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

徐淑

徐淑,(約公元一四七年前後在世),東漢女詩人,隴西(今甘肅通渭)人。徐淑有詩集傳世。(《補續漢書藝文志》)所作今存《答秦嘉詩》一首及答書二篇。

基本信息

人物概述

徐淑 徐淑

徐淑,生卒年不詳,字士會。隴西(今治甘肅通渭)人,東漢女詩人。她的丈夫秦嘉,在漢桓帝時,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赴洛陽,被任為黃門郎。後病死於津鄉亭。徐淑,生卒年、字號均不詳。隴西人,秦嘉妻子。秦嘉赴洛陽時,徐淑因病還家,未能面別。秦嘉客死他鄉後,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毀形不嫁,哀慟傷生”( 《史通·人物》),守寡終生。秦嘉、徐淑夫婦恩愛,都能詩文。今存秦嘉詩6首、文2段;徐淑詩1首,文3段;除徐淑《為誓書與兄弟》外,都是夫婦往來敘情之作。秦嘉的《贈婦詩三首》為赴洛留別之作:“臨路懷 惆悵,中駕正 躑躅。浮雲 起高山,悲風激 深谷。良馬不回 鞍,輕車不轉轂。針藥可屢進,愁思難為 數”(其二),深情依戀,篤 誠叮嚀;“清晨當引邁,束帶待雞 鳴。顧看空 室中,仿佛想 姿形”,“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鑑形。芳香去 垢穢,素琴有 清聲”(其三),痴心 絮語,真摯 可愛。徐淑答詩說:“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暉。”同樣一往情深、無限衷誠。這幾首詩共同特點是:“絮叨衷情,如同對晤,明白如 話,真實動人。鍾嶸《詩品》把他們列入中品,以為“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並指出徐淑詩僅次於班婕妤《怨歌行》,為漢代難得女詩人。而清代沈德潛指出:“詞氣和易、感人自深、然去西漢深厚之風遠矣。”(《古詩源》)恰道出他們的、詩歌與無名氏《古詩》一樣具有東漢後期文人抒情詩的時代特點。

相關事件

在甘肅省通渭縣城西八十華里的榜羅鎮附近有個秦家坪,坪上有一座合葬墓,裡面安靜地睡著甘肅省東漢時期的傑出“夫妻詩人”——秦嘉和徐淑。

據《辭海》釋,秦嘉是東漢詩人,字士會,隴西(今甘肅通渭)人,為郡上計吏。所作今存《與妻徐淑書》、《重報妻書》及《贈婦詩》四首,《述婚》詩一首。徐淑是東漢女詩人,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南)人,桓帝時,其夫秦嘉為郡上計吏,赴洛陽,徐淑病居娘家,未能當面告別,因此相互以詩書贈答,表示懷念之情。她的作品大部分散失,今僅存《答秦嘉詩》一首及答書二篇秦嘉和徐淑感情極好,這種純真的感情體現在創作上,便是感情真切,淒楚動人,婉轉和諧,流暢自然。例如,秦嘉的《述婚》詩是這樣寫的“紛紛婚姻,福禍之由。衛女興齊,褒姒滅周。戰戰兢兢,懼其不儔。神啟其吉,果獲好逑。適我之願,受天之休。”翻譯成現代文,其大意就是:觀察那紛繁的婚姻現象,它可以帶來幸福也能產生禍殃。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女使齊國興旺,而褒姒一笑卻使西周滅亡。因此人們選擇配偶無不謹慎,唯恐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對象。而我卻得到上天的垂顧,所以得到了徐淑這樣美好的新娘。她真使我滿意極了,感謝天地神靈實現了我的願望。

秦嘉和徐淑的詩,受到了我國歷代詩論家和詩選家的稱讚,也得到歷代讀者的尊敬。如今,他倆的合葬墓和碑刻,已成為通渭縣的著名古蹟之一。人們懷念這對“夫妻詩人”敬仰他倆為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所作的貢獻,也十分欽慕他倆那種始終不渝的篤誠愛情。

人物生平

徐淑 徐淑

秦嘉、徐淑,東漢詩人。秦嘉,生卒年不詳。字士會。隴西(今屬甘肅)人。桓帝時,為郡吏,歲終為郡上計簿使赴洛陽,被任為黃門郎。後病死於津鄉亭。徐淑,生卒年及字號均不詳。隴西人,秦嘉妻。秦嘉赴洛陽時,徐淑因病還家,未能面別。秦嘉客死他鄉後,徐淑兄逼她改嫁。她“毀形不嫁,哀慟傷生”( 《史通·人物》),守寡終生。秦嘉、徐淑夫婦恩愛,都能詩文。今存秦嘉詩6首、文2段;徐淑詩1首,文3段;除徐淑《為誓書與兄弟》外,都是夫婦往來敘情之作。秦嘉《贈婦詩三首》為赴洛留別之作:“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浮雲起高山,悲風激深谷。良馬不回鞍,輕車不轉轂。針藥可屢進,愁思難為數”(其二),深情依戀,篤誠叮嚀;“清晨當引邁,束帶待雞鳴。顧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鑑形。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其三),痴心絮語,真摯可愛。徐淑答詩說:“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暉。”同樣一往情深,無限衷誠。這幾首詩的共同特點是:“絮叨衷情,如同對晤,明白如話,真實動人。鍾嶸《詩品》把他們列入中品,以為“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並認為徐淑詩僅次於班婕妤《怨歌行》,為漢代難得的女詩人。而清代沈德潛說:“詞氣和易,感人自深,然去西漢深厚之風遠矣。”(《古詩源》)恰道出他們的詩歌與無名氏《古詩》一樣具有東漢後期文人抒情詩的時代特點。

歷史資料

徐淑 徐淑

秦嘉是東漢桓帝朝隴西郡人。時任郡上計掾一職。在徐淑生病回娘家修養期間,他接到上級命令,去首都洛陽出差。從他的《贈婦》詩中看,臨走,他是想見老婆一面的。“遣車迎子還,空往空復返。”他派車接老婆了,沒有接到。只是搞不清楚,他派的是私家車,還是公車私用。公事再小都是大事,私事再大都是小事,大是大非問題上不敢馬虎。他給老婆留了一封信,這就是《重報妻書》。如下:車還空返,甚失所望,兼敘遠別恨恨之情,顧有悵然!間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彩,世所稀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並致寶釵一雙,價值千金;龍虎組履一緉;好香四種,各一斤;素琴一張,常所自彈也。明鏡可以鑒形,寶釵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穢,麝香可以辟惡氣,素琴可以娛耳。東漢的隴西郡,郡治不在今天的隴西縣,而在臨洮。臨洮到蘭州一百多里,蘭州到西安一千多里,走渭水河谷這條路的話,難走!寶(雞)天(水)間,崇山峻岭,這段鐵路大約一半以上是隧道。西安到洛陽又是一千多里。東都西都間開通大道,大約是隋唐以後的事情。

徐淑接到秦嘉的信,回了一封,即《報秦嘉書》。如下:既惠音令,兼賜諸物,厚顧殷勤,出於非望!鏡有文彩之麗,釵有殊異之觀,芳香既珍,素琴亦好。惠異物於鄙陋,割所珍以相賜,非豐厚之恩,孰肯若斯?覽鏡執釵,情想仿佛;操琴詠詩,思心成結。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鏡鑒形,此言過矣,未獲我心也。昔詩人有“飛蓬”之感,班婕妤有“誰榮”之嘆。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鑑,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設也;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

不知是徐淑誤會秦嘉的意思了,還是太懂得丈夫的心了,她表示,你不在家,我一不化妝照鏡子,二不彈琴焚香,女為悅己者容,悅己者不在,我容給誰看呢。

徐淑 徐淑

秦嘉到洛陽後,被留下來當了黃門郎了。不久,他病死於任,還很年輕。死者長已矣,生者何以堪。留在老家的徐淑悲痛欲絕。可麻煩還不在這裡。她本來一心要忠於自己的愛情誓言的,把弱兒幼女拉扯成人。誰知,她的兄弟卻強迫她改嫁。她為了抗爭:“毀形不嫁,哀慟傷生”。(《史通·人物》)她還寫了封《為誓書與兄弟》,義正辭嚴,大有三軍可奪帥,匹夫(婦)不可奪志之氣概。但,不久,徐淑卻因悲傷過度而死。

秦嘉與徐淑的來往信件見於《藝文類聚》,徐淑給兄弟的信,見於《太平御覽》,而夫婦倆的詩文,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均有輯錄。秦嘉徐淑成為千古恩愛夫妻的榜樣。詩文中,戲劇中,民間語文中,少不了拿他倆的故事說事兒。大約是清代吧,一首香艷詞中,有這樣的句子:“可人夫婿是秦嘉,風也憐他,月也憐他。”

後代評價

說到徐淑的詩歌成就,還是要聯繫著她夫君秦嘉一起說的。夫妻二人都可以詩文,當下存秦嘉詩六首和文二段;徐淑詩一首,文3段;除徐淑《為誓書與兄弟》外,都為夫婦往來敘情之作。從文人五言詩發展過程來看,秦嘉與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詩歌作品表明文人五言詩的技巧漸趨成熟。詩歌評論家鍾嶸更是在《詩品》中將他們列入中品。以為“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並認為徐淑詩僅次於班婕妤《怨歌行》、為漢代難得的女詩人,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女詩人、徐淑一生為一個情字而活、為情堅守、為情發光。所謂“比目連心游、鴛鴦結伴啼。河枯石已爛、身影不見離”。

文學作品

文學成就

徐淑 徐淑

秦嘉《贈婦詩》三首和徐淑《答秦嘉詩》一首,是東漢文人五言詩當中出現較早、藝術上較有成就的一組五言詩。秦嘉、徐淑贈答詩創作上的成功,標誌著東漢後期文人五言詩創作已趨成熟,五言詩的文人化傾向已趨明朗,五言詩體已告形成且開始活躍於詩壇。秦嘉、徐淑贈答詩還開創了贈答詩這一創作形式,開拓了五言詩題材上的創作領域。徐淑《答秦嘉詩》的騷體五言形式,是四言體、楚騷體與五言詩體相結合的產物,是五言詩體發展史上難得一見的活化石。秦嘉、徐淑今存的詩文並收輯於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說到徐淑的詩歌成就,還是要聯繫著秦嘉一起說的。夫妻二人都能詩文,今存秦嘉詩六首、文二段;徐淑詩一首,文三段;除徐淑《為誓書與兄弟》外,都是夫婦往來敘情之作。從文人五言詩的發展過程來看,秦嘉和徐淑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詩歌作品表明了文人五言詩的技巧漸趨成熟。詩歌評論家鍾嶸更是在《詩品》中把他們列入中品。以為"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並認為徐淑詩僅次於班婕妤《怨歌行》,為漢代難得的女詩人。作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女詩人,徐淑一生為一個情字而活,為情堅守,為情發光。所謂"比目連心游,鴛鴦結伴啼。河枯石已爛,身影不見離"。

作品爭議

徐淑 徐淑

徐淑這首《答秦嘉詩》在流傳若干年之後,居然遭遇"抄襲門"事件。有人說這首詩是從《凜凜歲雲暮》與《明月何皎皎》兩詩中"扒"來的,若將三首詩羅列就不難看出其中奧妙。以下為《答秦嘉詩》:"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沈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凜凜歲雲暮》:"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願得長巧笑,攜手同車歸。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展風翼、焉能凌風飛?眄睞 以適意,引領 遙相希。徙倚 懷感傷,垂涕沾雙 扉。"《明月何皎皎》:"明月何 皎皎,照我 羅床。憂愁不能 寐,攬 衣起徘徊。客行 雖雲樂,不如早 鏇歸。出戶獨 彷徨,愁思 當告誰?引領 還入房,淚下沾 裳衣。"出於對學術尊重,以上三首詩是否雷同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又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不會抄。不怪人家徐淑,蔡邕《翠鳥》不就是"抄襲"無名氏《庭中有奇樹》嗎?酈炎《見志詩》不也是"抄襲"無名氏《冉冉孤生竹》的嗎?孔融《雜詩》"抄襲"《驅車出東門》和《去者日以疏》。縱觀所列之詩,無不可見其無法掩蓋的師承關係。關於這一觀點,筆者願意提出幾個疑問?假如抄襲成立,那一些名家為什麼要抄襲無名氏?抄襲到底該如何界定,有沒有個具體的標準?為什麼作品出名,就會常常出現抄襲門事件?為什麼古往今來,敢於承認抄襲人少之又少,總是找各類理由掩蓋其污點?說不清,恐怕永遠也說不清的。

詩作介紹

秦嘉作《贈婦詩》道別: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

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 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

省書情悽愴,臨食不能飯。 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

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 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徐淑《答秦嘉詩》

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沈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

徐淑 徐淑

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

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

秦嘉與妻書:

不能養志,當給郡使,隨俗順時,黽勉當去,知所苦故爾,未有瘳損,想念悒悒,勞心無已,當涉遠路,趨走風塵,非志所慕,慘慘少樂。又計往還,將彌時節,念發同怨,意有遲遲,欲暫相見,有所屬託,今遣車往,想必自力。

徐淑答書:

知屈珪璋,應奉歲使,策名王府,觀國之光,雖失高素皓然之業,亦是仲尼執鞭之操也,自初承問,心原東還,迫疾惟宜抱嘆而已,日月已盡,行有伴例,想嚴莊已辦,發邁在近,誰謂宋遠,企予望之,室邇人遐,我勞如何,深谷逶迤,而君是涉,高山岩岩,而君是越,斯亦難矣,長路悠悠,而君是踐,冰霜慘烈,而君是履,身非形影,何得動而輒俱,體非比目,何得同而不離,於是詠萱草之喻,以消兩家之恩,割今者之恨,以待將來之歡,今適樂土,優遊京邑,觀王都之壯麗,察天下之珍妙,得無目玩意移,往而不能出耶。

秦嘉輾轉託人送給徐淑妝奩之物,《重報妻書》:

車還空反,甚失所望,兼敘遠別,恨恨之情,顧有恨(悵)然。間得此鏡,既明且好,形觀文彩,世所希有,意甚愛之,故以相與。並寶釵一雙,好香四種,素琴一張,常所自彈也。明鏡可以鑒形,寶釵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素琴可以娛耳。

徐淑回信:

既惠音令,兼賜諸物,厚顧殷勤,出於非望。鏡有文彩之麗,釵有殊異之觀,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異物於鄙陋,割所珍以相賜,非豐恩之厚,孰肯若斯。覽鏡執釵,情想仿佛,操琴詠詩,思心成結。敕以芳香馥身,喻以明鏡鑒形,此言過矣,未獲我心也。昔詩人有飛蓬之感,班婕妤有誰榮之嘆,素琴之作,當須君歸,明鏡之鑑,當待君還。未奉光儀,則寶釵不列也;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

答秦嘉詩雜談

徐淑的這首《答秦嘉詩》在流傳了若干年之後,居然遭遇了"抄襲門"事件。有人說這首詩是從《凜凜歲雲暮》和《明月何皎皎》兩詩中"扒"來的,若將三首詩羅列就不難看出其中"奧妙"。以下為《答秦嘉詩》:"妾身兮不令。嬰疾兮來歸。沈滯兮家門。歷時兮不差。曠廢兮侍覲。情敬兮有違。君今兮奉命。遠適兮京師。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瞻望兮踴躍。佇立兮徘徊。思君兮感結。夢想兮容輝。君發兮引邁。去我兮日乖。恨無兮羽翼。高飛兮相追。長吟兮永嘆。淚下兮沾衣。"《凜凜歲雲暮》:"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願得長巧笑,攜手同車歸。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展風翼,焉能凌風飛?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希。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雲樂,不如早鏇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出於對學術的尊重,以上三首詩是否"雷同"筆者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又有人說了,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不會抄了。不怪人家徐淑,蔡邕的《翠鳥》不就是"抄襲"無名氏的《庭中有奇樹》嗎?酈炎的《見志詩》不也是"抄襲"無名氏的《冉冉孤生竹》的嗎?孔融的《雜詩》"抄襲"《驅車出東門》和《去者日以疏》。縱觀所列之詩,無不可見其無法掩蓋的"師承關係"。關於這一觀點,筆者倒願意提出幾個疑問?假如"抄襲"成立,那些名家為什麼要抄襲無名氏?"抄襲"到底該如何界定,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為什麼作品出名了,就會常常出現"抄襲門"事件?為什麼古往今來,敢於承認抄襲的人少之又少,總是找各類理由掩蓋污點?說不清,恐怕永遠也說不清。

中國古代女詩人(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