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墀策

1962年他擔任德化一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後,曾於當年及1966年在本校先後舉行兩次數學競賽,後因“文革”中止。 1978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國中畢業班數學競賽,並於1981年起選派代表參加省賽。 他負責縣校際中學數學教研組後,1978年又主導舉辦第一次縣級國中數學競賽。

顏墀策(1930-) 又名嘉琛,字聲獻。福建德化三班泗濱人。畢業於省立晉江中學(今泉州五中)高中部。德化一中退休高級教師。歷任福建林森縣(今閩侯縣)小南、甘蔗中心國小教員,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德化縣委宣傳幹事,中共德化縣委民主改革運動試點工作隊隊長,縣建設科副科長、科長,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五區(赤水)區長,農業局局長。德化一中教員、數學教研組組長,縣校際中學數學教研組組長,中國數學學會會員,泉州市數學學會理事,德化縣數學學會副理事長。泉州市教育先進工作者。德化縣中學教師職稱職改評審會評審、縣國小教師職稱職改評審會副主任。縣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會委員。退休後,任德化一中離退休教職工分會副會長、關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
民國19年農曆元月23日,顏墀策出生於歷史著名瓷鄉德化三班泗濱村南嶺。祖輩世代業瓷。曾祖父顏雲江(1835~1895),字漢言,曾建有龍窯一條,為當時營瓷大戶。祖父顏錫杖(1873~1945),青年時期棄瓷南渡重洋,於馬來亞吉隆坡檳榔嶼謀生,初起擺小商攤,刻苦耐勞,誠信經營,不斷發展,善於斂積,遂成富僑,1945年死於日寇投降前的炸彈之下。父顏朝宗(1896~1966)字思亢,號巨川,少時隨父南渡,當過夥計,約於1925年歸梓成家。生育兩男,墀策居二。顏朝宗由於從山溝溝走出了國門,見識過外部世界,開闊了視野,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他立志培養兒輩上學。他的南嶺故居地處偏僻,離本村學校有三四里之遙,孩子幼小上學不便,特地設法於泗濱村中開了一間小藥鋪,研習經營中醫藥,為孩子創造一個較為良好的就學條件。本來,南洋僑匯不斷,經濟堪稱優裕。19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寇大舉南侵東南亞,僑匯一時斷絕,祖國8年抗日戰爭正酣,國民經濟破產,瓷業蕭條,小藥鋪不景氣,家境日益窘迫,他歷盡艱辛,曾變賣業產、借貸送兩兒子上學。小墀策自幼天真活潑,逗人喜愛。他7歲入泗濱初級國小啟蒙,1942年夏畢業於三高(今三班)鄉中心國民學校。是秋考入省立晉江中學(時遷址德化文廟)國中部,1948年夏高中畢業,與賴宗定、賴明禮為同班同窗。他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在校成績每列前茅;尤其擅長數學,對數學情有獨鍾,凡老師教過的功課,常喜好自我回味複習總結,加深理解。念高中時,其數學老師已個別輔導授以大學教材微積分等內容,為班上的數學尖子之一。
1948年夏他高中畢業歸來,隨即赴福州報考大學。不料大學未第,遂先後受聘於福州近郊林森縣小南、甘蔗兩中心國小任教一年。1949年9月入福建革大學習,1950年5月派回德化,分配於新青團德化縣委任宣傳幹事。之後,先後被抽調下鄉,參加中共德化縣委試點工作隊搞中心運動。1950年6月,參加第一區(潯中)世科村縣委減租減息試點工作隊,任隊員;1950年12月參加第一區丁溪鄉(轄今丁溪、丁�、大坂村)縣委土地改革試點工作隊,任隊長;1951年秋先後任第五區猛虎鄉(轄今猛虎、湖嶺、嶺邊村)、永吉鄉(轄今永嘉、吉嶺、福全村)縣委土改工作隊隊長,是冬任第二區雷峰鄉(轄今雷峰、坂仔及格後村部分村落)縣委土地改革檢查試點工作隊隊長;1952年春,任第一區丁溪鄉縣委春耕生產、互助合作試點工作隊隊長。他屢次帶領青年幹部,在民主改革和生產互助合作等中心運動的第一線衝鋒陷陣,時年二十一、二歲。他年輕有為,大膽開拓,具有魄力,所到之處,工作都幹得蠻出色,堪稱當時德化青年幹部的中堅,縣委領導的得力助手。1952年7月,被首批提拔為科級幹部,任建設科副科長,1953年1月任科長,同年9月兼任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4年7月調任第五區(轄境為今赤水、國寶、美湖、大銘、春美5鄉鎮)區長,1956年7月調任縣農業局局長。他長期在農村做民眾工作,練就一腔好口才,又有文化,能說能寫能幹,不管是下基層發動民眾搞中心運動或在機關做行政工作都很有一套,為當時縣裡屈指可數的出色的青年領導幹部之一。照一般事理,他應該沿著這一方向、路子繼續向前走,但世上的事物往往是相對的,聰靈機敏的小顏,當時全面審慎權衡主客觀情況,重新認識與擺正自己的位置,自感不適宜於繼續擔任縣農業局長等行政領導,甘於急流勇退,重新去尋回自己原來的愛好與特長,以培育發展自己在專業上的一技之長。1957年6月,他毅然決定棄政從教,向組織上寫報告請辭農業局長一職,申請到德化一中任數學教師。在獲得縣有關領導默許後,他即關起門來專心致志於做好進校前的一切準備,在暑假期間複習完國中數學課程,並做完其全部作業習題。為使知識能前後銜接,他還細讀國小高年級算術和選讀高中數學相關章節。這樣做,以他自己的話稱之為“笨鳥先飛”。因自忖沒有上過大學,雖然中學時期數學基礎較為紮實,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新的崗位上立於不敗之地。
1957年秋他到德化一中後,起初教授國中二、三年級平幾,1959年秋季至1962年春季教授高中一、二年級幾何及代數,並任班主任。後來學校為加強國中畢業班教學的需要,1962年秋季又安排他教授初三年平幾,並擔任全校數學科教研組組長。之後至1983年春季的21年中,他連續教授18屆國中畢業班課程。1983年秋季至1991年春季,先後3輪從初一跟班至初三年畢業(第3輪只跟至初二)。1990年8月退休後留聘一年,併到縣技工學校教授高中數學課。前後任教30餘年,期間擔任德化一中數學科教研組組長近30年,1978年任縣校際中學數學科教研組副組長、1985年任組長至退休。先後曾5次被評為縣教育先進工作者,1987年、1989年兩次被評為泉州市教育先進工作者。他所帶領的德化一中數學科教研組,1978年被評為縣級教育先進集體。1979年起任泉州市數學學會理事。1987年任德化縣中學教師職稱職改評審會評審和縣國小教師職稱職改評審會副主任。1988年任縣數學學會副理事長。1989年參加中國數學學會。
顏墀策改政從教後,淡泊名利,安心教育,專心致志於教學,為提高本人、本班、本校、本縣數學科教學水平作出不懈的努力。他治學嚴謹,在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始終不渝地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為第一要務。平時,他虛心務實,不恥下問,敢於向別人求教,包括向比自己年輕的晚輩請教;訂閱《數學教學》、《中學數學》等期刊與多種業務書報,不斷充實提高自己的數學理論水平;每年暑假的大部分時間用於業務進修,積極多次參加省、市舉辦的數學教學培訓班、研討會,或到友校取經;每逢教材修改,必把新舊大綱、新舊教材對比,了解增刪內容(包括例題、習題)。在教學上,他狠抓“吃透兩頭”――學生和教材。對學生方面,凡新接的班級必測試其原有知識基礎,特別是與新課程銜接的有關知識內容;作業全面檢查,新起點班必全批全改,並登記錯誤類型和有創見的解題方法;課堂上採取多種形式,如提問、小測、討論等,探明學生的底細,其目的皆圍繞一個中心――了解學生並因勢利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教材方面,他毫不含糊充分明確每節課教材的位置、目的、要求、重點、難點與關鍵內容,能自如地駕馭教材,認真地做好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與逐講備課,更好地設計課堂教學;堅持舊課新備,把學生接受水平作為修改教案的重要依據。他課堂組織教學好,學生注意力集中,口頭表達能力強,語言準確簡練,講解富有邏輯性,層次條理清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重點難點突出,極受廣大學生歡迎,教學效果良好,所授課班級數學成績皆列前茅,一批批數學尖子生脫穎而出,哪一個時期的家長(尤其是本校教師)都爭相爭取將自己的子女編人他所授課的班級就讀,或懇請他為自己的子女作課外輔導。
他在長期教書育人、組織教研教改實踐中,善於嘗試,勇於開拓,獲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1965年,他曾作跟班教學進行“因材施教,培養拔尖學生”方面的探索,後因“文革”半途而廢。1983年秋至1986年春季,他有機會又帶領國中49組6個班的數學教師,從初一跟班教學至初三;年級數學備課組的同仁王冬生王晉華老師通力協作,把教育、教學理論密切聯繫實際指導教改全過程,把握好“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承認差別,在重視對後進生輔導的同時,又對優秀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地精心培養,因此獲得大面積豐收。1986年夏,德化一中國中第49組中考與考人數328人,數學科成績平均達94.3分(120分制),大大超過地區平均水平,高分段(百分以上)173人,占52.4%。當年縣舉行國中數學競賽,全縣評獎20人,該年級15人參賽,其中獲獎者達14人。
他一向重視輔導培養拔尖學生,為國家造就高級科技人才培育茁壯的苗子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他每接受新的班級,皆有意識地及早考察、儘快區分學生的智力層次,確定重點對象,以利贏得時間精心培養。在培養輔導過程中,如採取組織課外興趣小組,年級統一開講座,提高其知識廣度深度,作業統一布置思考題,或一題多解,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與節假日、假期進行重點輔導,從多方面激發培養其興趣與促使其數學能力的較快發展。在這方面,他同樣作出突出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如“文革”後恢復考試制度,1979年全縣中考數學80分(百分制)以上14人,他任課教授的學生占11人。全縣舉行國中數學競賽,1978年他所授課輔導的學生獲得第一、二、三、五、六名,1986年他所授課輔導的學生獲得一等獎1人(第一名)、二等獎2人、三等獎1人。
他又重視後進生的個別輔導,對後進生有著“一視同仁,皆是人才,因人施教,耐心培育,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良好師風師德與方法。他對這類學生,思想上給予關心、愛護,平時作業不布置難題,指導預習時間延長,並抓住課餘、下午第七節等課外活動時間及假日、假期、甚至校運會間隙等時間進行小型或個別輔導,逐個過濾,缺啥補啥,誘導其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努力趕上班級一般水平,以至超越一般趕上前頭。在這方面,他同樣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豐碩成果,很多後進生經他短期或較長一段時間個別輔導後成績明顯提高,學習迅速趕上。如1990年代初有位學生連輝將,原來數學基礎較差,經顏老師個別輔導一段時間後,中考成績達到119分(120分制),成為數學科的優等生,等等;很多校內校外學生經他一段時間輔導後,數學成績皆有長足的進步,獲得喜人的成績。
顏老師比起一般教師來說,有其更高層次的師風師德、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他的教學目標與責任感不只局限於自己授課的班級與相關年級,而是放眼於全校與全縣中學,想盡辦法以提高全校、全縣中學數學教育質量為己任。為此,他認為必須儘快提高本校和全縣中學中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為急務,以便儘早建設一支較高素質的中學數學教師隊伍。他在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是加強本校與校際數學教研組隊伍建設,重視老中青三結合,以推動發揮本校與各校廣大教師的集體智慧,經常性地開展教研活動,以儘快培養、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並促使教學相長、共同提高。他本人曾借縣教師進修學校暑假中學數學青年教師培訓班講課、縣國中畢業班工作會議、國中教育經驗交流陽山現場會、國中數學教學經驗交流會和縣數學學會年會等有關場合發言、介紹、交流國中數學教改計畫與經驗;組織校內互相聽課,歡迎各中學數學青年教師到德化一中聽課,歡迎新教師聽自己的課;組織校內並建議各校教師分單元集體備課;有關部門組織部分中學青年教師於德化一中、潯中中學公開教學,進行青年教師“優質課”評議,顏老師任數學科評議組組長,他從教育、教學原則出發提出中肯分析與改進意見,現場公正評議,交流實踐經驗,明確努力方向,鼓勵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在本校內,他甚至將自己備課、教學計畫等有關資料主動、無私地提供給青年教師分享參考,從多方面積極培養青年教師更快成長。
顏墀策為提高本校及全縣中學數學教育質量,主導建立了德化一中與縣校際數學競賽制度,培養更多的數學愛好者和拔尖學生。1962年他擔任德化一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後,曾於當年及1966年在本校先後舉行兩次數學競賽,後因“文革”中止。“文革”結束後,即在本校主導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數學競賽制度。1978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國中畢業班數學競賽,並於1981年起選派代表參加省賽。1983年起形成新制度,梵谷、國中一下、二下和三上皆舉行一次競賽。他負責縣校際中學數學教研組後,1978年又主導舉辦第一次縣級國中數學競賽。在這一方面,他由我做起,帶動全校,推及全縣各中學;親自編寫《國中數學競賽輔導資料》印發各校,每學期一冊,共6冊83講8萬餘字;主導推動各校建立輔導制度,組織數學興趣小組,以年級集中講課,每周一講;校、縣舉辦競賽時,各年級協作配合交換命題、評卷,統一評獎頒獎。對本校及縣一級競賽,他皆直接參與宣傳發動、名額分配和主導組織命題、評卷、評獎、報批與總結頒獎全過程,把每個重要環節落到實處,使開展競賽、培養拔尖學生、為國家將來造就高級科技建設人才培育茁壯的苗子起到良好的效應。其立足點只圍繞一個目標――從放眼全縣出發,由點及面,鼓勵本校,推動全縣中學生積極參與競賽,為山區教育爭氣。
對於競賽活動,經過幾年努力,基本實現了顏老師“立足本校,帶動全縣,衝刺本市,面向全國”的願望。如縣級競賽,1978年全縣評獎6名,德化一中得了5名;1986年全縣評獎20名,德化一中占14名。1987年以後,各中學迎頭趕上。1987年全縣評獎20名,各中學占了8名(40%);1988年評獎21名,各中學占了13名(60%強),雷峰中學查福春以96分獲得最高分;而1990年全縣評獎30名,各中學占了20名、占近三分之二,蓋德中學李輝煌以90分獲得最高分,其中還包括2人一等獎、5人二等獎。1990年縣賽並作為選拔參加全國聯賽選手。所選20人中德化三中3人,雷峰中學2人,德化二中、赤水、水口、大銘、仙榮附中各1人。從1986年起,泉州市開始舉行每年一次的初二數學雙基賽,1987年全市評獎16名,德化1人獲獎(第12名)。1988年,團體獎評6隊,德化一中獲第2名;個人獎評15名,德化一中4人,分別獲第5、7、8、15名。1989、1990兩年,德化一中都獲得團體獎第5名,個人獎分別有2人和7人獲獎;德化三中和潯中中學,1990年分別有3人和1人獲個人獎。1991年,全縣有13所中學共110人組成22個隊參賽,其中德化一中獲得團體賽第2名,7人獲個人獎。全國國中數學聯賽,從1981年開始至1985年都由德化一中派出1人參賽,1986年以後考場設在本縣,參賽的選手由縣級賽中選拔20人參加,但多年都未獲獎,直到1989年由顏墀策、陳銘義、王晉華跟班教學、輔導的德化一中國中第52組同學林海天、鄭海龍、張長安一舉3人獲獎,由中國數學學會頒發優勝證書。山區中學數學教育獲得如此成績,引起了鄰縣友校刮目相看,永春一中於1990年由校長帶領數學組各年級骨幹教師來德化一中參觀、聽課、交流、研討。後來,1991年又有陳銘義老師授課輔導的顏育進同學,1992年有賴開曉老師授課輔導的林斌高、許成鵬同學獲獎。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德化也在1991年實現零的突破,德化一中高中第32組蘇玉鈺同學(王世謀老師授課輔導)獲獎。等等。喜看以上情況、數字的變化,顏老師心裡不覺蘊露甜甜的笑意,什麼辛勞都忘了!
顏墀策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勤於收集、善於整理積累資料,以套用服務於日常教學。這主要體現於有意識、有目的對各類題目的收集。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愛國主義、唯物主義、團隊精神等)方面的套用題;輔導後進生需要的基礎題、易錯題、對比題,對此,知識面要寬,難度要適中;配合新課教學的預習指導題,新舊知識或幾何代數的小巧綜合題、單元複習題;適應中考複習的基礎知識濃縮題(一題多問、一題多解),重點教材的綜合題、提高題;還有數學競賽輔導資料等。在收集整理積累以上豐富資料過程中,他花了多年時間與大量心血,從多方面廣泛蒐集參考資料。如編寫《國中數學競賽輔導資料》時,他蒐集了陳景潤《初等數論》、盧正勇《數學解題思路》、《美國歷屆數學競賽題解》、傅鍾鵬《不定方程趣談》、陳敏賢、賴祖正《數學愛好者題苑》、《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國中數學競賽試題解答選編》等20多種國內外有關資料加以分析篩選整理,分解成基本知識點,然後統籌安排、配合教學進度,適應各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根據需要與可能提前介紹一些知識,編寫專題講座提綱,共分為6冊83講,以利於從初一入學開始有計畫、有目的地進行精心輔導培養;使全縣中學生數學愛好者能學到國內外中學數學競賽所涉及到的知識與方法,爭取一定時期內達到國內數學競賽水平(目前他仍繼續不斷在收集、補充、豐富以上有關資料)。以上大量、內容豐富的寶貴資料,有其很高的教學實用參考價值,多年來、直至現在仍有不少教師向他請教、索取。
顏墀策當年改政從教,一位僅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青年,未曾上過大學,更未受過專業教育,他敢於嘗試,勤奮自學,勇挑重擔(跨年級、搞試驗班等),虛心務實,不恥下問,肯乾肯鑽,於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在專業上成長為中學高級教師、德化一中的教學骨幹、縣校際教研組領導人,在縣教師進修學校講壇上為受過高等專業教育的中青年教師講課,傳授專業知識、經驗,堪稱“師表的師表”。他聰靈慧敏,極具悟性,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在教學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尤其對平幾教學有其獨到見解與做法,形成自己的風格。1980年晉江地區(今泉州市)教師進修學院組織編寫《國中畢業班數學複習提綱》,他負責其第十一章《圓》,得到全市同行的高度評價。在人生的道路上,極“左”年代中了“暗箭”,長期蒙在鼓裡,至1980年代初始獲大白。他1957年辭去縣農業局長改政從教,自甘淡泊,從未後悔,矢志不移為祖國、為桑梓的教育事業,為青年下一代,數十年如一日,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忠於職守,未曾懈怠。直至現在,他還忙於施教,樂於施教。如到縣老年學校、到城關各基層(潯中村及富東、鳳池、南門、興南、德新、潯東居委會)老人活動中心逐點培訓輔導橋牌、競技麻將等文體活動(2001年、2002年被評為縣老年學校優秀教師,他所帶領的班級被評為“五好”班級);由於學生家長的懇切要求,年逾古稀的顏老師,還常年捨棄休息時間,繼續為後進生輔導數學功課等。他興趣廣泛,老年生活充實,除自學橋牌、競技麻將外,又先後自學電子琴、風琴、鋼琴、二胡、琵琶、電腦。對電腦方面,已鑽研到一定深度,並套用於實踐,將其數十年來所整理積累的寶貴教學資料輸入其中。他虛心自學,勤於鑽研、鍥而不捨、永不滿足的治學精神,對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始終不渝的職業道德,對青年一代樂於施教、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良師風範,堪為後生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