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平地突起一小山,高約30米,面積5畝左右,四面怪石嶙峋,山頂奇石屹立,有的如筆、如筍、如柱、如屏、如鍾、如鼓,有的恰似齜牙猛獸,赳赳武夫,並有前人題名的筆架峰、天外峰、
鐵剪峰、五老峰、巨靈掌、蓬萊石、角端石、玲瓏石等。岩壁上有“何異蓬萊”,“天然鐘鼓”等石刻和其他碑文。岩上藤蘿牽絲掛網,懸綠吊翠。岩間棕樹高矮錯落,四季常青。山頂稍平處,明代建有真武殿、文昌閣、三清殿、三元閣,總名後岩觀。山腳有一洞,東西相通,寬可容人,有石如鱗。傳說曾有龍潛伏其間後破石遠飛,故名“飛龍洞”。原以洞為路曲轉攀登上山,後于山北辟路拾級而上,小路兩側奇石林立,仿佛夾道歡迎。後岩觀東有三百鬧萬畝大田壩;南有草塘、松坪、金星三條小河交匯西奔;西南有低矮如林的怪石,重重疊疊,形似蓮花;四周村落棋布,竹林瓦舍,景色別致。明末巡按監軍御史錢邦芑,棄官為僧,寓居於此,多有題韻。所撰《草塘後岩記》對此極為推崇。清乾隆進士文宣詩《後岩十四韻》贊道:“境固呈天巧,人還贊鬼工”。後岩觀南面2公里處的宋家灣和1公里處的下司街,有紅軍長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猴場會議”遺址和毛澤東住處(傅家祠堂)遺址。位置
後岩觀位於貴州翁安縣城東北21公里的下司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