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韜原名徐保齋,中國著名電影導演,193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學習,與同學趙丹、王為一等人一起投身進步戲劇活動,曾擔任學生會主席及美專劇團團長。1932年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在工廠、學校組織排演進步戲劇,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上海成立業餘劇人協會,徐韜擔任理事和實驗劇團演出部主任。執導《娜拉》、《欽差大臣》、《我們的故鄉》、《回春之曲》等劇目。
經歷
1928年,他在省立徐州高中就讀時,因積極參加學生運動而被校方開除。
1930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學習,結識了趙丹、王為一、吳天等人,共同投身進步戲劇活動,曾任美專劇團團長。劇團上演的第一個戲,就是描寫藝術家走出象牙塔,投身現實鬥爭的《C夫人肖像》。
1932年,他加入左翼戲劇家聯盟,走出校門,把業餘戲劇活動推向社會、深入民眾。
1935年,徐韜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上海成立業餘劇人協會,他擔任理事,組織演出了《娜拉》、《欽差大臣》等劇。他還和協會的一批演員參加了影片《青年進行曲》的拍攝,這是他第一次涉足電影藝術。
“七·七”事變後,徐韜參與導演話劇《保衛蘆溝橋》。1938年,他積極組織並參加救亡演劇第一隊,進行抗日宣傳活動。1940年組織旅行劇團赴新疆開拓戲劇運動,僅演出《夜光杯》一場戲,就遭軍閥盛世才迫害,入獄五年。
1945年,在重慶加入中國藝術劇社任導演兼演出部主任,並參加話劇《清明前後》的演出。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參加籌組崑崙影業公司,並任編導。先後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擔任助理導演,接著與王為一聯合導演了歐陽予倩編劇的《關不住的春光》,獲得好評。並參與創作電影劇本《烏鴉與麻雀》,由此獲得中央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一等金質獎章。
上海解放後,他任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電影室副主任,並參與籌建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任新建的上影廠秘書長、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後一直擔任上影廠導演,導演了《大地重光》、《草原上的人們》、《海魂》、《小康之家》、《摩雅傣》、《豐收之後》等影片。
《草原上的人們》在廣闊的背景上,盡情地抒寫了牧民的勞動喜悅和保衛勝利成果的戰鬥精神,精獷豪放和優美抒情融合在一起,影片獲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
1956年在海燕電影製片廠拍攝了粵劇戲曲片《搜書院》,畫面處理優美,演員演技精湛,在東南亞頗有聲譽。
1957年拍攝《海魂》,影片酣暢洗鍊,自然凝重,嚴謹而不乏跌宕,細膩而不失磅礴,在捷克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
1958至1963年,他先後拍攝了《小康人家》、《聰明的人》、《關漢卿》等多部影片。他對《關漢卿》的導演處理,注意運用電影的表現手段,使關漢卿“奇枝傲乾斗霜雪”的性格,較之舞台劇更為鮮明豐滿,受到觀眾的歡迎。
徐韜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影協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並是上海市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
1966年6月,文革開始後投錢塘江而死,享年五十六歲。
作品特色
徐韜的創作大部分是反映革命鬥爭和民眾生活的現代題材,貫穿著鮮明的思想性,在藝術上承繼了三十年代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努力探求民族化和大眾化,在風格上深沉凝鍊,自然暢達,但又縱橫有效,充滿生活情趣。
獲獎情況
導演
《關不住的春光》(1948,與王為一合作)《大地重光》(1950)
《草原上的人們》(1953)《搜書院》(1956)
《海魂》(1957)《夜走駱駝嶺》(1958,與張錚合作)
《小康人家》(1958)《最聰明的人》(1958,與潘文展合作)
《下鄉與趕腳》(1958,與趙煥章合作)《摩雅傣》(1960)
《關漢卿》(1960)《青山戀》(1964,與趙丹合作,兼編劇之一)
《豐收之後》(1964,兼編劇之一)
電影劇作
《烏鴉與麻雀》(與陳白塵、沈甫等人合作)
《草原上的人們》:獲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
《海魂》:1959年獲第十屆捷克斯洛伐克勞動人民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鬥爭”二等獎
紀念活動意義
對於這樣一位跨越新舊兩個時代,為中國電影文化事業做出重大貢獻,又曾遭受精神摧殘,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被遺忘的藝術家,在他誕辰百歲這一年、含冤去世的這一月(6月)舉辦藝術研討會等紀念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
通過舉辦“徐韜百年誕辰紀念暨藝術研討活動”,回顧歷史,對老藝術家是學習和尊重,對現在的年輕人是激勵和鞭策,弘揚中國民族電影文化,推動再創上海電影的輝煌。同時徐韜也拍過少數民族題材的電影,如《草原上的人們》(獲文化部1957年頒發的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