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位於四川省平昌縣北部,東接通江縣的廣納、三溪,南鄰五木、雙鹿,西靠駟馬鎮,北抵巴州區的花溪、通江縣的太平、民勝。距縣城42公里,幅員48.6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95個村民小組,22398人,5034戶,總耕地面積24590畝。(本詞條是一個歧義詞,以下將在主要介紹四川省平昌縣得勝鎮,在最後也將簡略的介紹湖北十堰市得勝鎮和內蒙古得勝鎮。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位於 瀘州市“北大門”,距 瀘縣縣城福集10公里、瀘州城區18公里,至隆納高速路口7公里。321國道、萬得公路縱橫交錯,貫穿全境。全鎮轄21個農業行政村,2個街村,總人口3.95萬,是個典型的城郊型農業鎮。2002年全鎮財政收入3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26元。得勝鎮是省級“小城鎮試點鎮”,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小康鎮”、“科普示範鎮”。
得勝鎮村村通公路, 交通便捷;通訊設施齊全,程控電話、移動通信、無線尋呼和光纖電纜覆蓋全鎮。鎮內電力資源豐富, 工業和生活用水充足,有得天獨厚的 天然氣資源。
得勝鎮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定了種草養畜的發展 思路。啟動實施了3363工程,即:種草3,000畝,組建3個龍頭公司,發展固定資產10萬元以上的養殖業主60戶以上,帶動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專業戶300戶以上。2008年已建成平昌縣規模最大的奶牛場和種豬場、馮河商品兔生產基地以及 蠶桑、花卉基地各500畝,稻田養魚基地1000畝。以曲藥、麯酒為主的加工業以及勞務輸出業已成為得勝鎮經濟的重要 支柱,且發展勢頭良好。
得勝鎮占地2000畝,集 旅遊、觀光、休閒為一體的馮河島生態園已完成了規劃設計、樹木定植等工作;以種植龍眼、甜橙為主的優質水果基地正在啟動。

歷史沿革

紅色文化傳千古,得勝美名揚巴蜀。得勝鎮古名南北場(場頭、場尾有南山、北山而得名),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民國2年建成得勝,1933年 紅軍在此設 蘇維埃政府,10月,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得勝鎮北山寺召開軍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制訂“ 宣達戰役”的作戰方針,1932年至1935年春,紅軍在此地對敵作戰30多次。現北山寺,既是紅色文化紀念地,又是 佛教文化聖地,更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經濟發展

商貿活躍產業興。得勝是通、巴、平三縣交界處,歷來商賈雲集,貿易活躍。得勝牛市享譽全川,是川東北最大的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1700餘萬元,創稅120餘萬。以牛市為 依託的肉牛養殖小區,遍及全鎮50%的村社,畜牧產業已成為全鎮人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得勝茶廠擁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雄厚的 技術力量,其產品“北山翠茗”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2004年被農業部評定為無公害食品,遠銷國內外。得勝建築工程公司實力雄厚,位居全縣同行業前列,年輸出勞動力1000餘人次,全鎮個體戶發展到200餘戶。

社會事業

得勝鎮 得勝鎮
基礎建設不斷加強。全鎮通車裡程316.3公里,其中跨縣公路22.3公里,村道公路194公里,客貨運車輛達100餘台,有農村三級客運站,油路、水泥路直通政府所在地。場鎮飲水已全面解決,有小Ⅱ型水庫2座,山坪塘636口,微水池星羅棋布,村村通電話,光纖通達率為60%,農村大小農業機械近萬台,街道硬化面積達2萬餘平方米,場鎮配套設施日臻完善。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鎮內設有高完中1所,中心國小1所,村校12所,在校學生達6000餘人。中心衛生院開設科室20多個,設定病床60餘張,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以上;民眾文化豐富多采,人口與 計畫生育工作有為有位,民眾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精神面貌生機煥發。
 
得勝鎮在農村低保評審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把“三關”。

一是嚴把入口關。先由本人申請,交村委會篩選,然後在村民代表會議上投票表決,再由村支部委員會核實後張榜公示。

二是嚴把審核關。在村級吃透情況的基礎上,由鎮人民政府審核,黨委辦公會討論決定,政府再次張榜公示。

三是嚴把上報關。在公示無異議的情況下再上報審批。

得勝鎮通過陽光操作、透明化服務,全鎮507名農村困難民眾享受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災後重建

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受5.12影響,共有2戶全跨農戶,22戶嚴重危房農戶,現已完全進入重建階段,為了確保重建質量,得勝鎮組成了由國土、林業、建管、民政的一個綜合性的聯合辦公隊,先深入各村社、各農戶幫助選址、規劃、簽訂 責任書,簡化一切手續;然後把這24戶按連村情況分別落實到每名鎮幹部、村幹部頭上,實行一包到底的責任追究制,以及“三保”工作制,即“保進度、保質量、保證不再出現新的損失”,所有幹部盡心盡責深得民眾好評。馬靈村重災戶 苟國義說“現在的幹部真好,修房子都不用到鎮上去辦手續了,他們直接到你家裡來辦,方便極了,以往年我想都不敢想。”
08年5月27日,正是抗 地震災害和下大暴雨後,得勝鎮政府收到 桐樂村的緊急報告,一名農村五保戶(精神病人)周開華因為大暴雨沖爛房屋,眼看房屋將塌,該五保戶仍在屋內不願搬出,十分危險。急需派人救助。鎮政府馬上以副鎮長 稅少於帶隊,以社事辦、派出所、桐樂村委、醫院、保全隊人員組成的救援隊,火速趕往現場進行 生死救援。經過3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說和採取措施,終於將68歲的五保老人帶出危房,並送到醫院進行治療。鎮政府還規劃該老人出院後的住宿地點和生活起居安排。
08年5月份受餘震的影響,蓮花水庫出現了險情,責任人苟升懷通知了連村鎮幹部,鎮幹部立即報告了水管站、政府,黨委在第一時間就組隊對蓮花水庫進行了搶險,把災害降到了最低限度。

廉政建設

得勝鎮 得勝鎮

2008年以來,得勝鎮從制度建設、隊伍建設、文化建設和監督查辦四方面著手,不斷創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

制度建設上有新突破。得勝鎮在全面落實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制度和提示卡制度的基礎上,開展了村級重大問題報告制度、廉政考試制度、廉政承諾制度和村組織主要負責人述職述廉制度。

隊伍建設上有新進展。得勝鎮通過聘請有責任心、思想正派的老同志擔任廉情監督員和黨風廉政監督員,發揮積極服務民眾,反映社情民意,宣傳政策法規,傳播廉政文化,監督村務公開,參與民主管理的作用。

文化建設上有新舉措。得勝鎮充分發揮“五老”優勢,成立廉政文化建設宣傳隊,開辦廉政文化書屋,建立廉政文化茶園,舉辦廉政漫畫比賽,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監督查辦上有新成效。得勝鎮通過加大對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和民生工程的督促檢查力度,確保了黨員幹部廉潔從政。
自2008年5月份以來,得勝鎮就制訂了專題集體研究信訪、安全引患工作機制。平時,民眾工作辦公室、信訪安全辦公室、黨政辦公室、民政辦、人大辦對來訪訴求進行了詳盡登記造冊,由專人整理,不定時的進行集體研究、分析情況,件件落實到人,每件都有領導、責任人,按時反饋辦結情況。到2008年為止,通過這種方式分析解決的信訪、安全引患案件近30條,其中,信訪案件達17條、安全引患達11條。2008年,老百姓對這種訴求有人及時受理的情況非常滿意,全鎮社會治安形勢良好,安全穩控工作有序推進,行政效能工作也得到了進一步落實

湖北十堰市得勝鎮

鎮政府駐得勝鋪,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人口28281人,面積266.9平方千米。得勝鋪、大橋、壇山、石底、廟埡、界嶺、文峪河、五道河、復興、花竹、金明、施家河、八道關、聖水、茶場。

內蒙古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
得勝鎮位於 內蒙古通遼市 奈曼旗東北部,距科爾沁區和大沁他拉鎮各90公里處,東與奈曼旗 治安鎮和國營六號農場三隊交界,西與奈曼旗 東明鎮接壤,南與奈林蘇木相鄰,北與奈曼旗 清河鄉相連,全鎮總面積為29.5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0356畝,林地面積128000畝,森林覆被率43.3%,牧草地74990畝,沙丘面積23500畝。境內有小清河和教來河流過,年平均降雨量345—360毫米之間,積溫2900℃-3200℃,無霜期146-165天之間。
全鎮總戶數4168戶,總人口15519口人, 其中農業人口14586人,少數民族有7575口人。
全鎮13個 行政村:鎮政府所在地嘎什甸子村(蒙古語)、得勝屯(漢語)、大包力皋(蒙語)、小包力皋(蒙語)、明嘎斯台(蒙語)、查乾好來(蒙語)、塔布郎(蒙語)、東哈日牙圖(蒙語)、西哈日牙圖( 蒙語)、大吉爾仁達郎(蒙語)、小吉爾仁達郎(蒙語)、 阿都勿素(蒙語)、小百興圖(蒙語)。
有鎮辦中學一所,普及率達98.03%,校點5個,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農業綜合服務站一個,技術協會7個,專業技術有職稱的3人,地區級 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13個。 
全鎮有鎮級公路12條,56公里,國道111線貫穿全鎮,灌溉乾渠10000延長米,高標準畦田3.6萬畝,機電井總數949眼,有效灌溉面積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7400畝。有橋6座、閘門3個、涵洞10個。育肥牛年出售8000頭,生豬出欄1萬口。 林業以用材林為主,活立木蓄積量34萬方,果園面積1100畝。鄉鎮企業有磚廠3處、酒廠4個,木材加工廠10處(其中木材深加工廠1處)。全鎮13個嘎查村全部通電、通路、通郵、通廣播電視、移動網和聯通網覆蓋全鎮,嘎什甸子村開通了有線電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