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升[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會員]

徐景升[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會員]
徐景升[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會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景升,男,1973年10月出生。農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作物學會甘蔗協會會員,國際甘蔗技師協會(ISSCT)會員。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97.7 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獲得農學學士學位,分別於2000.7和 2004.7 畢業於福建農林大學獲得農學碩、博士學位。2002.4 留校工作。歷任研習、助研和副研。現為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農業部甘蔗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專職科研人員,農業部甘蔗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甘蔗及製品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轉基因檢測室副主任,2011年被遴選為國家甘蔗產業技術體系後備人才。

科研成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1項。協助主持“948”和“863”項目各1項。做為第一執行人完成福建省科委重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行業科研專項1項、國家“863”項目2項和“948”項目2項以及國家攻關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7篇,參著《現代甘蔗遺傳育種》(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ISBN: 978-7-109-13715-8)。

留學經歷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做訪問學者(2006.10-2007.10)。

研究領域

甘蔗分子育種(甘蔗轉錄組和生物信息學,病毒與寄主互作分子機制,功能基因篩選克隆和功能鑑定,甘蔗轉基因及安全評價)。

承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甘蔗糖分代謝功能基因組學研究”(30700514),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RNAi沉默轉錄起始因子基因創製抗花葉病甘蔗新種質”(31071469),主持;

(3)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共性技術”子課題(2008ZX08011- 006),主持;

(4)福建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項目“轉基因農產品競爭定量PCR檢測”(2005J020),主持;

(5)“948”項目“甘蔗抗旱基因高通量篩選鑑定技術的引進與套用”(2010-C21),協助主持;

(6)“863”項目“高蓄能能源作物新品種創製與套用”(2007AA100701),協助主持;

學術論文

[1] Xu J.S., Gao S.W., Xu L.P., and Chen R.K., Construction of expression vector of CryIA(c) gen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sugarcane, Sugar Tech, 2008, 10(3): 269~273

[2] Hayati M.I., Rosanne E.C., Andrew T.F., Susanne S., Xu J.S., Donald J.M., John M.M., and Bonnett G.D., Identification of drought-response genes and a study of their expression during sucrose accumulation and water deficit in sugarcane culms, BMC Plant Biology, 2011, 11(12): 1~14

[3] Inman-Bamber N.G., Bonnett G.D., Spillman M.F., Hewitt M.L., and Xu J.S., Source-sink differences in genotypes and water regimes influencing sucrose accumulation in sugarcane stalks, Crop and Pasture Science, 2009, 60(4):316~327

[4] 徐景升, 張木清, 基因晶片技術及其在農業上的套用,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2, 31(1): 62~66

[5] 徐景升, 許莉萍, 張木清, 陳如凱, 套用RAPD技術研究甘蔗屬及其近緣屬種間親緣關係,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3, 25(6): 924~928

[6] 徐景升, 賈錫偉, 鄒志華, 王藝磊, 張木清, 陳如凱, 用聚賴氨酸包被國產載玻片製作DNA晶片,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4, 33(4): 485~488

[7] 徐景升, 余愛麗, 姚偉, 饒進, 張木清, 陳如凱, 利用MPCR技術快速檢測進口大豆轉基因背景,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5, 27(2): 262~264, 269

[8] 徐景升, 闕友雄, 李峰, 陳華牆, 陳如凱, 轉基因大豆非同源對照模板QC-PCR檢測方法的建立, 生物技術通報, 2007(5): 156~159

[9] 徐景升, 闕友雄, 李峰, 陳如凱, 35S啟動子定量PCR非同源競爭模板的構建,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 2007, 30(5): 12~15

[10] 徐景升, 許莉萍, 闕友雄, 高三基, 陳如凱, 甘蔗宿根矮化病研究進展,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 2008, 16(2): 184~188

[11] 徐景升, 姚偉, 余愛麗, 張木清, 陳如凱, 微量大豆種子基因組DNA的快速製備,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4, 40(5): 595~596

[12] 徐景升, 周會, 賈錫偉, 鄒志華, 王藝磊, 張木清, 陳如凱, 基因晶片掃描中PMT信號增益與信噪比,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5, 34(4): 470~472

[13] 余愛麗, 徐景升, 周會, 張木清, 陳如凱, 玉米BADH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種, 2004, 2(3): 365~368

[14] 余愛麗, 姚偉, 徐景升, 張木清, 陳如凱, 斑茅20S蛋白酶體α亞基5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熱帶作物學報, 2004, 25(2): 55~60

[15] 姚偉, 余愛麗, 徐景升, 耿廣良, 張木清, 陳如凱, 轉ScMV-CP基因甘蔗的分子生物學分析與鑑定, 分子植物育種, 2004, 2(1):13~18

[16] 姚偉, 周會, 徐景升, 余愛麗, 張木清, 陳如凱, 質粒DNA小量提取法的改進,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 2005, 11(6): 776~778

[17] 闕友雄, 許莉萍, 徐景升, 張積森, 張木清, 陳如凱, 甘蔗基因表達定量PCR分析中內參基因的選擇, 熱帶作物學報, 2009, 30(3): 274~278

機構介紹

1、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概況:成立於2008年。首席科學家為陳如凱教授,陳教授是農業部科技委委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省優秀專家。從事甘蔗研究50年來獲得建國以來糖料界唯一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其它1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撰寫5部專著和200多篇論文,培養了40多位博士和近百位碩士。今年來,中心依託單位受到習近平、賀國強、周永康、李嵐清、吳儀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關心和和農業部的大力支持。

2、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科研項目:“九五”以來,主持國家攻關、“86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攻關先導項目、國家“948”行業重大項目、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財政部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跨越計畫、農業結構調整重大專項等有關甘蔗的所有基礎性、公共性、戰略性的重大科研項目。

3、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科研團隊:學校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甘蔗所的建設與發展,從人員配備、設施建設直到後勤保障都給於大力支持。目前甘蔗所有26名專職科研人員,其中正高7人,副高9人,10人具博士學位,9人具碩士學位,形成梯隊合理、富有活力的學術團隊,2006年榮獲全國創新團隊。博士生導師:陳如凱、林彥銓、張木清、許莉萍、鄧祖湖;碩士生導師:袁照年、張華、陳平華、羅俊、徐景升、高三基、闕友雄;其它骨幹:林慶良、郭晉隆、黃國強、王恆波、高世武、傅華英。

4、 快速發展的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依託單位:1996-2008年:快速發展時期,成立國家甘蔗分改良中心、農業部甘蔗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甘蔗及製品質檢中心和農業部轉基因成分檢測中心。主持“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甘蔗育種攻關、863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甘蔗行業科技專項、國家948行業重大項目等所有涉及甘蔗產業的重大科研項目,榮獲國際、國內各項科技獎勵5項。

5、 2012年作物科學學院研究生招生優惠措施。

6、 二0一二年招收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

7、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學位點建設。

8、 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簡介。

9、 前進中的福建農林大學簡介:福建農林大學是一所具有75年辦學歷史的省重點大學。學校位於福州市金山,校園占地面積234萬平方米。現有1個國家理科生物學基地、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學科、18個福建省重點學科、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MBA和MPA等7個專業碩士學位點以及15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科專業。有22個學院、69個本科專業、43個成人學歷教育專業。涵蓋十大學科門類,在校本科生2.2萬多人、研究生近4000人。現有教職工2300多人,專任教師1557人,有正高職稱人員259人,副高職稱人員508人。

10、 學校科研機構、國家和省部級獎項以及經濟社會效益:學校設有國家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1個,國家作物品種改良分中心2個,國家農產品加工專業分中心1個,聯合國(中國)實蠅防控合作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農業部海峽兩岸農業技術合作中心1個,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1個,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工程中心14個,省級工程實驗室2個,部省級研發基地16個;自1978年以來,有625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優秀社科成果獎,其中主持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國家三大獎7項、全國科學大會獎4項、合作獲得國家三大獎9項。學校長期堅持面向經濟建設,以“6·18”為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連續7年“6·18”對接並獲資助項目數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