰車排也加入追擊。美軍利用T26戰車向德軍進行炮擊。背克戰鬥團再有兩輛裝甲車被擊毀。部隊慌忙逃入樹林並試圖組織反擊。

但此時美軍喚來空軍向樹林實施空襲。美軍機司利用敵軍發出的無線電波找到位置,並拖行精確空襲。數平方公裡面積的空炸下使幾乎所有可動的德軍裝置都無一倖免。經過一輪狂轟猛炸後,大部份戰鬥群的士兵都已經失去戰鬥意志,加上美軍使用擴音器不停向樹林中的德軍勸降,很快便有官兵跑出樹林向美軍投降。單單是20日上午10時的一小時內,已經有三十多名德軍向美軍投降。另一方面,“馮.班靈頓”戰鬥團的其中兩個獨立戰鬥群在美軍的空襲後已經近幾全滅,殘存部隊更於高拉茲(KLOTZE)附近的小鎮遭美軍第5裝甲師的一個偵察連捕捉全摧。剩下的兩個戰鬥團使用手上最後的裝甲車掩護友軍突圍撤退。最後以近幾自殺的代價成功掩護友軍脫出。殘存的德軍部隊於4月20日逃回尼斯河。易北河的渡河起點。部份部隊由於失去重型裝備,所以唯有利用英,美軍所廢棄的戰車作固定防禦據點。從1945年4月13日至21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總共損失了4750人,21輛戰車,35輛突擊炮及近百輛裝甲車,運兵車及卡車。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
1945年4月21日,已經失去大部份戰鬥能力的“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的背克戰鬥團及潰不成軍的“馮.班靈頓”戰鬥團利用手上最後的10輛豹式戰車及獵豹驅逐戰車和十多輛不同型號的裝甲車再次向科拿茲班(FALLERSLEBEN)附近的尼斯河。易北河渡河點發動攻擊,準備奪取該地區唯一座渡河橋。攻勢於21日晚上展開,打頭陣的為數輛234型八輪裝甲車並向美軍的反戰車炮陣地發動攻擊,很快便成功摧毀這些反戰車炮陣地,隨之而來的美軍增援部隊也遭受同樣命運。獲得初步戰果後,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隨即下令第38裝甲軍團的其它部隊逐次投入希望擴大戰果。“普茲登”步兵師及第84國民擲彈兵師很快便聯合背克戰鬥團於21日深夜向科拿茲班渡河橋進發。相方在橋上展開激戰。前排的第一輛豹式戰車很快便被連續擊中5炮後掉進壕溝中報銷。美軍隨即招來第71反戰車炮營前來增援,數輛戰車抵達並實時與德軍展開炮戰,由於背克戰鬥團中有其中兩輛豹式戰車配有IR紅外線晚視設備(FG1250),所以在晚間占有絕對優勢,經過二十多發的炮擊後終於成功摧毀美軍陣地及擊退美軍增援部隊並奪取了該座橋樑。隨後步兵於戰車的掩護下沿公路從哥夫何寧(GIFHORN)抵達波恩爾(BROME),途中並未被美軍發現。

與此同時於1945年4月22日,美軍開始集結軍力向易北河北部發動攻擊以清剿當地德軍的最後殘餘勢力。美軍以強大的戰術空炸打開進攻序幕,隨後由美軍第5裝甲師的第34裝甲營及46步兵營開始前進並進行包圍。被包圍的德軍有第38裝甲軍團及部份第20軍團(包括“克勞塞維茲”裝甲師,“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及第84國民擲彈兵師的殘部)。美軍的第一波攻勢於下午1時展開,並且很快攕滅了德軍近400人。FHH2裝甲擲彈兵團及第42裝甲擲彈兵團的殘部並死抵抗,雙方在胡波歷(WOLBECK)的鐵路橋及亞爾茲堡(ARNSBURG)發生激烈戰鬥並成功重挫來犯的第34裝甲營及46步兵營,攕敵達半數以上,美軍被迫暫時後徹。德軍於當天下午5時沿河道向前推進並奪取了維斯特(WISDELT)。

下午6時30分,美軍再從新組織第二波攻勢。這次攻勢較第一波更為猛烈。到了傍晚,德軍沒法再支撐下去,維斯特又再次失守,損失了二百多人並被擊毀兩輛戰車及十多輛裝甲車及卡車。殘餘的第39裝甲軍團被迫退入樹林,很快美軍便包圍了德軍部隊並拖以猛烈空襲。此刻部隊已經沒法再組織任何有組織任何較有系統的反擊,就連突圍的能力沒缺乏。最終第38裝甲軍團於1945年4月28日在胡斯登堡(WOLFSBURG)瓦解。“普茲登”步兵師及第84國民擲彈兵師被完全攕滅。只有少部份成員能逃出包圍網,。4月28日,“克勞塞維茲”裝甲師的總兵力只剩下3輛豹式戰車,4輛獵豹驅逐戰車及數輛裝甲車。軍力只相等於一個裝甲連(另外第42裝甲擲彈兵團於4月28日仍於哈根爾茲地區(HAGENOW)繼續作戰,而該團只剩下133人,其後同樣被編入“克勞塞維茲”裝甲擲彈兵旅)。同日,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下令把“克勞塞維茲”裝甲師及第39裝甲軍團的殘餘部隊重組,從新命名為“克勞塞維茲”裝甲擲彈兵旅。

新的組建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
正當西線易北河北段面臨崩潰的同時,東線也同樣入進倒數階段。1945年4月10日,中央集團軍(ARMYGROUPCENTER)指揮部下令正在重組的第48裝甲軍團(48THPANZERKORPS)立即橫渡易北河與河西岸的第12軍會合,4月11日,第48裝甲軍團指揮部正式列入第12軍麾下並開始重組。第48裝甲軍團的骨幹成員主要來自第24裝甲師的第26裝甲擲彈兵連,加上於1945年3月,中央集團軍把3個步兵師歸入該軍團。

從而構成第48裝甲軍團的初型。由於戰末德軍已沒法徵募較具質數的新兵員,所以跟第12軍成軍的情況相似,第48裝甲軍團幾乎都是由地方的防備部隊,警察,保全員等缺乏戰鬥力的人員所組成。部隊主要由三個地區的防衛隊組建,當中包括數個步兵營,三個炮兵排,帝國勞動團(R.A.D),國民突擊隊,第116情報機關聯隊,第14防空炮師的殘部,帝國通信學校學生連,國家社會主義自動車運輸軍團(N.S.K.K)預備營,尼斯河防區陸軍直轄空軍預備戰鬥群及三個防區警察戰鬥群。雖然部隊被稱為第48裝甲軍團,但可笑地全軍團除了部份從第26裝甲擲彈兵連的裝甲兵外,幾乎完全沒有任何戰車及裝甲兵等裝甲力量,可說是一支空有名稱的雜牌裝甲軍團。

戰鬥經歷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的生日,俄軍突破維斯圖拉集團軍於奧德河的防線,先頭部隊在22日抵達柏林南部市郊。而另一邊俄軍第一白俄羅斯方面軍也很快從柏林北部與南部軍隊會合形成包圍網。當晚第12軍接到了德國陸軍西線指揮部的命令,立即北上向柏林展開救援作戰行動。但維克上將認為單靠第12軍的力量實在很難獨力作解圍作戰。指揮部經過一輪討論後,決定聯合於柏林北部奧爾蘭登堡(ORANIENBURG)的第3SS裝甲軍團和第41裝甲軍團及柏林東南部第9軍作三方向反擊以打通一條通往柏林西南的走廊。可惜計畫只屬紙上談兵,最主要原因是第3SSS裝甲軍團當時在奧爾蘭登堡奮力作戰,根本沒法有餘力加入反攻行列,第41裝甲軍團只是紙上部隊,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另外第9軍更加被俄軍打至七零八落,部隊被分割成幾個小組,56裝甲軍團被包圍在柏林市,101軍團被包圍在市北,其餘部隊則同樣被圍困在柏林以南的蘇斯坦(ZOZZEN)。這些部隊根本沒能力協助第12軍的請救行動。所以最後只剩下第12軍參與這次作戰。

1945年4月26日早上,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最後一次攻勢正式展開。第12軍的首要任務是突破俄軍防線並接近普茲登(POTSDAM)——蘇斯坦(ZOZZEN)地區圍困的第9軍及地方殘餘部隊展開解救行動。第12軍派出4個步兵師分成三路進攻:“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及“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負責從正面向普茲登方向出發救出當地守軍,“禾斯夫頓”步兵師及“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則負責主攻部隊的兩邊側翼掩護,向第一白俄羅斯方面軍的第4近衛裝甲軍發動突襲。攻擊部隊很快便突破俄軍的第一道防線,隨後德軍步兵於追獵者驅逐戰車掩護下瘋狂前進,再衝破第二道防線並於當日下午抵達普茲登以南15公里。第12軍隨即向普茲登的守軍發出無電線通訊讓他們向南突圍。當晚守軍組成了數個突擊小組,部份突破了俄軍的包圍網並與“勞烈舒.馮。

格德爾”步兵師於普茲登南部的森林取得聯繫。4月29日上午,“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的兩個連先頭部隊與俄軍的增援部隊爆發近距離的遭遇戰,俄軍投入了大量的步兵,配合戰車的掩護下與德軍短兵相接,雙方損失均慘重。俄軍開始組織反攻行動並投入了史達林2(JS-2)型重戰車參加作戰,“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及“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的側翼首當其衝,於丹斯科夫(DAMSDORF)及史丁頓(SEDDIN)三字道路口受到俄軍猛烈攻擊。俄軍從路口的兩旁以5輛史達林-2戰車為一波向據守路口的德軍進攻。德軍發現其手上的追獵者驅逐戰車對史達林-2這對手竟完全沒有任何效果,連還炮擊下也沒法打穿俄戰車的裝甲。並且很快便有6輛追獵者驅逐戰車被擊破。德軍此刻唯有派出以十數人組成的步兵單位駹徒步走向史達林-2戰車附近從100碼用鐵拳攻擊。在這種近幾自殺式的行動下,才能免強擊潰俄軍戰車。而德軍的追獵者驅逐戰車也改成攻擊史達林-2戰車的履帶部份,使得這俄軍戰車沒法彈動,再派出步兵作近距離攕滅。幾經辛苦,德軍才暫時阻止了俄軍的反擊。並在史丁頓附近的湖泊建立了防禦陣地。

完成首輪攻勢目標後,第12軍隨即重整軍力並準備進行第二步計畫,就是粉碎俄軍於普茲登——蘇斯坦地區的包圍網。由“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的突擊炮部隊作先鋒向當地樹林進發。部隊以追獵者驅逐戰及反戰車炮向俄軍包圍網作密集射擊。成功打通一條信道,包圍圈的部份德軍立即脫出並與“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合流擊破俄軍戰車二十多輛。4月29日晚上第12軍最後一次收到由柏林首元地堡的電報。內容問及第9軍的突圍情況及第12軍的救援部隊何時抵達柏林,第12軍指揮部於4月30日零晨向柏林回覆說第12軍正在史丁頓附近的湖泊停滯不前,東側翼受到俄軍猛烈攻擊,所以部隊暫時不可能向柏林拖以救援。另外第9軍在蘇斯坦遭包圍,部份裝甲部隊試圖向古本(HALBE)以西方向進行突破,但詳細位置不明。從此之後第12軍再也沒有收過任何由柏林來的電訊。當時俄軍已經攻至柏林的國會議事堂,於堂內堅守的德國黨衛軍(大都是11SS及23SS裝甲擲彈兵師的死梗派成員)的幾百名守軍此刻已經不存任何希望,他們大都知道第12軍已經沒法來到解救柏林的困境。他們只能奮力向俄軍作戰到最後。當天下午3時希特勒也在柏林自殺身亡。

脫出突圍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
1945年4月底,東線戰場進入了最後階段,柏林市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第9軍(合共13個師)被一分為三,在柏林北方被圍攻的第101軍團(包括第5獵兵師,第309及606國擲彈兵師和SS503重戰車營),在柏林市中心作最後奮戰的第56裝甲軍團(包括第9空降師,第18及20裝甲擲彈兵師,明登堡裝甲師,SS第11裝甲擲彈兵師及SS第23裝甲擲彈兵師)與及於蘇斯坦遭包圍的第9軍本部,SS第11裝甲軍團(包括第169,305及712國民擲彈兵師),SS第5山丘軍團(包括第200及286國民擲彈兵師,SS第32裝甲擲彈兵師,維茲爾登要塞部隊和第391要塞師)和其它第9軍直轄部隊(包括第404及408國民炮兵團,第27防空炮師,第25裝甲擲彈兵師,第9驅逐戰車營及SS502重戰車營)。

1945年4月23日,位於蘇斯坦的第9軍主力接到維斯圖拉集團軍的最後指令:立即向西進行突圍並設法與第12軍會合。當時部隊正跟無數難民被俄第3近衛裝甲軍所包圍。4月27日,指揮部收到訊息指第12軍已經發動解圍作戰,第9軍立即動用手上最後的裝甲力量,由卡爾林波夫少校(STURMBANNFUHRERHARTRAMPF)所率領SS502重戰車營的最後14輛虎王及(第一,二連各7輛)作先頭部隊向古本以西方向突破。

部隊於4月27日下午7點開始出發。向俄軍包圍網展開進攻。經過幾輪的短兵相接後德軍成功從古本城區攻至西面巴勞斯達樹林(BARUTHER),約100多名步兵帶同一大批難民抵達巴勞斯達樹林的渡河點。4月28日上午,俄軍炮兵連向突破的德軍進行炮擊,突圍部隊受到重挫,11輛虎王遭擊毀,殘存的3輛虎王好不容易才橫過橋樑,與卡文洛夫(KUMMERDORF)訓練場的官兵及難民會合。可惜由於部隊的無線電裝置在突圍時被毀,所以沒法跟其它部隊取得聯絡。當晚部隊重奪卡文洛夫陸軍訓練場(部隊於徹離時卡文洛夫陸軍訓練場前,把訓練場的鼠式(MAUS)205/1V2原型重戰車的炮塔引爆,當部隊重奪該場時,試圖把V2的動力系統修復並安裝在205/2V1原型重戰車上,可惜沒有成功。4月30日上午,第9軍的殘餘部隊跟距離10公里外的第12軍取得聯繫,雙方同時跟俄軍的陣地爆發激烈戰鬥並設法跟對方會合。當天下午3時過後部收到希特勒自殺身亡的訊息。

5月1日,第9軍的官兵終於在西方的上空看見第12軍“費狄南.馮.茲希爾”步兵師的擲彈兵連士兵所發放的信號。突圍部隊知道已經成功在即。故此在當晚決定集合手上最後的人力,由史靈頓少尉(HAUPTSCHARFUHRERSTRENG)及庫斯特上士(UNTERSTURMFUHERKLUST)所駕駛最後兩輛SS502重戰車營的虎王向西面進行最後突進。打頭陣的史靈頓少尉把3輛戰車及一門對戰車炮擊破。但隨後被俄軍使用的鐵拳摧毀。最後一輛虎王也因燃料用盡而放棄於易斯苛茲(ELSHOLZ)。第9軍於當天晚上終於成功突破包圍與第12軍會合。

軍對降伏

德國國防軍第12軍德國國防軍第12軍—作戰圖
1945年5月1/2日晚,第12軍接收了第9軍的殘部及難民,由於柏林已經近幾失手,背克上將決定當晚向易北河西岸撤退。部隊沿鐵路一直往西逃亡。5月3日下午,第48裝甲軍團指揮部派出官員到美軍第405步兵團部商討投降事宜。5月4日,美軍第102步兵師及第20軍團的談判團在易北河西岸的美軍總部內舉行會議。德軍提出了投降的數個條件:

1、受傷士兵需立即渡河接受醫療。

2、美軍須接受並接收渡河的一萬多名難民

3、美軍須善待投降後的德軍士兵。

美軍接受了德軍的投降條件。5月5日,美軍派出渡河船開始接載受傷的士兵及難民渡河。第20軍首先交出手上的20輛追獵者驅逐戰車及大部份重型裝備。5月6日,俄軍開始發動攻擊阻止德軍渡河行動,“勞烈舒。馮。格德爾”步兵師及第48裝甲軍團拚死掩護友軍渡河。第1170突擊炮旅的第一連利用5輛三號突擊炮及數輛追獵者驅逐戰車向俄軍反擊,結果被俄軍全滅,只有80人能成功撤走。5月7日,於易北河東岸橋頭堡的“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士兵收到指示,命令立即渡河撤退。當最後一批“頓奧德.希士拿”步兵師及第12軍軍部官員渡河後。殘存在東岸的少部份德軍把所有渡河設備摧毀,並瘋狂地向俄軍展開絕地反擊。“舒爾坦何斯”擲彈兵連在被攕前成功擊毀14輛俄軍戰車。最後第12軍及第9軍殘部等十萬餘人於5月8日正式向美軍投降,結束了其短短一個多月的歷史使命。

事實上,第12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33天中擔當了相當的角色,部隊從建軍至解散。中間參加了幾乎所有最後德軍的重大戰役。雖然部隊主要由一些地方民兵及警察等二流軍力所組成的“雜牌軍”,唯其奮勇作戰及發揮的戰鬥力實在不下於一線部隊。最後第12軍雖然沒法阻止柏林的失手及第三帝國的滅亡,但也留下了其短短的輝煌戰績。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

[1]鐵血網http://bbs.tiexue.net/post_3030968_1.html

[2]歷史網http://www.ww2ss.com/lujun/2007-10-6/CuoHouDeJunQiu-ErZhanDeGuoGuoFangJunDi-12-Jun_6.html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