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資本

微資本

微資本,顧名思義,就是投入很少的資本,通過面向社會,滿足大眾需求,積極自主創業,敢於嘗試新職業,不斷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的人們和他們腳踏實地的精神。

典型代表

號稱“中國第一數字產品互動媒介”的泡泡網和“提供信息最快最全的中國汽車網站”汽車之家,共同的執行長都是今年29歲的河北石家莊李想。這位2006年就躋身"中國十大創業新銳"的青年,回想創業歷程,有著無盡感慨。


“2003年之前,整個團隊也就是十幾、二十幾個人,當時也不存在什麼管理,我們都在低著頭做事,我當時最大的樂趣仍然是帶著這個團隊一起來做事。”
80後創業新銳李想
80後創業新銳李想
中學期間,李想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給了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他曾轉遍石家莊所有的郵局去買一本電腦雜誌,也曾整夜坐在電腦前搭建自己的網上王國。高中畢業後,李想放棄上大學而直接創業,“白手起家”在石家莊創辦泡泡網,後來又來到北京發展壯大,從IT產品向汽車領域擴張。
不善管理和溝通成為李想“企業家征程”上的短板,創業伊始,李想甚至只用QQ軟體和團隊溝通,很少和人面對面直接交流。這種工作方式曾引發半數員工辭職,也給了李想很大刺激。事業迫使李想嘗試改變自己內向的性格。“從2003年開始,我就把這些即時通訊軟體都扔掉了,我這個原本不太喜歡直接和人說話的人,就開始嘗試著和人直接說話,剛開始會很彆扭,但是慢慢的,為了自己喜歡的這個事業和這個團隊更好的發展,我就不斷地去鍛鍊,提高自己的基本管理能力。”
如今,李想和他的團隊已經在業界異軍突起,李想本人不僅擁有上億人民幣的身家,更有了一種自信的領袖氣質。

創業群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李想一樣選擇自己創業,尤其在IT行業,不少網站的負責人和團隊成員都是三十歲以下的“80後”。在北京的中關村,更聚集著很多未來的“李想”,他們正在為自己的事業積蓄財富與經驗。中國青年一代的創業熱潮持續多年方興未艾,主流社會一度認為,年輕人個性強無法適應職場規矩、年輕人承受力差以創業逃避競爭殘酷的就業過程等,是“創業熱”的主要原因。
渡口網路總裁金津蟬聯大學創業富豪榜榜首
渡口網路總裁金津蟬聯大學創業富豪榜榜首

在《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看來,以“80後”為代表崛起的創業群體,其最大的特點是“變動性大”,他們尚需經歷市場競爭的嚴酷考驗。“給我的印象,80後變的比較多,還沒有創業之前,他們的愛好、習慣、行動,都在經常改變之中。在他們創業之後,他們也在不停地轉向。所以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也印證了那句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我覺得他們應該是變的一代。變化固然造就了他們,把握到了機會,但我覺得在變中也要有不變。目前來講,我對他們在商業上,能否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還是不確定的。因為商業的東西,不僅僅需要有一個好的機會,更重要的你還要有一個更好的資源配置、整合、管理的能力。”

各顯神通

中國著名求職網站——智聯招聘網的人力資源及職業發展顧問郝健則表示,青年一代創業的最主要特點是從特長、興趣入手,從事自己熟悉的領域,並不需要太多資本。
“創業要做自己所擅長的,所了解的,比如上海有一個叫李麗的女孩,她是學外語的,後來她畢業以後自己創業,給外國人起中文名,特別是買房必須用實名制的時候,她的生意是起一個名字500塊錢。她利用自己的外語特長,又教過外國人漢語,所以和外國人溝通起來,推廣自己的生意是沒有問題的。”
郝健還舉例說,在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里,有幾個學美術的年輕人開了一個“慢工場”,搞“郵件慢遞”——給未來的自己或者金婚之後的伴侶寄一封信。他們同時也會製作精美的明信片。職業專家郝建認為,“利人利己”也是年輕人創業的新特點。“創業(一定)要抱著利己利人的角度,很多人創業可能一開始就是想著自己怎么賺錢,但是生意點真正成長起來,一定要考慮到你能為別人帶來什麼利益。”
中國人“微資本”創業成時尚
中國人“微資本”創業成時尚

網際網路的發展,則催生了更多的網上新職業。在淘寶網上開虛擬商鋪的白領越來越多,“網上老闆們”無需成本,無需實體,甚至可以無需進貨而出售自家用品。
商品交易之外,網際網路的特殊性更催生了把智慧知識轉換為實際價值的“威客”一族。“威客”指的是把智慧、知識、能力通過網際網路轉換成實際收入的人。英文名稱為witkey,意思是智慧的鑰匙。在一些網站上,個人和企業只要發布任務、公布報酬,天南海北的“威客”就會通過競標來接下任務。這些任務小到為人取名,大到產品設計,報酬也根據難度不同小到幾十元大到上萬元、甚至十萬元。北京的家庭主婦陳怡就在家當“威客”,她已在網上成功競標了十幾個任務,賺了幾萬元錢。“(我主要)是做設計、標誌、企業形象,還有網站、動畫這類東西。我剛上威客網站那時候(收入)可能就兩三千元、三四千元,但是每個月越來越多客戶發現你,每個月資金收入的增長會越來越多。”
目前,中國的“威客”已超過60萬人,設計師、程式設計師、撰稿人、策劃人以及在校大學生甚至殘疾人都加入了這一時尚行業的隊伍。就連最體現中國政治權威性的電視新聞節目《新聞聯播》都曾專門報導過“威客現象”。而“威客模式”也被視為是能夠打破地域限制、確保勞動機會平等的新平台。某威客網站的負責人阿康就表示:“(即使)在山東東營或者河南駐馬店這種城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為北京、上海甚至美國的公司提供服務。他們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是提供了一種公平的競爭的機會”
中國的年輕人除了積極自主創業,還敢於嘗試新職業。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每年都會公布一些新職業和執業資格,以此豐富中國的“職業大典”。比如酒店的試睡員、驗房師、酒後代駕等新職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而寵物護理、色彩顧問、營養師等,從業隊伍也正在不斷壯大。
資深人力資源專家郝健分析認為,新職業的產生是源於經濟動力,特點是技術含量高,對於中國社會而言,新職業頻出是個“利好”現象。“小狗洗個澡就得40、50塊錢,經濟的動力就會出現這樣的職業,我從紅領巾公園路過,看見水上有人划船,划船撈水裡的雜物,天天在公園在水面上,環境多好啊,這是一個新的職業,叫環境水域處理員。包括這個船隻的維修、水岸周圍環境的處理,這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新職業,日新月異。我覺得這對就業來說,對社會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