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緣操縱面

後緣操縱面(Trailing edge control surface)是連線在機翼後緣的操縱面,主要為後緣襟翼,其次還有一些調整片(配平調整片、隨動補償片、反補償片)。在機翼上安裝襟翼可以增加機翼面積,提高機翼的升力係數。

後緣襟翼

簡介

後緣襟翼是連線在機翼後緣的一種操縱面。飛行員在駕駛艙中通過襟翼操縱機構對後緣襟翼實施操縱。放下襟翼可增加機翼的彎度甚至面積,一方面可增大升力係數,使飛機臨界迎角增大,降低失速速度;另一方面,放下襟翼同時也增大了阻力係數。這就允許在進近著陸時獲得較大的下滑角。襟翼收回後,與機翼形成平滑的氣動表面。後緣襟翼在飛機起飛和著陸階段使用,起飛時一般放小角度襟翼,以免阻力增加過多;著陸時放大角度襟翼,最大限度地增大升力,也儘可能增大阻力幫助減速。

分類

圖1 圖1

飛機上所用的後緣襟翼包括簡單式襟翼、分裂式襟翼、富勒(後退)式襟翼和開縫式襟翼等幾種類型(圖1)。

(1)簡單襟翼與副翼形狀相似,鉸接於機翼後緣。放下簡單襟翼,改變了翼型的彎度,使機翼更加彎曲而上、下翼面壓強差增大,升力係數增大。

(2)分裂式襟翼鉸接於機翼下表面靠後緣處,可相對於上方固定的機翼部分向下偏轉而達到增大升力的效果。

(3)富勒式襟翼通常與機翼後緣專門的機構連線,如滑輪滑軌機構或懸掛鉸接。當操縱襟翼放下時,襟翼沿預設的軌跡向後並向下運動。這一運動的結果不僅增大了機翼的彎度,同時也增大了機翼的面積,因而在沒有過多增加阻力的情況下,提供了附加升力。

(4)開縫式襟翼的外形與簡單式襟翼相似,在運動動作上又與富勒式襟翼類似。這種襟翼安裝在滑軌或滾輪上,或安裝在專門設計的鉸鏈上。工作時,襟翼向後和向下移動,在機翼後緣與襟翼前緣之間打開了一道“狹縫”,下翼面的高壓氣流,通過縫隙高速流向上翼面後緣,使上翼面後緣附面層中空氣流速加快,能量增大,將分離氣流吹向翼面後緣,理想情況下可以將上翼面後緣的紊流區恢復為平流狀態,減小了機翼後緣的逆壓梯度,延緩了氣流分離,提高了失速臨界迎角和升力係數。另一方面,放下開縫襟翼使機翼彎度和面積增大,也有增大升力效果。所以,開縫式襟翼的增升效果比較好。

調整片

飛機本身具有的穩定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飛機保持相對穩定的飛行軌跡,並能夠從各種干擾中恢復為原有狀態。但飛行條件是千變萬化的,如氣象條件和飛行速度的變化,裝載及其分布情況,兩邊機翼燃油消耗不對稱等,都會對飛機的穩定飛行產生明顯影響,導致飛機不能按預定的軌跡飛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不斷地對飛機進行操縱,以修正飛機姿態。飛機爬升或下滑時,也必須對飛機進行操縱,以保持飛機在所需姿態上。

為了抵消飛機在飛行中產生的不平衡力,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上裝有輔助操縱裝置,即通常所說的調整片。它們是鉸接於主操縱面後緣的小翼面,其種類有配平調整片、隨動調整片和反補償片等。

配平調整片

圖2 圖2

飛機在飛行中利用配平調整片對姿態進行配平。配平意指對飛機的某些不需要的姿態變化趨勢進行修正。配平調整片能夠控制飛機的平衡,在不對駕駛桿、駕駛盤和方向舵腳蹬施加操縱的情況下,通過對配平調整片的操縱,也能保持飛機的原有姿態。

配平調整片(圖2(a))一般是通過獨立的鋼索系統與駕駛艙相應操縱機構相連,但有些飛機的配平調整片採用電力傳動。在駕駛艙內通過配平操縱器件(電門、手輪或搖柄等)機械或電動地操縱配平調整片,使其後緣向上或向下偏轉(副翼、升降舵配平調整片),或向左或向右偏轉(方向舵配平調整片)。調整片偏轉後,所產生的附加空氣動力可帶動相應主操縱面相對反向偏轉,從而對飛機姿態進行修正。

某些小型飛機的部分主操作面(如副翼)後緣安裝有固定式調整片。這種調整片只能在地面由維護人員根據需要進行調整,稱為修正片或固定調整片。

隨動補償片

隨動補償片在外形上和作用上與配平調整片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配平調整片需要飛行員專門操縱,隨動補償片則不需要單獨操縱,而是隨著主操縱面的偏轉而自動相對反向偏轉(圖2(b)),其偏轉後產生的附加空氣動力幫助主操縱面運動,減小了主操縱面所需要的力。

反補償片

圖3 圖3

在某些小型飛機的全動平尾(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為一塊整體結構)後緣鉸接有一塊小翼面,其作用是在進行俯仰操縱時,隨著全動平尾的偏轉,該調整片自動同向偏轉,且偏轉角度大於全動平尾,其反補償作用,適當增大所需俯仰操縱力,防止飛行員操縱過量,保證飛行安全(圖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