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書法家協會會員
徐秀堂,男,1939年生,遼寧北票人。中日友好書法家協會會員、福州藝友會常務理事、現代民族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1985年至1988年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北京分校學習。舉辦個人書法展5次。在“僑鄉杯” 全國書畫展中獲書法、楹聯2項三等獎,“愛我長城” 全國書畫展中獲書法優秀獎,“希望杯” 全國書畫展中獲書法優秀獎,全國業餘書畫大賽中獲書法佳作獎,“草原頌” 全國美術書法攝影大展中獲書法三等獎等。作品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並被收藏。辭條收入《中國民間名人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簡介徐秀堂,1937年12月生,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
瓷美術協會理事、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學藝1954年隨陶刻藝人任淦庭(缶碩)學習陶刻裝飾技藝。1955年進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廠前身)。1958年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民間藝人雕塑研究班學習,後轉入“泥人張”工作室學習民間泥塑。
創作1959年曾參加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的雕塑創作。1968年主持並試製成功高2.8米的紫砂陶大型雕塑《毛主席去安源》。1972年恢復負責開展了多方面的創作設計研究工作,試製成功適合雕塑生產的泥料,採用色坭、鑲嵌、琢毛等手法,並用“輝發釉”燒成雕塑,首次創作了《西遊記人物群雕》在廣交會上受到客商喜愛。1973年主持總體設計了《銀葵茶具》、《水利壺》、《魚形文具》、《魚紋瓶》等作品,運用瓷、竹、金屬材質與紫砂工藝巧妙結合,如“瓷珠鑲嵌”、“嵌銀絲”“色泥”、“錦紋”“琢毛”等多種裝飾技巧。1977年與江蘇省雕塑家一起,在蘇州東山紫金庵臨摹18羅漢泥塑、用紫砂陶燒制小樣,分別由江蘇省工藝美術單位存檔。
獲獎1978年創作了《蕭翼賺蘭亭》、《曹操煮酒論英雄》、《雪舟學畫》等著意人物內心世界,形態逼真的作品,先後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宜興陶瓷展覽和全國陶瓷藝術展評活動獲全國美術設計獎。其中《雪舟學畫》投產後連續8年盛銷不衰。與顧景舟合作撰寫的《宜興紫砂工藝陶》於1979年發表《江蘇陶瓷》。之後相繼創作一批以群體組合,文化名人和民間典故題材的作品,有《鑒真和晁衡》、《劉海戲金蟾》、《雨長喜珠》、《坐八怪》、《四代書法家》、《飲中八仙》等。其中《坐八怪》在全國陶瓷美術設計評比中獲一等獎。1981年與顧景舟等參加香港市政局舉辦的“亞洲藝術節”。1986年設計紫砂陳設陶《丙寅大吉》獲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一等獎。1987年其到紫砂二廠任雕塑藝術分廠廠長熱心於對青年的培養,並首創特大型陶藝,高162厘米、重172公斤的《淨瓶觀音像》,大型《花生》、《冬筍》、《靈芝》、《鼎獅薰香爐》等文玩陳設陶。他除從事陶塑創作之處,在綜合陶刻、陶塑的基礎上,設計創作一批別具風貌的紫砂壺有《龍鳳壺》、《天威壺》、《靈豹壺》、《時袋壺》、《大平壺》、《竹報平安》等,並在鐫刻銘款上做學問,作應時、應壺、應情之銘文。期間發表論文《紫砂陶刻藝術理論》,在《文匯報》舉辦“紫砂文化徵文獎”中獲得一等獎。還與顧景舟一起編輯《宜興紫砂珍賞》,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1990年其從宜興與人文題材塑造雕塑藝術形象,主要有《供春學藝》、《紫砂藝人邵大亨》等。在“中國第二屆紫陶藝術展覽會”上發表新作《十八羅漢》。這些作品憑藉藝術功能的發揮再創造,突出人文精神,演示整體形象,獨具魅力。1989年赴日本訪問。1991年受日本陶藝家明星大學的邀請訪問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武常野藝術大學、明星大學陶藝系,並參觀眾多的展覽和博物館。1992年與胞兄徐漢棠應台灣省民族文化基金會邀請,到台灣訪問,開展紫砂文化的兩岸交流活動。1994年與日本著名陶藝家高弘先生組建中外合資企業宜興長樂弘陶藝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1996年再度受台灣民族文化基金會邀請,訪問台灣,發表《試說紫砂雕塑的藝術表現》,作品受到台灣同行的極高評價,1996年獲得中華民族文化薪傳獎,發起主持“首屆中國現代陶藝展”。其從事紫砂工藝40多年,不僅在紫砂工藝上有較深的藝術造詣,而且研究中國繪畫,書法,並將之融會貫通到紫砂工藝創作之中。創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優秀作品把傳統技藝和現代風格完美地結合起來。許多作品被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