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楨

徐國楨是清朝時期的一位人物,畢業於西安法政學堂,有著作《潼關縣新志》。

徐國楨(1870—1938),字乾丞,本縣第一寨人。精光緒末年廩生。
宣統二年(1910),在西安法政學堂學習期間,目睹清廷腐敗,官府魚肉百姓,遂接受孫中山民主
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矢志反清,建立共和。
辛亥革命(1911),西安光復,隻身返回潼關,聯絡同情革命的哥老會王吉祥、孔緒群、陶德勝
張森茂等,秘密發動青壯年,組建潼關復漢軍,自任司令。他和華陰遊俠馬耀群(今本縣蒿岔峪口人)
約期起義,馬攻於外,國禎內應。同年九月十二日黎明,馬耀群率眾攻入縣城,國禎率義軍緊密配合,
潼關協營內清軍慌亂潰退,潼商道道員瑞清逃匿,協統桂和被俘。潼關光復。鏇以瑞清求援駐底鎮巡
防營進兵潼關,戰況更烈,義軍失利,國禎出走,株連其家屬,家門被查封。
民國二年(1913)後,國禎出任清澗、神木縣知事。他勤政愛民,尤重育才,常出巡各校視導,為
人們所稱讚。卸任回籍後,於十六年(1927)四月,經中共潼關特支書記趙和民發展為共產黨員。七月,
趙隨軍北伐,國禎任潼關支部書記,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因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助蔣
反共,實行“清黨”,在白色恐怖下,迫使潼關黨的組織轉移。
十九年(1930),任潼關縣財政局長時,和趙冠青等地方知名人士編修《潼關縣新志》。
二十三年(1934),任戒菸所所長,恪盡職守,戒鴉片,措施得宜,而他卻積勞成疾,終至不治,
卒年68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