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徐賁[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讀於復旦大學,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徐賁曾就讀於復旦大學,麻薩諸塞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外文系,現任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

人物著作

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後現代和後殖民》(1996)、《文化批評往何處去》(1998)和《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2005)等。

論文發表

蘇格拉底對話中的“公民服從”:思想者的政治技藝

指點改革迷津的智者:列奧·施特勞斯的《論暴政》

“改革開放”:合法性危機的消解與再形成

媒介知識分子手中的文字和圖象

紅潮往事: 告別“黨人革命”

“記憶竊賊”和見證敘事的公共意義

見證極權統治下的日常生活

五十年後的“反右”創傷記憶

奉命乾髒活的人們

詩性人類學的民眾理論:兼及卡內提和阿多諾關於民眾問題的對談

扮裝技藝、表演政治和“敢曝(camp)美學”

毛主席贈芒果的一種解讀:重建中國社會的禮物關係

阿倫特公民觀述評

以民族解放的名義:反殖民的法農和暴力的法農

馬克思會怎么說?暴力革命中的隱秘民眾理論

公共生活和“說故事”:文學的阿倫特

知行合一的災難歷史見證: 站在極權道德廢墟上的雅斯貝爾斯

個人良知和公共政治:“捷克現象學”回顧

抗惡的防線:極權專制下的個人“思想”和“判斷”

和諧、記憶和現代人際倫理

徐賁教授 徐賁教授

文革文物收藏和懷舊的大眾文化

革命知識分子和“正義”暴力

“文革”時期的物質文化和日常生活秩序

保護弱者,道德習俗和公共生活

公共視野中的“革命”和“政治自由”

“需要”在中國的政治轉型和理論困境

中國不需要這樣的“政治”和“主權者決斷” :“施米特熱”和國家主義

政治神學的教訓:失節的施米特

施米特現象和右翼批判理論

全球傳媒時代的文革記憶: 解讀三種文革記憶

娛樂文化消費和公共政治 ——“超級女聲”的公眾意義

後現代價值觀和文化相對論

以驕傲的反抗積極生活:阿倫特和存在主義

“公民新聞”和新聞的公共政治意義

全球化、博物館和民族國家

憲法愛國主義和民主政治文化:哈貝瑪斯的憲政觀

乾淨的手和骯髒的手:知識分子政治和暴力

全球化中的國家合法性和公民權利

公共生活和群體認同

公共真實中的社會和諧:和諧社會和公民社會

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和福樓拜研究

第三世界批評在當今中國的處境

學術規範的社會理想:從“新國學”的價值觀談起

自由主義和公民共和:阿倫特的公民觀

九十年代中國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政治

晚近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

公共知識分子和政治存在主義

承諾、信任和制度秩序:當今中國的信任匱缺和轉化

重提“政治文化”

能動觀眾和大眾文化公眾空間

當今大眾文化批評的審美主義傾向

大眾傳媒時代的閒言八卦:從楊振寧和翁帆婚戀看當今“新聞”

正派社會和學習認同

民主社群和公民教育:五十年後說杜威

教育場域和民主學堂

分配正義和群體認同:社會正義在中國

從懲罰到權利的法律正義

正義和社會之善

公民新聞、公眾和公共政治

從公共生活看全球化和公民群體認同

傳媒公眾和公共事件參與

自由市場和公民政治:從三種公民觀看兩種全球化

民族主義、公民國家和全球治理

弱者的抵抗

平反、道歉和國家非正義

文化批評的記憶和遺忘

戰爭倫理和群體認同分歧

當今中國大眾社會的犬儒主義

從人文精神到人文教育

從憲法的形式性看中國憲政問題

後極權和東歐知識分子政治

國人之過和公民責任:也談文革懺悔

理性、倫理和公民政治:哈貝瑪斯的現代性理論

“密友資本主義”背景下的社會衝突:當今中國的貧困和暴力

文革政治文化中的恐懼和暴力

平庸的邪惡和個人在專制制度下的道德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