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道岩葆真觀

平江道岩葆真觀

距湖南平江縣城一百一十華里,距幕阜山四十華里的道岩,自古就是平江著名的風景名勝地。

唯一殘存的玉皇殿,請我們後人都要愛護唯一殘存的玉皇殿,請我們後人都要愛護
距湖南平江縣城一百一十華里,距幕阜山四十華里的道岩,自古就是平江著名的風景名勝地。它的出名:一、它是我縣著名道教發祥地;二、它是該縣古代文化的聚焦點。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教派,正式創立於東漢後期,創始人張道陵。道教尊老子為教祖,教徒尊張道陵為天師。即所謂“老子設經,道陵傳典”。張天師倡道於四川鶴鳴山,四川與湖南毗鄰,故平江為道教最早傳播區,所以我縣“名山道占多”。它們稱龍阜山、幕阜山、連雲山,天岳山、密岩山、古羅山等為“昌江二十二名山”,道岩列於前。道士居住的地方叫“觀”。觀,本是古代帝王侯的宮闕名。春秋時,有雉門兩觀,西漢初,有東觀、白虎觀。至漢武帝時,以仙人好樓居,建築蜚廉觀。蜚廉,即飛廉,古代傳說中之仙人名。此後,觀不再屬於帝王侯,而專屬於道家了。平江道家以崇真觀、奉真觀、葆真觀、顯真觀、沖真觀、金鋪觀、紫清觀、紫霄觀、玉真觀為“昌江九觀”。自宋元及清,葆真觀為最盛。?
葆真觀,即修於道岩山中。道岩俗呼“穿岩”,因其中空虛,有一洞穿山而過,把它分為前 岩和後岩。前岩建葆真觀,原有三清殿、祖師宮、關帝殿、玉皇殿、天師宮等建築,大多以懸岩為天蓋,架屋百楹。後岩,建有九老祠。藥師殿,它是公元1075年,由宋神宗熙寧八年,洪州(今南昌)西山逍遙觀道士胡元周,經歷岩下,徘徊不忍去。乃披荊棘,具香火,作章醮,為人祈福。信善之士,翕然歸向,爭出財力與之興建。凡十五年,自門庭至於殿宇,自殿宇至於堂奧,莫不完備。名為崇仙觀。
後宋徽宗第六年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秋九月,天子祀神宗於明堂,澤及四海,乃降敕書, 以岳州平江縣道岩為葆真觀。
但是現在的葆真觀面目全非,早已沒有當年皇家敕封的氣派了,衰敗時間就在前五六十年左右,那裡的老人還記得當年的盛況,文化大革命是最殘酷的摧毀,方老說大部份建築都拆去修水庫,蓋公家的辦公樓了,光木塑神像就被燒了三四天,現在唯一的還有一尊馬元帥的塑像存世,是當地人冒著被斗的風險從火海中偷出來的。建築物唯一倖存是玉皇殿。根據方老說衰敗原因是當時觀里道士去縣城蓋山廟做清事,發去的雷壇兵忘了打起馬卦回壇,這邊就開始走敗了,蓋山廟散清事這邊觀里就起火,這就告訴我們那場火也是葆真觀衰敗原因之一。玉皇殿碑記

天曰神,地曰祗,經史所載彰彰矣,然在天稱神,而懸象於列星辰者不可勝述,而要莫尊於玉皇其神,尊則奉之也,不可以不至道。嚴觀列三峰之中,超八景之勝,游者覽奇之,莫不謂一洞天也。觀有玉皇聖像,由來已久,羽士道?以其至尊無二,旦夕之間苟無燈火以為之輝煌,是衷聖像也。因假資於眾生,置田土名鄧家山正壠出水左邊,園內田二號,鄧家山窩口田堪塹下田一號,皇壠上頭分水界下第三號田名外灣丘,田一號七坳大塘八分之三為供奉之費。而名之曰百子燈,而況於玉皇聖像之所,而又恐後之道,久而廢墜,則尊神之意猶未及諸愁遠,因立碑以志而焉,記余余謂梵堂亦有不滅之燈,由是疚以繼日常昭不熄焉,於今羽士摹緣而奉之,將見玉盞長明與星辰麗天而並燦其所,以尊神而敬事之者可不謂之至矣乎。
邑癢生蓮池方冕楠撰。
皇上道光十四年甲午歲冬月上 吉旦立

敕賜葆真觀記

右朝議大夫,知岳州軍州管勾學事兼管內勸農事,輕車都尉 ,借紫摯捧奏請觀額並立石。朝請大夫,直秘閣,新差知江州軍州兼管勾學事兼內勸農事,兼江南東路兵馬都監,上國柱黃誥撰。大觀元年秋九月,天子祀神宗於明堂,澤及四海,乃降敕書,以岳州平江縣道岩為葆真觀,此千歲一遇也。去幕阜山四十里有岩石焉,蟠地而大,插天而高,其中空虛,了無一物,東西透徹,車馬往來,其廣可架屋百楹,岩之上下,流水灌注,源源不絕,此天池也。繞岩四柱,森然相望,若有所獻,此香爐峰也。南一峰仰視漢宵,有軒昂不可屈之式,此席帽峰也。北一峰深入煙霞,與星斗為鄰,此雲蓋峰也。有試劍石,此許、吳真君,驅邪斬蛟之故事也。有燒丹爐,此葛、艾先生,修煉飛升之遺蹟也。有井深不可測,故神物贄藏於其中,每歲閔雨,鄉人祈禱,頃刻而應。至於名花茂草,珍禽奇獸,開落飛鳴,千狀萬態,非筆墨所能盡,覽者自得之。風俗相傳,謂之道岩,或謂之崇仙觀,其興廢本末不可得知。而其岩石,蓋自開闢之初,已融結剖判如此,埋沒當年,顯煥今日,謂之千歲一遇,非過論也。先是洪州西山逍遙觀道士胡元周經歷岩下,徘徊不忍去。乃披荊棘,具香火,作章醮,為人祈福。信善之士,翕然歸向,爭出財力與之興建。凡十五年,自門庭至於殿宇,自殿宇至於堂奧,莫不完備。守令監司論奏朝廷,以葆真觀為額,可謂幸矣。昔者東郭順子人貌而天,緣虛於葆真。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人以言其偽,天以言其真也。凡人之情,莫不緣物而動。目緣色,耳緣聲,鼻緣香,舌緣味,心緣奢欲,五者交戰,則人偽長而天真滅矣。此緣虛所謂葆真也。德行不足,語言有餘;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不待語言而自化也,無意則真,有意則偽,使人之意也消,莫不真也。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多矣,而南華老仙獨稱東郭順子,豈非葆真之士不易得哉?使郡邑之中,山林之下有如東郭順子,則人人舍偽而從真,不煩號令之督責,刑罰之驅除,而內外治矣,然則朝廷美意何謂深切著明,而冠褐之徒安得不免以報萬份之一呼?大觀三年五月二十(原字無)(原字無)(原字無)記。
《全宋文》卷2108載:黃誥:字君謨,岳州平江人。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歷長沙主簿,知益陽縣。元佑中通判潭州。紹聖二年(1095年)以朝散郎知歙州。提倡教育,新創學舍,明年登第者十人。改建州。移湖南提刑。大觀三年(1109年)以朝請大夫知江州。觀至太府卿。
資料來自:郝崇植於97年12月6日

平江縣《道岩正一譜》平江縣《道岩正一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