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開法

明代江蘇崑山人,徐乾學、徐秉義、徐元文之父,三個兒子號稱“ 崑山三徐” 、齋號“ 集義居”。

人物簡介

徐開法,字慈念,號坦齋,齋名“集義居”。是徐氏從常熟唐市徙居崑山後開始修譜的第九代傳人之一。據資料記載,徐開法為人正直,好行善,嫉惡如仇,“里中義之”,老百姓對他很有些好感,在周邊地區也有一定的影響。關於他的事跡有不少記載:有一位金溪人欠了徐家很大一筆債務而家裡窮得無隔宿之糧實在還不起,徐開法毫不猶豫地當著他的面將欠條燒掉,就此了結。上海縣有王、葉兩家指腹為婚,後來王家死了頂樑柱,家道中落了,於是葉家就想賴婚了。徐開法知道了這件事情就站出來主持公道,說你葉家嫁女兒的所有費用我來負擔,但這門親事你是萬萬不可反悔的,葉家也無話可說。嘉定縣有一位名叫陶圓生的,女兒長得十分美貌,被駔儈(經紀人)誘騙威逼賣至一位什麼“王副將軍”經營的色情場所做娼妓,陶圓生夫妻倆“哀號莫訴”。徐開法又站出來打抱不平,以重金贖還。縣學裡有的學生家裡欠了官府的錢糧要吃官司,徐開法就拿出銀子代為繳納,以免除他們的牢獄之災。徐開法體格比較強健,有膂力,不畏強暴。有一次他路經北門,聽到一處房屋裡傳出女人的哭聲,十分悽慘,而門卻鎖得嚴嚴實實的。他破門而入,原來是有差不多近百名婦女被土匪搶掠來關在裡邊,他當即拿出身邊的銀錢給了這些婦女並叫她們趕快逃走,然後一把火將賊窩燒了個精光。

對“三徐”而言尤為重要的是父親徐開法是一個讀書人,十五歲中了庠生,“於書無所不窺,尤精熟《資治通鑑》、《周易》以及前明故實。”不但好學而且學有根底,知識面相當廣泛,著有《漕政考要通鑑》(據說當時的有關部門採納了此書的建言,於是漕政出現了新氣象)、《甲子會記考證》以及《易經注義》等書。所有這些讓“三徐”得益匪淺,對“三徐”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叫做“既是壓力又是動力”。我們可以斷言:“三徐”的成就離不開父親徐開法的言傳身教。

順便說一下,徐開法一共生有四子二女,他的第四個兒子名叫徐亮采,字寅協,號介軒。徐亮采可沒有他的三位兄長那么顯赫榮耀,他入過貢,但似乎沒做過什麼官,更不用說是大官,所以崑山人只知道“三徐”,從來沒有人提起過他。是不是他的天資或勤奮出了點問題?還是徐開法對他的教育不夠重視、不夠到位?或者甚至會不會跟他的身份有關(他是徐開法的側室程氏所生)?這說不大清楚。

作品內容

“崑山三徐”的父親徐開法

作者:鄭湧泉

清代的“崑山三徐”——徐乾學和他的兩個弟弟徐秉義、徐元文的大名崑山人耳熟能詳,徐乾學創辦的藏書樓“傳是樓”在我們崑山文化史上書寫了精彩的一頁。崑山的文化人更是對“同胞三鼎甲”津津樂道,因為老大徐乾學和老二徐秉義分別是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和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進士第三名(探花),而老三徐元文則更勝一籌,乃是順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的進士第一名(狀元),而且弟兄三人都做了大官,康熙皇帝曾御賜親筆題寫的匾額“光焰萬丈”、“一代大儒”、“博學明辨”給徐乾學,御賜親筆題寫的匾額“擢秀清流”給徐秉義。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地方上也未免沾了點光。有人說“三徐”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高度,除了自己的才華和勤奮之外,還得益於他們的舅父顧炎武對他們的教誨和指導。這種說法恐怕有點牽強,因為就在老大徐乾學還年幼時亭林先生就因家族內部矛盾的激化煩惱不斷,“自嗣祖(顧紹芾)卒後,先生家難迭起,以致室廬被焚”,1644年(甲申)徐乾學14歲時亭林先生又遷居至常熟唐市,之後又被迫將良田800畝典押給了豪紳葉方恆(周可真:《顧炎武年譜》),在這種生活狀態下先生很難對外甥們有什麼教導。然而關於“三徐”的父親徐開法對他們的成長所起到的作用卻很少有人提及,這顯然有失公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