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降水

微量降水微量降水
從雲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的水滴粒或冰粒統稱為降水。降水的特性通常用其形狀(毛毛雨、雨、雪、雹)、降水的性質(連續性的、陣性的),以及所測得的降水量值(水柱的毫米數)來描述。如雷陣雨:是指降水時伴有雷聲或閃電。陣雨:是指雨勢時大、時小、時停的液態降水。間斷雨:是指有時下、有時不下、下下停停。局部降水:是指降水地區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下,有的地方不下。還有雨夾雪:是指在降雨時,雨滴中同時夾帶雪花等等。降水過程是複雜的,簡單的說,當濕空氣被抬升、冷卻達到飽和,水汽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在雲中互相碰撞不斷壯大,當上升氣流托不住水滴時,水滴降落到地面或冰面便形成降水。

定義

24小時降雨量<0.1毫米,稱為微量降水。

降水量劃分

氣象部門將降水量的大小作了統一划分。規定:

微量降水微量降水
24小時降雨量分為七級:微量(<0.1毫米)、小雨(0.1~9.9毫米)、中雨(10.0~24.9毫米)、大雨(25.0~49.9毫米)、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9毫米)、特大暴雨(≥250毫米)。將24小時降雪量分為以下四級:小雪(0.1~2.4毫米)、中雪(2.5~4.9毫米)、大雪(5.0~9.9毫米)、暴雪(10.0毫米)。因此,若某地出現持續的暴雨或大暴雨,則常常帶來嚴重的洪澇災害;若較長時間沒有降水或降水量很小,則出現會幹旱。有了以上明確的劃分,人們就能根據氣象台作出的預報,判定出未來降水量的強度及大小了。

相關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