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自摩

徐自摩,生於民國前十六年,本名章垿,浙江省海寧縣石鎮人。二十五歲(一九二十年)以論文《論中國婦女的地位》獲得碩位學位。

徐志摩的生平事跡

徐志摩,本名章,浙江省海寧縣石鎮人,生於民國前十六年(一八九五年)。
◎十八歲時(一九一三年七月)處女作品【論小說社會之關係】一文刊載<友聲>創刊號校刊之中。
◎二十歲(一九一五年)在上海考取國立北京大學預科,編入一部英文丙班、肄業,同年回鄉與張幼儀結婚,婚後就近改入上海滬江大學肄業,次年再改入天津北洋大學法預科二年級。
◎二十二歲(一九一七年)自北洋大學法預科畢業,九月因北洋大學停辦法科,併入北京大學,所以徐志摩回到北京大學繼續就讀。
◎二十三歲(一九一八年)由張君勵(張幼儀的哥哥)介紹拜梁啓超為師,七月離開北京大學,八月赴美留學,進入麻州渥斯特之克拉克大學讀歷史系三年級,次年自克拉克大學畢業,成績優異,獲得一等榮譽獎。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修碩士學位,開始對政治學感到極大興趣。
◎二十五歲(一九二十年)以論文【論中國婦女的地位】獲得碩位學位。進入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深造,秋天在倫敦與林徽音相識(林徽音生於浙江杭州,原藉福建閩候,當時年十七歲,在倫敦聖瑪利學院讀書。),使徐志摩陷入情網,深感煩悶,以至無法專心念書,冬天、張幼儀來到倫敦與徐志摩相聚。
◎二十六歲(一九二一年)在與林徽音的熱戀下,志摩在生命上感受到一種「偉大力量的震撼」,開始了新詩的寫作。(最早詩作-草上的露珠兒
◎二十七歲(一九二二年)正式和張幼儀離婚。
徐志摩自雲,在他一輩子中,只有在劍橋生活的這一春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但也碰巧是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上半年徐志摩由劍橋大學王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生,學院後來給志摩的評語是「持智守禮、放眼世界」。同年、著作【康橋再會吧】告別劍橋大學,回國後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的教授。
◎二十八歲(一九二三年三月)他和胡適、梁實秋等好友在上海創辦新月社,發行新月雜誌倡導自由主義的文藝,他的思想受英國羅素、印度詩人泰戈爾影響很深。他的散文晶瑩蘊藉、詞釆絢爛、富於情趣。他的詩融和歐美詩律,跟中國詩的風格,形成一種新抒情詩體,在奔放曲折里能充分運用俗語、民歌的復迭調。他的翻譯,選擇很精,能作到流暢、正確。他因為天才橫溢,死得又早,行文、選詞、造句有時候不免有點生硬、不自然;他擁有許多讓人難忘的經典著作。
◎二十九歲(一九二四年)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從北京搭火車欲往山西太原,胡適、林徽音等均來送別。徐志摩已知林徽音在下個月將與梁思成赴美留學,此次送行有訣別之意,心亂如麻的情況下,匆匆寫信,只寫一半,火車已開動,連半封也來不及送到林徽音手中。信最後一段是這樣寫著:「離別!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了就要發瘋,這么多的絲,誰能割得斷,我的眼前又黑了。」當時泰戈爾秘書恩厚之在火車開動時,看見志摩持信,傷感欲絕,乃將信搶下來才保存至今(原信現存英國達廷頓莊恩厚之家)。
◎同年秋冬初識陸小曼,(原名小眉,後改名眉,字小曼,江蘇武進人,出身北京之法國聖心學堂,一九二O年嫁王賡,平時喜歡跳舞聽戲,交際應酬,時平二十二歲;王賡,字受慶、清華學堂出身,後自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平時喜歡文學,有儒將之稱,早徐志摩一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志摩、小曼初識時王賡還在北京,擔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護路軍副司令,未久,派任哈爾演警察廳長,王大徐一歲,在徐與陸認識前,即先已與徐相識,並相處得很好),次年二月,徐與陸戀愛,因兩人都名噪一時,在北京鬧得滿城風雨,徐深感“離婚再戀愛”所遭受的輿論壓力過大,因此決定避開峰頭,利用前往義大利會唔泰戈爾的機會,提早前往歐洲旅遊,並向北京大學請假半年。
三月得知次子彼德過世,於義大利佛羅倫斯(自釋為翡冷翠)寫下【我的彼得】一文以悼念之。面對喪子之痛,徐志摩感到無比痛心,深感愧對幼儀為了使她儘快擺脫痛苦,陪幼儀前往巴黎、威尼斯、佛羅倫斯、羅馬等地遊歷,一個月之久。
◎三十歲(一九二五年八月)重回北京大學,任英文系教授一職,其間他的作品源源不斷在名大周刊上發表。
◎三十一歲(一九二六年十月)與陸小曼在北京結婚,梁啓超證婚,十月中徐志摩辭去<晨報副刊>主編職務離開北京大學偕陸南下,婚後因陸小曼生活揮霍所造成的經濟窘境,徐生活拮据,一度決心靠譯書還債。
◎三十六歲(一九三一年)持北大同學保君建贈送的免費機票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飛往北平中途,不幸在濟南附近党家莊遇上大霧飛機誤觸開山,遇難身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