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軍團

復活的軍團

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軍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大地,也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以考古證據和歷史研究為依託,借鑑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層層揭示秦軍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軍隊第一次統一了中國大地,也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以考古證據和歷史研究為依託,借鑑故事片的表現形式,層層揭示秦軍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的歷史真相。該片歷時三年,其製作投資在中國紀錄片史上很可能是最多的,全片充溢著恢弘的史詩氣氛。作為一部探究歷史真相的紀錄片,《復活的軍團》是圍繞以下疑問而結構的。對這些疑問的科學推理最終構成了這部六個分集、全長三個小時的紀錄片。

拍攝緣起

兵馬俑兵馬俑

還原一個真實的時代

翻閱世界歷史可以發現,公元前三世紀應該是屬於中國人的。在亞歷山大帝國之後,羅馬帝國之前,由秦始皇締造的大秦帝國赫然出現在地球的東方。這就是為什麼在1974年,當秦始皇的兵馬俑被發現的時候,整個世界為之轟動的原因。

在古城西安,站在成千上萬的兵馬俑前,每一個參觀者都驚嘆於它磅礴的氣勢。毫無疑問,在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這支中國軍隊是沒有對手的。2000多年前,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塑造這樣一支軍隊?去過兵馬俑博物館的人,對那些青銅箭頭印象深刻,那是當年秦軍的武器。它們的製作之精良,令人難以想像。箭頭的外形輪廓,竟然與今天的步槍子彈完全相同!這樣的一個箭頭絕不僅僅是一個箭頭而已,它的背後肯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事實上,就是這些疑問最終促成了一部紀錄片的誕生。

《復活的軍團》決定將焦點集中在創建了大秦帝國的那支軍隊身上。在春秋戰國時代,為什麼是秦人,這個來自於西北高原的養馬民族,最終結束了紛亂的年代,一統中國?主創人員定位,這將是一部史詩般的紀錄片,其目的就在於:還原中國歷史上那一波瀾壯闊的時代,揭示秦始皇之所以能夠一統中國的真相。

幕後花絮

裸背騎馬

長平大戰是秦軍統一中國的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場戰役。為了拍攝這場戰爭,攝製組將外景地選在距離北京600多公里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上,那兒是中國現存最後一個騎兵營的駐地。沒有這些最後的騎兵戰士,再現2000多年前的秦騎兵根本就無法進行。誰也沒有想到,拍攝第一天,整個劇組就充滿了緊張的氣氛。在秦的時代,騎兵既沒有馬鞍,也沒有馬鐙。遵照導演的“旨意”,撤掉所有的馬鞍和馬鐙,雙腿下垂、騎光背馬!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僅僅一天時間,騎兵營的戰士們屁股就全破了!所有的“秦騎兵”都成了“傷兵”。有人問導演,還要拍幾天?導演回答:剛開始。從第二天開始,導演就成了“人民公敵”,綽號“魔鬼”。

生死戰車

戰車是那個年代最為重型的武器。根據歷史資料,攝製組在北京製作了六輛戰車,六台載重卡車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才將這些龐然大物運抵內蒙草原。到了拍攝現場才發現,騎兵營的馬不拉戰車。人家本來就不是用來拉車的!營長親自動手,挑選了一批最容易“屈服”的戰馬,強化訓練一周,2000多年前的戰車就這樣開始在草原上賓士了。四匹馬拉著三個戰士,這就是一輛戰車。當戰車高速賓士的時候(時速接近40公里),車上的戰士要保持重心已經很不容易,很難想像他們還要揮舞長兵器砍殺格鬥!戰士們已經被“魔鬼導演”折騰得不成人樣了,他們慫恿導演上來試試。為了拍到一個特殊的角度,攝像機被擱在一個巨大的鐵箱子中,埋在地下。拍攝開始了,戰車衝著攝像機駛來,速度越來越快。這時候,就聽見一聲巨大的聲響,一個人影橫空落地!導演飛出了戰車。戰車不幸碾過了突出於地面的鐵箱子,震動之劇烈超過了導演的忍耐程度。幸運的是,導演只是屁股著地,除了瘸腿一周之外,沒有遭受致命傷害。一報還一報,戰士們和導演扯平了。

7米長矛

考古人員在兵馬俑坑發現了接近7米的長矛,這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刺殺兵器。在拍攝秦軍長矛方陣挺進戰場的時候,攝製組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美術部門根據資料完美地複製了大批長矛,副導演從騎兵營跳選了30名身高在1米80以上,體格最剽悍的戰士扮演秦軍的長矛手,但一試才發現,他們竟然扛不動這些長矛!大家對這種兵器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有這樣長的長矛嗎?導演告訴大家:練練再看。結果最後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一周以後,30個精心挑選的戰士不僅能夠扛矛挺進,還可以演練多種隊形!毛主席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家在拍攝實踐中認識到:2000多年前,秦軍的長矛手肯定是經過嚴格訓練而造就的“特種兵”。

皇帝座駕

秦始皇,這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將秦軍帶到了輝煌的頂峰。在民間傳說中,他是殘暴的化身。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統一中國前後,秦始皇基本上在到處巡遊。攝製組根據考古資料仿製了皇帝的巡遊座駕,那應該是2000多年前最豪華的車了。但扮演秦始皇的演員始終認為,皇帝的座駕一點都不舒服,在車上顛簸15分鐘是他的極限。拍攝結束後一個月,他還感覺到天鏇地轉。而那個偉大的帝王,在這樣的車中巡遊中國整整幾萬公里。

難忘的冬至

2001年冬天,攝製組在西安拍攝秦始皇兵馬俑。為了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攝製組跟博物館的領導請求;允許下坑拍攝一次。這是只有總統和元首才有的待遇!在請示了國家文物局並作了大量安全準備工作之後,館領導終於同意了。8000兵馬俑面世之後,就被保護在巨大的現代化建築之下,平時很難接觸到陽光。所以,一般人看到的兵馬俑頭像都是陰森森的、面無表情。下坑的那一天是冬至,太陽最低的一天。下午四點鐘,柔和的夕陽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光線一點點灑到了兵馬俑身上。奇蹟發生了,鬼斧神工般的光線使8000兵馬俑復活了。沐浴在夕陽下的兵馬俑極其壯觀,語言根本就無法形容。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感動了,包括常年工作在博物館的專家們,夕陽下的兵馬俑他們也難得一見。現場的攝影師感慨不已,太陽不愧是最偉大的照明指導。西安冬天多霧,透亮的晴天極其罕見:一年當中只有冬至,太陽最低的這一天,陽光才能通過玻璃窗以最佳的角度照射到兵馬俑。所有幾乎不可能的奇蹟同時發生了,攝製組撞上了大運!毫無疑問,攝製組拍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壯觀的兵馬俑影像!

分集介紹

復活的軍團復活的軍團

第一集:王者之師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耀中國大地。在黃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個國家夏誕生了。500多年後,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於王位只能傳給一個兒子,其他的兒子們就要得到封地。這樣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腳下就出現了幾十個國中之國。 從此,這些屬國之間就開始了長達500多年的戰爭。

第二集:血色青銅

兩千多年前,秦人的軍隊將中華文明推進到一個史無前例的轉折點上。然而,在史學家司馬遷的筆下,這支軍隊摧城拔地、殺人如麻。秦軍,這支令人生畏的軍隊,果真是依靠殘暴和野蠻統一了中國嗎?


第三集:死生之地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陷了大片韓國領土,韓國地方長官不但不降,反而將土地送給了趙國。戰火在秦趙兩國之間就此被點燃。


第四集:關山飛渡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為什麼許多最偉大的軍事工程都出現在秦始皇的時代?而且,集中在秦統一中國前後短短的十幾年當中?或許,只有追隨秦始皇那支無敵軍隊的足跡,才能找到答案。

第五集:舉國之戰

這曾經是古代世界一支最為強悍的軍隊。慢慢地靠近這些雕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迎面而來。它們不再是陪葬品,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它們的神態暗示著每一個陶土面具的背後都曾擁有一個鮮活的靈魂和一段自己的人生。然而,史書中是不會記載這些普通士兵的,漫長的歲月抹掉了關於他們的所有記憶……


第六集:與子同仇

秦始皇的兵馬俑有一個令人迷惑不解的現象:大量的士兵頭上戴著這種小圓帽。考古人員證實,這是一種麻布做的頭巾。軍官模樣的戴著牛皮做的板狀帽子。更多的士兵則把長發盤在頭上,挽成一個個髮髻。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秦軍一律不戴頭盔。

社會影響

中央台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

該片所獲獎項: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大獎

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最佳編導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大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導演獎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系列片大獎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編導獎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攝像獎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錄音獎

2004年,《復活的軍團》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取得了接近2%的收視率,其後應觀眾的要求在一年之內又重播數次。據粗略統計,僅僅通過中央電視台收看《復活的軍團》的觀眾已經接近1億人次。《復活的軍團》在網路領域也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相關搜尋信息達到數萬條以上。該片已經通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銷售到了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主流電視網路陸續播出。評論界認為,《復活的軍團》是中國紀錄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該片在商業上的成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解說詞賞析

這是一支創造了歷史的軍隊。然而,多年以來,人們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它真實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軍強大的根源在哪兒?它靠什麼建立了空前的豐功偉業? 回望秦軍統一中國的步伐,那是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3000多年前,周王朝在鎬京(鎬,讀hao,四聲)統治著中國。在王國的西北邊陲,生活著一個專門為國君養馬的部落,他們就是最早的秦人。這是一個傳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兒,什麼時候遷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配套圖書

復活的軍團復活的軍團

《帝國軍團:秦軍秘史》【編輯推薦】

一個偉大的帝王

一支強悍的軍隊

一個帝國誕生的秘密

讓我們再一次凝視這些2000多年前的軍人,他們曾經造就了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帝國,也造就了我們的歷史。今天,我們使用著的文字來自於秦人,我們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我們統一的中華民族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個大帝國,仍然和我們血脈相連。

【內容簡介】

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在2004年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在此基礎上挖掘史實,進行深度創作,極大地豐富了紀錄片的內容,並就以下問題逐一解密:出生於西北高原的秦人為什麼能夠統一中國?秦軍使用什麼樣的武器?秦軍打仗為何如此拚命?2000多年前,在南北幾千公里的戰線上,他們靠什麼完成後勤運輸任務?一個500多萬人口的國家擁有100萬人的軍隊,秦人的國力怎樣支撐?秦人的戰鬥意志歷經500年而不衰竭,可為什麼在秦始皇死後短短三年時間就土崩瓦解?中華書局的出版物,一向以嚴謹著稱,該書自然不同於當下的各種“戲說”和“拼貼”性質的歷史書籍。

【目錄】

自序

王者之師

初起西垂——秦與秦軍的誕生

所向披靡——秦軍的勝利東進

地下軍團——中國始皇帝的軍隊

血色青銅

荊柯飲恨——青銅秦劍的魅力

繽紛青銅——秦軍兵器的種類

標準化——超越時代的兵器工業

死生之地

兵器之利——秦軍軍陳的前鋒

威力軍陣——古典時代的殺手鐧

泰山壓頂——秦趙長平決戰

關山飛渡

南海怒濤——帝國一統的雄心

大漠絕塵——接連長城千萬里

天塹變通途——秦的軍用高速公路

車馬轔轔——秦的造車技術

舉國之戰

傅籍徵兵——秦的動員體制

耕戰——秦的長期國策

舉國之戰——秦的總體戰

與子同仇

等級分明——秦軍的軍銜制度

落日餘暉——秦軍的最後歸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