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徐冠巨 ,男,1961年7月出生,浙江蕭山人,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1986年10月,徐冠巨與父親徐傳化一起共同創辦傳化企業。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傳化集團董事長。
歷任蕭山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蕭山市工商業聯合會會長、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蕭山市政協常委、蕭山市政協副主席、杭州市政協常委、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徐冠巨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光彩事業突出貢獻獎、全國光彩之星、中國經營大師、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21世紀封面人物、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經營管理大師、浙江省優秀企業家、杭州市工業興市功勳企業優秀經營者、杭州市勞動模範、杭州市“十傑”青年、蕭山區“十五”時期傑出工業企業家、蕭山市勞動模範。
個人經歷
1980.01-1980.06 蕭山河莊中學任代課教師
1980.07-1985.11 杭州萬向節廠(現為萬向集團)工作,歷任車間工人、機修工人、財務科助理會計、車間統計員、材料會計等職
1985.12-1986.09 因病在家休養
1986.10-1992.10 與父親徐傳化一起創辦傳化企業,協助父親工作,任企業經營廠長
1992.11-1995.10 杭州傳化化學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5.11-2001.10 浙江傳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2001.11-至今 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2.12.10 當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2017年11月27日,當選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浙江省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社會職務
工商聯
1993.06-1997.08 蕭山市第六屆工商聯副會長
1997.09-2002.07 蕭山市第七屆工商聯會長
1996.06-2001.06 杭州市第九屆工商聯副會長
2001.07-2002.06 杭州市第十屆工商聯副會長
1993.10-1997.07 浙江省第六屆工商聯副會長
1997.07-2002.02 浙江省第七屆工商聯副會長
2002.07-2007.07 浙江省第八屆工商聯會長
2007.07-2012.06 浙江省第九屆工商聯主席
1997.11-2002.10 全國工商聯第八屆執委
2002.11-2007.11 全國工商聯第九屆常委
2007.11-至今 全國工商聯第十屆常委
2005.10-至今 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常務副會長
2012年12月10日,當選第十一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2017年11月,提名全國工商聯兼職副主席。
2017年11月27日,當選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政協
1993.04-1998.02 蕭山市第九屆政協常委
1998.03-2003.03 蕭山市第十屆政協副主席
1997.03-2002.04 杭州市第七屆政協常委
1994.02-1998.01 浙江省第七屆政協委員
2003.01-2008.01 浙江省第九屆政協副主席
2008.01-至今 浙江省第十屆政協副主席
1998.02-2003.01 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3.02-2008.02 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8.02-2013.02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3.02-2018年1月25日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人大
2018年1月31日至今,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人物語錄
1、創新的事情需要提前十年想,提前五年做。
2、企業不僅僅是賺錢的工具,更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載體。
3、傳化每一次拓展的背後都是一次創新、一種商業模式的創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傳化是在創造市場,培育市場,然後共享市場。
4、廣大中小民營企業不僅是區域經濟的生力軍,更是容納社會就業的主力軍。小企業解決大就業,每個小企業背後都聯繫著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家庭的生計。有的人喜歡把大企業比作大樹,其實小企業雖然是小草,但因為涉及千家萬戶,覆蓋面廣,往往可以起到大樹難以發揮的作用,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5、企業的責任首先要落實到對員工負責上。讓他們在企業有安全感、歸宿感、成就感。穩定的就業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計,更關係一個人的尊嚴。不能對員工負責,怎能擔當起對國家對社會負責的重任?所以我認為,能否讓員工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是評判企業社會價值的最重要標準 。
創業歷程
父親影響
1961年,徐冠巨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浙江農村家庭,浙江這塊熱土孕育了大量成功的商人,徐冠巨的父親徐傳化,就是千萬個具備商業頭腦的浙江普通農民之一。
徐冠巨曾公開表示,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自己的父親。“我從小就喜歡跟在我父親後面轉,看他在外面和人交流,做些小生意。”徐冠巨說。“在‘文革’期間最苦的時候,鄰居家有的吃不上大米,但我們家總能吃上大米。相對來講,我父親的努力,讓我們家比同類家庭都要好一些。”
在徐冠巨的心中,徐傳化是個典型的浙江農民,勤勞、樂觀且富於韌性,對徐冠巨影響最大的,是徐傳化“敢吃頭口水”的性格。
“敢吃頭口水”是蕭山話,意思就是思想靈活,敢於追求新事物。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徐傳化敏銳地發現了浙江苗木的種植機會,當時由於害怕風險,很多農村家庭不敢貿然進入,但徐傳化帶著小兒子徐冠巨,先後種植了黃楊、龍柏,並借了當時視為“巨款”的4000元進行大面積種植。在家人的反對和周圍人的懷疑中,徐傳化“敢吃頭口水”的性格為他取得了成功。由於提前進入市場,徐家的苗木賣出了好價錢,並較大程度規避了隨後的大規模跌價風險。
長期跟隨父親徐傳化成長,讓徐冠巨和徐傳化既是父子,又是師徒、搭檔,同時,徐冠巨的商業啟蒙課也均是來自於父親。
歷史境遇
除了源自父親的商業頭腦外,勤奮加上好學不輟,也讓徐冠巨這個高中畢業生,做成了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1978年,徐冠巨參加了“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二次考試,可惜連續兩次均名落孫山。1980年,正在準備第三次高考的徐冠巨,同時參加了當時還是鄉鎮企業的萬向節廠招工考試,600人中最終錄取了49個,19歲的徐冠巨正是其中之一,並從此進入萬向擔任會計。 1985年,一場可怕的疾病降臨到了年僅24歲的浙江蕭山農村青年徐冠巨身上,他患上了一種在血液病中難以治療的重病—————溶血性貧血。徐冠巨被醫生斷定“休養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也改變了徐冠巨的人生軌跡,如果不是身患重病,最終世界上可能多了一個好學的“徐會計”,少了一個化工大王。
“當時,由於較早進行苗木栽培和種植,我們家在蕭山當地的農村是比較富裕的。”徐冠巨對記者說。徐家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就成為了“萬元戶”,在1985年之前,徐家花7萬元蓋的樓房是3層的,每層6間,這在當時的蕭山農村,是不折不扣的“豪宅”。
“那時肉才九毛錢一斤,萬元戶已經被視為富裕的象徵,一個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幾十塊錢而已。”徐冠巨回憶說,當時可謂禍不單行,就在同一年,由於供應過剩引發了苗木價格暴跌,徐家的苗木開始賣不出去,而父親徐傳化工作的磷肥廠也倒閉了,父親只能退休拿著50塊錢一個月的退休工資,這也斷絕了徐家主要的經濟來源。
到了1986年底,為了給徐冠巨看病,徐家已經欠債2.6萬元。同時,由於生病,原來在魯冠球的萬向節廠當會計的徐冠巨只能回家靜養。“這意味著,兩萬六的欠債可能一輩子也還不起了。”
在生存的壓力下,徐傳化在和徐冠巨商量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通過創辦企業擺脫家庭的經濟困境,也為兒子徐冠巨繼續治病籌集資金。但那時的背景是,國家剛剛開始允許個人開辦商店,個人開辦企業,可以說是“敢為天下先”的舉動。
重獲新生
不過,擺在已經51歲的徐傳化和生病的毛頭小伙子徐冠巨面前的問題是,家裡已經債台高築,創業資金要從哪裡來呢?
這時,浙江人的聰明才智發揮了關鍵作用,徐傳化用較低的資金,買下了倒閉的磷肥廠和用來鋪路的部分磷肥,自己把這些磷肥經過加工後再出售,同時從親戚朋友家借錢,總共湊齊了2000元的啟動資金。“就是這2000元,也東拼西湊地借了十幾家。”徐冠巨語氣帶唏噓地說。
即便如此,2000元的啟動資金,也無法創辦一家像樣的企業啊。正好,這時徐傳化的一個朋友建議,做液體皂不需要太多資金,只需要採購原料的錢,還有一口反應鍋。徐家聽從了這個朋友的建議。
就這樣,1986年底,傳化集團的前身———徐家簡陋的家庭作坊正式開業。一口自家的水缸和從生產隊借來的一口大鐵鍋成了創業的全部設備。沒有反應鍋就用水缸和鐵鍋,沒有鍋爐就用幾塊磚頭搭爐灶燒,沒有攪拌機就用人力攪拌。
不可否認,徐冠巨是不幸的,溶血性貧血幾乎將他逼入絕境,但徐冠巨也是幸運的,計畫經濟時代的物資短缺,使他們忐忑不安進入的液體皂市場,沒有遭遇太大的市場競爭。 1986年12月,徐家的第一桶液體皂出爐了,當時一桶液體皂的成本是8元,售價14元,每桶可以獲得6元的淨利潤,走家串戶一天能賣10到20桶,也就是一天可以賺60到120元。
徐家父子的分工是,徐冠巨主內、徐傳化主外。具體來講就是,需要在家養病、當過會計的徐冠巨負責財務、電話聯絡買家以及和工商等政府主管部門聯絡等工作,徐傳化則負責銷售。
剛開始徐家是夜裡生產、白天銷售,做一缸賣一缸。但很快液體皂的走俏就讓他們的貨供不應求了,到了第二年,通過和蕭山600多個供銷社網點達成合作,液體皂的銷售額達到了33萬元,利潤3萬多元,還清了所有欠債並支付醫藥費後,還剩餘一萬多元。
至此,徐家開始走出絕境,重病青年徐冠巨也開始樂觀起來。
創新動力
雖然“徐氏作坊”的經濟效益不錯,但因為沒有技術,徐家人常常有種挫敗感。
當時作坊里的技術活主要依賴從外面請來的“星期日工程師”。每次在液體皂的工序快完成時,“星期日工程師”就會拿出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體皂就會變得黏稠;但是沒有這包粉末,液體皂就會又清又稀,無法出售。但出於“商業機密”,“星期日工程師”一直拒絕告訴徐冠巨粉末是什麼東西。
受制於人的徐傳化開始到處尋覓答案,這時一個同行提出4000元出售這個“商業機密”,最終,徐家以全部家當2000元買下了這個秘密。該同行告訴徐傳化,這個高深莫測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徐家天天都要用的、再普通不過的一勺食鹽。
2000元買了一勺鹽,讓徐家父子痛感挫折,被父親罵“花錢供你們讀書有什麼用”的徐冠巨,開始刻苦自學化學知識,研究配方。自此以後,徐冠巨就成了自家企業的研發經理兼唯一的研發人員,許多液體皂的配方都由徐冠巨調製。
“901”的誕生
在生產出液體皂後,徐傳化在偶然中獲悉,紡織印染廠需要一種去油污的洗滌助劑,用來去掉印染坯布上的污漬,這種洗滌助劑的基本原料和液體皂比較相似。
這時候徐冠巨的哥哥已經辭職回家負責財務,從財務領域脫身的徐冠巨則通過自學研究化工,成為了自家企業的第一個“工程師”。通過不斷的實驗,徐冠巨造出了兩種洗滌助劑—————105和209,並分別賣出了兩噸和一噸給一家印染廠,這也使徐家的家庭作坊,第一次可以和企業“做生意”。
不過,由於技術水平導致的去污能力差,1990年,國內去污能力強的印染洗滌助劑市場幾乎完全由外資企業占據。徐傳化和徐冠巨決定開發去污能力強的洗滌助劑,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
必須打造“拳頭產品”的現狀和受“2000元買一勺鹽”的激勵,使徐冠巨下了狠心。1990年,經過1000多次實驗,徐冠巨發明了“901特效去油靈”。1991年,“901”通過杭州省級鑑定;1992年,“901”獲得了北京國際發明與專利展覽會金獎,並在隨後幾年內連續獲得11個國家級和省級發明或產品獎。一位化工權威感嘆地說:“沒想到這東西被一個高中生搞成了。”
“至今為止的18年內,還沒有能明顯超越‘901’的同類產品。”徐冠巨說。
“2000元買一勺鹽”事件同時也堅定了徐冠巨引入技術人才的決心,從1992年開始,徐冠巨就開始引入大學生和社會人才,建立自己的實驗室 。
產業發展
1) 公路港打造物流帝國
9年前傳化集團一個3億元的投資引發了一場供應鏈革命:貨車配貨時間從72小時縮短為6小時,使周邊3萬家製造企業與商貿企業的物流成本降低逾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約30億元,提供5000多人就業,撬動了園區40億元的年產值,上交利稅1.5億元。
這就是由傳化首創的“傳化公路港”模式,它不但拉升了傳統公路物流運營效率短板,而且創造性地開啟了中國公路港物流新時代。在繼杭州、成都成功建設和運營之後,這種創新模式開始進入對外連鎖複製階段。2010年5月,傳化公路港蘇州基地正式開業,寧波的信息物流港已在建設中。徐冠巨創造的傳化公路港物流幫助別人發展中壯大自己,在成就別人夢想時也實現自己夢想。
2) 高科技孵化現代農業
從小生活在農村,徐冠巨對土地有著特有的情結,在2000年傳化的戰略抉擇中,傳化選擇了農業:用高科技扶植現代農業,打造國家農業孵化器。當年,傳化一次就投了4個多億,開始了現代農業的探索之路。
徐冠巨一直有個想法:通過成熟的化工經營模式,嫁接到他認為"一定可以賺錢"的農業上;並通過農業的發展,推進化工產業綠色化。"許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知名的化工企業,其實都在做綠色農業產業,而且不乏成功的,比如日本的世界五百強之一的麒麟公司"。徐冠巨說道。“下一步將以農業生物技術為核心拓展生物產業,創建全國領先的高端農業生物技術集聚區,打造區域經濟的創新中心、孵化中心、服務中心和增長極”。
3) 創新推動企業發展
傳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主要得益於在多個創新發展的產業領域,傳化始終在進行前瞻性的實踐並持續創新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商業模式。
在化工領域,傳化致力於加強技術創新,深化行銷模式,推進戰略合作,構成大化工產業鏈,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專用化學品系統集成供應商;在物流領域,基於獨創的“公路港物流”模式以及成功的平台運營經驗,傳化正在展開全國布點,構築起高效的,覆蓋全國的物流平台網路,推進物流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在農業領域,傳化將進一步通過締造產學研結合的生物技術創新平台,培育創新型、戰略型科技產業集群,幫助農民化解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並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傳化科技城,力圖通過服務於民營經濟和高科技創業,創造中國新一代產業創新平台,創造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
和諧促發展
在浙江杭州,傳化集團 赫赫有名。這家1986年靠2000元借款、兩口染缸創辦起來的家庭作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化工、物流、農業、投資於一體、擁有7600多名員工、年收入達200億元的現代企業集團。
傳化集團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源於企業的產品和效益,更源於這家民營企業的掌門人——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上付出的努力。
——在這裡,徐冠巨保證員工享有多種福利待遇。傳化集團實現“五險兩金”全覆蓋,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單身員工有安裝了空調的集體宿舍,已經結婚而尚未購買商品房的員工可入住福利性周轉套房。
——在這裡,徐冠巨為員工鋪就一條暢達的職業發展道路。任何一名員工進入傳化集團,都有導師幫助制定成長規劃,都能不斷獲得相應的技能培訓,都能通過有序競爭實現職位和待遇的提升。
——在這裡,徐冠巨為員工編織起一條與企業相連的情感紐帶。員工過生日,都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祝福;員工有特殊困難,總能得到企業幫扶基金的資助;員工家裡有老人病逝,企業都會派人慰問。
難怪傳化集團的員工說,只要進了傳化門,不管是什麼身份、在哪個崗位,都會被企業的真情關懷所感動,都會很快成為企業情感紐帶中的一個元素,從而實現“享受愛、傳遞愛、製造愛、延伸愛、升華愛”的轉變。
其實,在傳化集團,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理念,經歷了從樸素情感到理性認識、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行為到企業全員參與、從工作要求到制度保障的發展過程。
徐冠巨自幼在農村長大,創業前曾在一家鄉鎮企業務工。體會過生活艱辛的他深知,外出務工者的最大心愿,是有一份體面而穩定的工作。因此,他對傳化集團的管理層反覆強調,對員工既要嚴格管理、按章辦事,又要循循善誘、耐心幫助。他向員工多次承諾,只要沒犯重大原則性錯誤,傳化集團不解僱員工。
傳化集團1997年就開始實行全員勞動契約管理,多年來勞動契約簽訂率、履約率都是100%。在不折不扣貫徹執行國家的勞動法、工會法的同時,傳化集團還設立企業年金等,力求從勞動關係的各個環節為員工想得更周全、保障更到位。
2008年和2009年,傳化集團受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徐冠巨率先提出“不裁員、不減薪”,並積極創造條件給員工漲工資。
徐冠巨認為,有好待遇才會有好心情,有好心情才會有好產品,有好產品才會有好效益,企業對員工的投入最終會與產出成正比。
為此,他視才如寶,求賢若渴,為人才搭建寬廣舞台;他鄭重承諾,契約管理,讓員工對就業有安全感。 正因為此,傳化集團從創立之日起,就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員工。企業15年前第一批引進的18名大學生,多半在這裡幹得如魚得水;近5年進入傳化集團的1500多名員工,因為各種原因向外流動的不到8%。
回顧傳化集團為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走過的歷程,徐冠巨深有感觸地說:“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員工結構多元化、價值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徵日漸明顯,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上,中國企業必須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路子來。”
徐冠巨的十年
在十年的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生涯里,徐冠巨從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個企業家對政治的探路與追問,並發出了自己應該發出的聲音。
2012年6月18日,浙江省工商聯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徐冠巨為自己的十年省工商聯主席生涯做總結陳詞並一度哽咽:“這是滿懷激情、風雨前行的十年,也是讓我難以忘懷的十年”。
台上台下,包括浙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湯為平等不少人,當場感動落淚。
2002年,中央開始推行非公有制人士擔任省級工商聯負責人工作的試點,作為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是五十年來非公有制企業代表出任省級工商聯掌門的第一人。
這並不是徐冠巨政治生涯的開端,事實上,自1993年起,徐冠巨就已經先後擔任蕭山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會長、杭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等職。不過回頭來看,這一系列的兼職不過是為徐冠巨未來的政治生涯做一個預熱而已。2003年1月,時年42歲的徐冠巨在浙江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又成功當選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這是浙江省政協自成立以來,首次由非公有制企業代表擔任副主席。
浙江開創了私營企業主出任省級領導的先例,“紅頂商人”爭議之外,徐冠巨亦被公眾寄予了厚望。十年之後,民營企業家任職省級工商聯主席者在全國依然寥寥。
十年間,徐更強調自己的非官員身份,“我覺得副部級的說法就是一句玩笑話,我對自己的定位始終是一個企業家。工作平衡的原則就是儘可能地公私分明。企業的事情就是企業的事情,公務工作就是公務工作。”徐冠巨稱,“說不矛盾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協調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努力扮演好這兩種角色。”
為民營企業“代言”
對徐冠巨來說,這過去的十年不單是屬於自身個體成長的十年,一如其在演講中所述,“也是民營經濟加速、加快發展和轉型的十年”。
民企快速發展與遭遇的危機幾乎形影相隨。應該注意的是,在就任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的十年間,徐冠巨頻頻為企業發聲。在很多公開場合,徐冠巨為民營企業向政府積極諫言,內容涉及破除民企進入壟斷行業政策壁壘、緩解民企融資難、政策扶持企業創新等多個問題。
2005年,在徐冠巨的主持之下,浙江省工商聯曾進行了大規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民營企業仍然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以金融方面為例,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仍然突出”。徐提出,“外資可以在中國辦銀行,中國民營經濟卻只能參股,不能控股”,直指金融行業民企準入問題。
2009年,徐冠巨在長三角一帶對中小企業生存現狀調研之時,稱“小企業解決大就業。有人把大企業比做大樹,而小企業雖然是小草,但每個小企業背後都聯繫著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家庭的生計,往往可以起到大樹難以發揮的作用”,由此呼籲挽救中小企業,“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是救就業、救民生”。
2010年兩會期間,徐冠巨基於調研結果提交《實現經濟成長向民間投資拉動轉變》的提案,並在提案中指出,“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儘快研究制定出台相關政策,規範民間信貸行為,充分調動浙江省巨大的民間資金”等眾多實質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這在外界看來,徐冠巨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企業家與政府官員的換位思考,同時也是肩負雙重身份的下意識流露。
“我們每年做課題就要下去考察,為民營企業說話,讓黨委和政府了解第一線的聲音,我們企業家提一些建議,政府也非常歡迎”,在就職的十年間,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表達民企的訴求,“如果沒有這份工作,我對政府一點兒意見都沒有。我提的一些建議和意見,都是來自於一些其他民營企業。”徐冠巨說。
樹立浙商品牌
徐冠巨這十年,也是“浙商”品牌聲名鵲起的十年。
2002年底,浙江省私營企業總戶數為24.73萬戶,註冊資本2515.43億元,戶均註冊資金87.19萬元。“浙江模式”與“浙商”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並被媒體廣泛關注。而徐冠巨在浙商品牌樹立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4年6月,在時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敏爾以及徐冠巨的支持之下,《浙商》雜誌創刊。6月6日,《浙商》雜誌舉辦了首屆浙商論壇,陳敏爾與徐冠巨為《浙商》雜誌揭幕。此後,作為天下浙商的年度盛會,浙商大會(浙商論壇)成為《浙商》雜誌每年都要精心策劃舉辦的重大活動。作為浙商大會主辦單位的領導之一,每屆浙商大會徐冠巨都始終熱情支持、積極參與,為浙商大會出謀劃策、把握方向、邀請嘉賓。當浙商大會受到一些非議的時候,徐冠巨也始終為浙商大會說話。
2011年10月25日,正是在徐冠巨的建議之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了首屆世界浙商大會,並成為浙江省內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浙商聚會。由此,浙商大會從民間為主升格為政府為主,從更高的層次樹立浙商品牌形象。在會上,徐冠巨作為浙商領軍者與民企代表,宣讀了《首屆世界浙商大會宣言》。
浙江商會大廈的興建是徐冠巨就職期間參與引導浙商回歸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商會大廈由兩幢34層的雙子樓、3層地下建築和開放式廣場組成。坐落於錢江世紀城中軸線西南側、占地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投資超過12億元的浙江商會大廈,被視為“浙江省的國際經濟合作平台、民營企業總部基地、民營經濟服務中心、浙商形象展示視窗”,是“團結、凝聚浙商,進一步打響‘浙商’品牌”,推進浙商回鄉創業和總部經濟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
聲名與財富
1986年10月,徐冠巨與父親徐傳化一起通過2000元借款辦起生產液體皂的家庭小作坊,本意只是為了治療徐冠巨的溶血性貧血病。但這個僅有高中學歷的普通年輕人很快被迅速到來的財富、名聲和偶然性的命運所包圍。
在徐冠巨入仕之前,傳化集團的資產僅在8億元左右。在民營大佬雲集的浙江,這一財富數額並不算十分突出;十年之後,傳化成為營收高達207.6億元的企業集團。徐冠巨從商與從政“兩不誤”。
徐冠巨與傳化的出名還在於企業黨建等多方面的努力。傳化的黨建一直為媒體和公眾所津津樂道。在傳化內部的機構編制上,黨委、團委機構健全,集團內部黨員人數占到集團總人數的一成以上。
而據公開資料,在傳化集團內部一系列制度安排中,黨委書記被納入集團最高決策機構管委會。集團的每一項重大決策,在形成之前均需經過黨委會探討,並由黨委書記在管委會上提出意見。另外,黨委成員、黨支部書記可參加總裁辦公會議或子公司總經理辦公會議,參與決策討論與實施;而一般黨員則能夠享受“黨員早知道”制度,集團的任何一項重大決策,都需在黨員中先行醞釀、討論。
徐冠巨笑稱傳化“不務正業”,“眾多人只知道傳化是搞黨建的,卻不知道傳化具體是做什麼的”。傳化黨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作為非公有制企業中實踐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模範樣本,由此受到中央關注。
即便對自己的工作“多有不足與遺憾”,但在外界看來,徐冠巨就職期間所開創的多個“第一”依舊是標誌性的。徐冠巨的人生以十年為一個跨度,在這個十年內,徐冠巨從不惑走向了知天命,也完成了一個企業家對政治的探路與追問,並發出了自己應該發出的聲音,成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先富階層的一個道德範式。
在祝福了浙江省工商聯與商會明天的同時,他說,“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成就於改革開放的好年代。改革開放給了我們致富的機會,成就事業的機會。我們對黨充滿感激”。
兩會聚焦
十餘年“上會”,三十餘個提案,作為連任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徐冠巨幾多年來關注“三農”、非公經濟發展及企業公民社會責任等問題。身兼浙江省工商聯主席的他,對廣大非公企業如何應對危機、創業就業等話題,其許多精彩的言論,成為眾媒體的關注焦點。
■“只要找準創業‘藍海’,中西部農民可以複製浙商的成功模式。中西部農民“就地創業”、家門口就業有廣闊的天地。首先,我國每年進口的植物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的輕工產品達數百億美元,中西部地區完全有條件生產替代產品。其次,中西部的初級消費和基本服務需求,為農民創業提供了空間。第三,中西部農民可以主動對接東部,尋找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機會。——《人民日報》
■“我一直認為財富是一種責任,財富是要創造財富的。如果它發現你是值得信任的,財富就會向你湧來,如果它覺得你不值得信任,它就會溜走。我們的責任就是讓財富為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新華網
■“當前,民營企業正處在發展的拐點上,也許會因為沒有訂單而停業關門,但企業家不能關閉心中那扇堅韌創業的‘精神之門’”。——《浙江日報》
■“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數已占全國城鎮就業的70%以上,成為就業的主渠道。因此,我認為,有關部門應‘雙向關注’、‘雙管齊下’,既要鼓勵和幫助中西部農民創業,又要幫扶東部廣大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提升能力,以多渠道破解就業難的問題。”——《經濟日報》
■“小企業解決大就業。有人把大企業比做大樹,而小企業雖然是小草,但每個小企業背後都聯繫著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家庭的生計,往往可以起到大樹難以發揮的作用。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是救就業救民生。我們要像重視大樹那樣關心小樹,也只有呵護好今天的小草才能看到來日的參天大樹。”——《工人日報》
■“浙江中小企業的外向度較高,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大。但一些企業存在的問題大多有其自身原因,不能單純地歸咎於外部環境。那些問題企業更應該‘脫胎換骨’,主動求新、求變、求發展。例如,國家去年出台的一系列環保規定,讓許多化工企業失去了從業資格,但也有一些大中型企業積極應對,消化不利因素,從而獲得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所以說,任何時候都是身體好的人更能抗寒流。”——《21世紀經濟報導》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企業家信心短期內難以恢復。許多企業家對市場需求預期不樂觀,對今明兩年的經濟走勢信心明顯不足,普遍認為,最困難的時刻尚未到來,對企業發展後勢極為擔憂。民營經濟能否繼續保持創新發展的活力,民營企業能否繼續保持創業創新的激情,克服難題,這不僅關乎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關乎全國勞動就業與社會穩定大局。”——《中國產經新聞報》
■“對於情況比較好的企業來說,此次金融危機給了他們一個非常好的轉型升級的機會。去年的經濟環境教育了我、我的管理者和我的員工,讓他們對傳化有效的體制、機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浙商》
■“中國要徹底解決‘三農’問題,一定要走農業科技創新之路。我國的農業科技創新面臨著主體缺位和動力不足等問題,首先要對現代農業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其次要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第三要使政府成為農業科技投入的主體,並在政策上給予傾斜;最後要顯化農業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使他們逐步成為推進現代農業的生力軍。“——《農民日報》
■就城鎮化來說,我認為不能為城鎮化而城鎮化,以產業為魂的城鎮化才稱之為真正的城鎮化,而不是人和房子的堆砌。搞農業科技產業的集群,或者發展真正的高科技農業或者現代農業為載體實現城鎮化,是城鎮化的好途徑。中國是個農業大國,6.7億農民,農業的現代化這個載體帶動城鎮化是很實際的。
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集聚區的主要形式,其布局思路是依託農產品產區和農業加工產區,這個做法有助於促進農業生產、初級加工更多地利用現代科技,但不足以強化農業與新興技術、新型工業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