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冠雲峰](/img/7/a76/nBnauM3X4MjM5cjM3MTO2c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zk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冠雲峰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與位於蘇州市第十中學中的瑞雲峰、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縐雲峰並稱為江南四大奇石(也有說法認為是江南三大奇石,唯獨冠雲峰不在其中)。
賞石庭院
冠雲峰所在的庭院被布置為水石庭,周圍建有冠雲樓、冠雲亭、冠雲台、佇雲庵等,均為賞石之所,中心水池名浣雲沼,南為平台石欄,水中植蓮花,池北出半島,立冠雲峰,瑞雲峰、岫雲峰屏立左右,為留園著名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羅列小峰石筍,花草松竹點綴其間,大有林下水邊,勝地之勝的林泉景色。
峰後建樓名曰仙苑停雲,又叫冠雲樓,這前池後樓和石峰在色調上與形體上,形成了深淺明暗和高低橫豎的明顯對比,從而把冠雲峰襯托得更為高大凌空。
歷史
![冠雲峰](/img/c/fec/nBnauM3X2UDNyQTN5MTO2c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zk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至盛康整治寒碧山莊,建立留園時,冠雲峰周圍因戰亂而“數百家亦化為荒煙蔓草,惟此峰巋然獨存”。盛康購得園東隙地及這幾塊太湖石,又覓兩巨峰,西名岫雲峰,東名瑞雲峰(為以新石沿舊名),分置冠雲峰左右。形成一主兩副、左右對稱、突出中間的布局,圍繞峰石,構築亭台樓館,稱之為東園。
盛康之子盛宣懷曾將這三塊太湖石的名字分別給家中三個孫女兒取作小名,其中瑞雲幼時不幸夭折,後來下人告訴盛宣懷瑞雲峰為拼接而成,盛怒之餘敲斷石峰,斷石至今猶存,而冠雲(盛毓青,小名冠雲)則“因名字吉祥,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盛毓青自述)。
留園名石列表
留園名石 | 組成 | 性質 | 置石時期 |
留園三峰 | 冠雲,岫雲,瑞雲三峰 | 太湖石 | 盛康留園時期所置 |
寒碧莊十二峰 | 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 ,拂袖仙掌乾霄十二峰 | 十一峰皆為太湖石,唯乾霄峰為,斧劈石 | 劉恕寒碧山莊時期所置 |
其他 | 石林小院中的獨秀,晚翠,段錦,競爽,迎輝五峰及拂雲,蒼鱗二支石筍 | 不詳 | 劉恕寒碧山莊時期所置 |
留園三寶列表
名稱 | 位置 | 簡介 |
冠雲峰 | 林泉耆碩之館以北的庭院中,北為冠雲樓,東為冠雲亭,東南為佇雲庵,西為冠雲台 | 參見上述文段介紹 |
圓形大理石座屏 | 五峰仙,館 | 直徑1,4米,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
魚化石 | 冠雲樓下,嵌於北牆 | 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 |
相關列表
留園名石
![冠雲峰](/img/d/a55/nBnauM3XxYjMyQTOzQTO2c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0k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寒碧莊十二峰:由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乾霄十二峰組成,十一峰皆為太湖石,唯乾霄峰為斧劈石,劉恕寒碧山莊時期所置。
其他:石林小院中的獨秀、晚翠、段錦、競爽、迎輝五峰及拂雲、蒼鱗二支石筍等,劉恕寒碧山莊時期所置。
留園三寶
冠雲峰:位於林泉耆碩之館以北的庭院中,北為冠雲樓、東為冠雲亭、東南為佇雲庵、西為冠雲台,詳介參見上述文段介紹。
圓形大理石座屏,位於五峰仙館,直徑1.4米,明月、清風、野山、飛瀑集中於一塊石面,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魚化石:位於冠雲樓下,嵌於北牆,呈薄片狀,像雲母一樣層層剝開,上面有二十多條小魚栩栩如生,頭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見。
四大奇石
依雲峰:屬太湖石,今位於南京瞻園,最初為北宋花石綱遺物,後在明代於徐達後人購得,置於院。
仙人峰:屬太湖石,今位於南京瞻園,初為北宋花石綱遺物,與依雲峰一樣,在明代於徐達後人購得,放置於院內。
招鶴峰:屬太湖石,今位於南京瞻園,北宋花石綱遺物,徐達後人購,置於院內,石刻上尚有明四家沈周等人題刻,足顯其珍。
玉玲瓏:屬太湖石,今位於上海豫園,據《胡氏雜抄》所轉載的上海人王孟洮所撰《記玉玲瓏石》一文記載,原為“浦東三林莊南園之舊物”,後由豫園園主潘允亮搬遷至此。
小型几案
硯山:屬靈璧石,今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硯山是宋代大文豪米芾收藏的一方靈璧石,據說是南唐後主李煜的遺物,幾經流轉到了米芾手中。據《林志》記載,米芾得到硯山後‘抱眠三日’狂喜之餘,即興揮毫,流下來傳世珍品《研山銘》
鎖云:屬靈璧石,今位於上海。鎖雲是明代文人米萬鍾所收藏的一方靈璧石。此石背後刻有‘鎖雲’二字。是一方傳承有序,可靠,海內外媒體先後做過報導的明代貢石。
東坡肉:屬瑪瑙石,今位於台北故宮。東坡肉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此肉形石石如雞蛋般大小,是一塊天然的石頭,看上去就像一塊肥瘦分明、毛孔宛然、機理逼真的東坡肉。
彌勒大佛:屬來賓石,今位於北京。奇石彌勒大佛是當今最有名的奇石之一。此石純天然形成,石種為來賓黑珍珠,此石就像一尊矮身大肚、蹩鼻笑口的彌勒佛坐于山崖,光頭現比丘相、滿臉笑容。
小雞出殼:屬戈壁瑪瑙,今位於北京自然博物館。小雞出殼是當今最有名的奇石之一。此石如真雞蛋般大小,重92克,就像一隻剛要破殼而出的小雞。2005年原收藏者‘大漠石王’張婧以520萬轉讓給北京朝陽區政府收藏,此石評估價1.3億!
歲月:屬瑪瑙石,是當今最有名的奇石之一。此石約成人拳頭般大小,酷似一西洋老婦的頭像,鼻子、嘴巴、額頭上的皺紋、頭髮,宛如真人。
古今名石
![冠雲峰](/img/1/b35/nBnauM3XwUDOxcjN1QTO2cDM5QTM4gTM5QTM0QTNwAzMxAzL0k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米芾靈璧石《硯山》,(宋代)
靈璧石《鎖雲》,(明朝)
壽山石《山子》,長34cm黃色(清代中期)
壽山石《山子》,高35cm黑色(清代)
故宮寧壽宮中《天然鑿玉》高78cm(清代早期)
《柏枝瑪瑙鼻煙壺》,高6cm透明顯珊瑚技(清代中期)
故宮《海參石》,珊瑚排泄物化石(明朝初期)
太湖石《山子》,高35cm(清代)
北海公園《漢自玉雕供石》,高60cm(清代)
故宮千秋亭《靈璧石》,高96cm(清代)
杭州西湖《縐雲峰》,高2.6m英石,青黑(清代)
上海豫園《玉玲瓏》高3m余,太湖石(明朝)
蘇州《瑞雲峰》高5m余,寬3m,70多孔洞,現第10中學(原織造暑舊址),打列江南三大名石第一.
明朝
蘇州《冠雲峰》,留園(清代)
北海公園《雲起》,高3m,太湖石(清代)
北京中山公園《青蓮朵》,高2.1m,"芙蓉石",後乾隆提名《青蓮朵》
南宋
蘇東坡《雪浪石》,現河北定州51039醫院(宋代)
米芾《石丈》(又名:石聖拜石),現安微無為縣圖書館(宋代)
北京寧壽宮《須彌坐靈璧石》,聲若洪鐘(清代中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紅釉隨形筆山》,13.5*5.8*6cm(明朝)
台北故宮博物院《翡翠白菜》,鎮館之寶之一(清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臘肉石》,鎮館之寶之一(清代)
四川江油太北灑廠《石牛》(戰國)
現代
《縐雞》戈壁瑪瑙,重91.2克,天價(評估為1.3億元)
《歲月》一老婦頭象,戈璧瑪瑙,重約一公斤(評估為0.96億元)
《彌勒大佛》來賓黑珍珠,重約50公斤(北京)
奇石種類
因為石種命名方法不同,各地習慣叫法不一,全國己查到資料的石種有四五百種,現選較為有名或各地主要石種簡錄如下,僅供參考。
傳統石:靈壁石(安微)、太湖石(江蘇)、英石、昆石。
廣西:大化石、馬安彩陶石、賀州黃蠟石、柳州草花石、柳州墨石、三江彩卵石、三江黃蠟石、來賓紋石、石膽、三江黑卵石、百色彩臘石、天峨卵石、邕江石、潯江石、運江石、馬山石、大灣卵石、靈山花石、安陲青石、桂平太湖石、柳州彩霞石、武宣石
廣東:潮州黃蠟石、陽春孔雀石、花都菊花石
湖南:排碧鄉穿孔石、渫水浪紋石、湖南水沖彩矽石、渠水奇石
湖北:長江石、襄陽石、穿天石、漢江石、黃石孔雀石、漁洋石、三峽雨花石、黃荊石、堵河卵石、下坪河石
山東:長島球石、嶗山綠石、濟南綠石、竹葉石、泰黃石、崮山卵石、紫金石、梅石、淄博文石
福建:九龍壁
浙江:錦紋石、天竺石
江西:廬山菊花石
江蘇:南京雨花石、棲霞石
安徽:棲真石、景文石、安徽紫金石
雲南:龍泉石、巧寧石、大理石、黃玉石
河北:曲陽雪浪石、淶水雲紋石、太行豹皮石
北京:燕山京谷石、北京星辰石、金海卵石、房山青石、拒馬河石
內蒙古:葡萄瑪瑙、巴林石、戈壁石
河南:河洛石、嵩山畫石
東北:松花石、釉岩玉、長白山瑪瑙。
陝西:漢江石
甘肅:西夏風礪石、蘭州石
寧夏:黃河石、寧夏瑪瑙石、賀蘭石
新疆:大漠奇石
青海:河源黃河石、青海丹麻石、玉樹彩紋石、青海星辰石、青海桃花石
四川:長江石(宜賓以下)、樂山福石(岷江流域主要是綠泥石、葡萄石、紅黃蠟石、碧玉、漢白玉、馬邊河彩玉石等45種以上)、金沙彩、達州卷紋石、綿陽彩花石、茂縣大理石
重慶:夔門千層石、龍骨石、重慶花卵、長江石
貴州:貴州青、烏江石
台灣:龜甲石、台東梅花玉、油羅溪石、綠泥石、台東西瓜石、台東黑石、澎湖黑石、鐵釘石、台灣玫瑰石、澎湖玄武石、關西黑石、宜蘭石膽、關西梨皮石、花蓮金瓜石、埔里黑膽石、高雄砂積石、埔里鐵丸石、南投龜甲石、南投鐵丸石、國姓鐵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