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與類型
屬轉基因抗蟲雜交一代種,由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徐412×GK19配組,於2000年育成。
適應範圍適宜江蘇省枯、黃萎病輕病區種植,應嚴格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允許的範圍推廣。
產量水平及特徵特性
2001-2002年參加江蘇省區試,兩年平均子棉畝產273.4公斤,較對照泗棉3號增產16.2%,皮棉畝產109.0公斤,較對照增產3.8%,兩年增產均達顯著水平;2004年生產試驗子棉畝產283.6公斤,較對照蘇棉9號增產7.7%,皮棉畝產110.7公斤,較對照增產0.7%。
出苗較好,全生育期長勢強。株形塔形,較鬆散,植株較高,莖桿粗壯。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結鈴性強,鈴卵圓形,較大,鈴殼薄,吐絮暢。省區試平均結果:生育期145天,株高111.2厘米,果枝17.5台,單株成鈴26.4個,單鈴子棉重5.9克,大樣衣分39.9%,小樣衣分40.7%,子指10.8克,霜前花率83.8%。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8毫米,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29.8厘牛/特克斯,紡紗均勻性指數141。病圃鑑定結果:枯萎病指11.5,黃萎病指26.9,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接近高抗棉鈴蟲。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營養缽育苗,3月底至4月上旬乾籽播種,5月上旬移栽。地膜直播4月中旬播種。
2、合理密度。以1800-2200株/畝為最適密度。
3、科學施肥。施肥種類要氮、磷、鉀相配合,每畝施純氮15-2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鉀8-10公斤。施用方法上氮肥基追比例4:6,重施花鈴肥。
4、適當化控。每畝用縮節胺純品7-9克,分別於盛蕾期1-1.2克,初花期1.5-2克,盛花結鈴期和封頂期各2克,進行化學調控。
5、病蟲草害防治。及時中耕除草,並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的預報,在適宜防治期及時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