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三中

德化三中

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學創辦於1988年秋季,坐落在德化城關湖前小區,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0平方米。辦學之初,學校僅2個班級,學生105人,教職工9人。1997年秋季,經省教委批准,學校升格為普通完全中學。目前,學校為我縣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古老的瓷都,千年的爐火,鑄就了源遠流長的美名。 美麗的山城,悠悠的滻溪,哺育著生生不息的學子。 在高樓鱗次櫛比,人流紛紛攘攘的德化城關湖前開發區,鑲嵌著一顆引人注目的明珠。她是一方淨土,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雅潔幽靜,書香飄逸。

德化三中 德化三中

她就是充滿生機活力、蓬勃向上、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人才搖籃——德化第三中學。學校創辦於1988年秋季,占地面積58316平方米,生均28.95平方米。創辦伊始,只有2個班,105名學生,9名教職工。斗轉星移,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特別是1997年升格為普通完中以來,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現有高中部26個班,國中部30個班,在校學生兩千七百多人。2005年,全校教職工220人(其中專任教師182人),高級教師32人,本科學歷教師196人,碩士研究生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全縣中學唯一一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21人,縣級教學能手46人。是我縣規模較大的完全中學。

獲得榮譽

德化三中 德化三中

近年來,學校秉承“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促發展,以人本創和諧”的辦學理念,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亮校”之路,不斷加大軟硬體建設,辦學條件日臻完善,辦學特色日益凸顯,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得到上級領導、學生及家長的一致好評。學校先後被授予福建省“先進教工之家”、“先進基層黨組織”,泉州市“文明學校”、“素質教育先進單位”、“教改實驗校”、安全學校”、“綠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中國小藝術體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德化縣“高考先進單位”、“國中教育質量優勝學校”、“教育改革與管理示範校”、“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享有崇高的辦學聲譽。

歷史沿革

德化三中的誕生,是根據德化縣委、縣政府實施小縣大城關戰略的需要而創辦的。創辦伊始就備受社會各界的矚目,並立足於高起點、高質量、創特色。經過多年的發展求索,改革創新,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讚揚。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幾年來,學校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科教興縣戰略,著眼於發展,堅持適度超前投入。97年,逸夫樓教學實驗綜合樓竣工交付使用。98年秋季,獨立的40間教室的教學樓順利落成。這兩大工程的竣工,基本滿足了教學和實驗的需要。而後,別具一格的校門,300M環型跑道的運動場和籃球場、排球場、電教樓、電腦室、課件製作室,語音室等相繼建成,進一步完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辦學水平。2011年,學校辦公系統基本實現網路化,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學校還通過綠化工程、美化工程、硬化工作、亮化工程的建設,美化了環境,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了文化品位,一所“花園式”學校成為瓷都教育戰線的一道亮麗風景。97年至今,政府投資、學校自籌,投入資金近1000萬元。2012年,辦公綜合樓的竣工,學校硬體設施又上升了一個台階。

97年以來,我校乘全縣教育改革的東風,敢立潮頭,大膽改革,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教職工聘任制、中層幹部競崗制,引入競爭機制,實現了用人機制的創新,為教師隊伍的建設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增強了教職工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同時學校致力於營造寬鬆、和諧、融洽的環境,強調人文精神。學校不斷加大教師住房建設力度,住校教師住房成套率達59%。而且,還為教師住房免費開通寬頻網,為教師提供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信息的良好條件。我們注重引進華東師大、福建師大等重點高等師範院校的畢業生,許多農村、城區學校的優秀教師也競相到我校競聘。近幾年,聘用教師22人。教師隊伍的結構日臻科學合理,水平不斷提高。通過用人機制的創新和人文管理,充分調動了教職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辦學規模

學校歷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理念先進、素質過硬、吃苦耐勞的學習型教師隊伍。2005年,全校教職工220人(其中專任教師182人),高級教師32人,本科學歷教師196人,碩士研究生3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全縣中學唯一一人),市級學科帶頭人4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21人,縣級教學能手46人,受市級以上表彰的優秀教師54人。精良的教師隊伍為打造教育質量品牌和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學校建築面積27624平方米。學校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布局合理,逸夫樓、教學樓、電教樓、餐宿樓、辦公綜合樓等建築錯落有致,塑膠操場、圖書館、多功能報告廳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校園綠化、美化、現代化融為一體,環境舒適、優雅。學校現有高中部26個班,國中部30個班,學生兩千七百人

教學宗旨

注重師德建設。學校把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師德修養擺在首位。開展師德教育、師德承諾活動,制定《德化三中教師職業道德考評細則》,評選師德標兵,並把師德表現納入評優晉級的主要內容。力圖使每一位教師成為一面旗幟,指引學生攀登知識高峰;使每一位教師成為號角,鼓勵學生直面挑戰,追求卓越,為提高教育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突出業務技能的培養。我們充分利用學校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有利條件,舉辦校園信息網路系統套用培訓班,在全體教職工中掀起學習、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潮。還積極支持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學歷進修,選送骨幹教師參加全國和省、市的“百千萬工程”培訓,組織中青年教師開展公開課評比活動,促使教師深入鑽研業務,提高教學水平。

良好的機制,讓教師進得來、留得住,並且為創新型教師隊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紮實有效的措施,則促進了我校教師素質品位的逐年提高。1999年,蘇燕萍老師考上福建師大生物工程院研究生。1997年以來,我校許多教師獲得了先進工作者或優秀教師等各級各類榮譽稱號,其中國家級的有3人,省級8人。教師在參加各學科優質課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的1人,省級獎勵的有15人。教師撰寫的論文,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的有120多篇。2006年,我校擁有縣級教學能手23名,教師中湧現出一批學科帶頭人,一支質量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我校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素質教育的途徑,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生態模式”,大膽嘗試,大膽創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廣大教職工積極投身創新的熱潮之中,學校形成了活潑、濃厚的教研、教改風氣。幾年來,學校一直堅持教學改革,從中學物理教學法改革五年跟蹤實驗到數學科“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等都取得較突出的成績,許多學校慕名前來聽課取經,北京豐臺區二中、豐臺區實驗中學的領導和老師也千里迢迢到我校參觀學習。如今,我校以“提高45分鐘效率,減輕學生負擔”為主題的教改實踐全面鋪開,選擇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以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為突破口,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這種“教育生態模式”賦予了素質教育新的內涵,促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抓好科研興校的同時,學校還不斷加強和完善教學工作的管理,充分發揮教學骨幹的作用,重視最佳化課堂教學和教學設計的研究,每位教師每學期都進行2次公開課教學,每位骨幹教師每學期都要承擔一次示範課和開發優秀課堂教學設計軟體。學校還出台了《教師目標管理考評細則》,對備課、教研、上課、聽課、作業、輔導、考試等教學環節,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強化了對教學工作的質量監控,提高了教師搞好教學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科研興校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01年我校高中部學生劉琦,2002年高中部學生權有強、曾國勝獲得奧林匹克生物競賽福建賽區預賽一等獎,是我縣所有參賽選手獲得的最高獎項。多年來,我校中考成績始終居全縣領先地位,高考成績地位居普通完中的前列。2002年中考錄取達標中學84人,占全縣近1/4,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78%,高中會考優秀率突破30.2%,高考上本科以上錄取線36人,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了新的突破。

當素質教育的理念不斷深入並全面鋪開的時候,具有創新精神的三中人更是與時俱進求發展,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積極探索形勢下的德育工作。學校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校史展覽,加強對廣大師生的校史教育,使他們深入了解學校的優良傳統。同時還將校史教育與“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緊密聯繫起來,呼喚傳統美德的回歸,鼓勵學生奮發上進,報效祖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龍鵬集團、英山水泥廠等廠礦企業了解家鄉的生產狀況。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到社區參加公益活動,美化環境,讓學生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發展。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各種活動,“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落到實處。這種既結合實際,又有時代特色的教育形式,潤物無聲,把學校德育工作寓於各項活動之中,寓於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之中,將德育的內涵和外延有機的聯繫在一起,構建一個開放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網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堅持“成功”教育。堅持以鼓勵為主的正面教育,是我校又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校選取最佳的教育時機,在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對先進集體、紅旗班級、文明班級、先進個人進行全方位、大面積的表揚獎勵。開展“校園之星”、“班級之星”評選活動,通過表彰先進、樹立榜樣,激發了廣大師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校還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促使德化三中形成了“團結、誠信、嚴謹、創新”的良好校風。

學校還不斷健全德育網路,實行班主任、科任老師、年段長、政工幹部分工負責的全員教育。學校聘請了校外輔導員、綜治副校長共同搞好德育工作。為了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採用了“一學”、“二幫”、“三交流”的做法。“一學”指的是經常組織班主任、年段長、政工幹部學習江總書記《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及有關教育政策法規和教育理論,邀請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舉行專題講座,提高他們的理論素質和德育工作水平,把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以德樹人結合起來;“二幫”指的是每個共產黨員、班主任、科任教師、學校領導掛鈎、幫助、轉化1-2名後進生;“三交流”指的是每學年開展德育工作經驗(班主任工作經驗、轉化後進生經驗)交流活動,使德育工作的先進經驗得到有效的推廣。

開展藝術教育是我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也是學校的特色。學校早在1999年就制定了藝術教育辦學特色規劃,並將規劃納入每學年學校工作計畫,擺上學校重要的議事日程。學校成立了藝術教育領導小組,添置藝術教育的有關設施,成立了“德化三中藝術團”,在全縣率先舉辦了每學年一次的“藝術周”活動。有關藝術方面的興趣小組蓬勃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藝術人才。針對我縣陶瓷是支柱產業的實際,我校在陶瓷製作方面的教育與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每年舉辦師生書畫展和藝術作品展,還專門設立藝術作品陳列館,收藏師生的各類作品,其中陶瓷雕塑作品精品紛呈現,引人注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年輕的德化三中不負眾望,碩果纍纍。我校逐年分別獲得:1998年度,第二屆泉州市“文明學校”,泉州市學校音樂教育先進單位,泉州市大中學校業餘團校建設先進單位,98年度德化縣創安工作先進單位;1999年度,泉州市文明學校,99年度普通中學學籍管理先進集體,德化縣國中數學“指導—自主學習”教改實驗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德化縣財務工作示範先進單位;2000年度,第三屆泉州市文明學校,泉州交通安全學校,泉州市關工委校外輔導員工作先進單位,泉州市學校共青團工作先進集體,2000年度德化縣高考先進單位,德化縣“五好”先進達標黨支部,1999-2000年度德化縣綠化美化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度,泉州市文明學校,泉州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泉州市先進“教工之家”,德化縣“三五”普法先進單位,2001年度德化縣依法治縣先進單位,德化縣先進基層黨組織,2001年德化縣高考先進單位,德化縣先進基層團委,德化縣先進少先大隊,2001年度德化縣工會工作競賽優勝單位;2002年度,福建省綠化美化紅旗單位,第四屆泉州市文明學校,德化縣黨建工作典型示範單位,德化縣行風建設先進單位。

教學模式

辦學24年來,德化三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學生社團組織活躍,文學藝術科技活動豐富多彩:學校組建《青草地》文學社,成立記者站,創辦《青草地》文學期刊,培養了大批校園文學人才;組建學生藝術團,開展文化藝術周活動,通過書法繪畫、藝術雕塑、手工製作、科技小發明、歌舞器樂、相聲小品、朗讀演講等形式,既為學生髮展個性、展示才華提供平台,又大大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二是建立心理諮詢室,心理健康教育富有成效:學校關注學生健康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又針對個體學生開展個別諮詢、輔導工作,學校還多次邀請高等院校專家教授到校講座指導,開拓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三是發展民眾性體育運動,傳統體育項目煥發活力:學校積極發展民眾性體育運動,紮實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增強師生身體素質,在此基礎上,注重體育優秀人才的選拔培養,為高等院校輸送了大批體育專業人才,學校被授予“2005-2008年泉州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教育科研是教學生產力,是教學質量的增長點。多年來,德化三中堅持“以科研促提高,以科研求發展”,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斷規範教育科研的管理機制,將教育科研工作納入教師業務考核之中,使教育科研工作進入常規狀態,形成“組組有課題,人人搞教研”的局面。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新規律,借鑑教學新模式,不斷最佳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並及時總結教學經驗。2003年以來,教師教學論文在CN刊物上正式發表達到96篇。科研的關鍵在於課題。該校的數學“指導—自主學習”教改課題實驗早在1998年就蜚聲省內外,北京、廣東一些學校曾慕名前來參觀交流。《海峽都市報》曾專版介紹該校的教育科研情況。其他學科的許多課題研究也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如英語科的“張思中英語教學法”,物理科的“中學物理教學法五年跟蹤試驗”,語文科的“自學—導讀—反饋”、“作文三步法”,政治科的“指導—討論”等。2006年,該校有全國性教育研究課題4項,省、市、縣課題13項。

發展前景

德化三中走過了30

年發展歷程,2006年,全體教職工正積極呼應大城關戰略,著眼辦好大教育,努力為德化走在全省山區縣前列提供人才基礎。德化三中必將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