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詞

後宮詞

《後宮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這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首句寫夜來不寐,夢想君王臨幸;二句寫忽聞前殿歌聲,君王來幸無望;三句寫紅顏猶在,君恩已斷之苦;四句寫再幻想君王可能來幸,於是斜倚熏籠,坐待至天明,終成泡影。全詩語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摯而多層次,細膩地刻劃了失寵宮女千迴百轉的心理狀態。

作品原文

後宮詞

淚濕羅巾夢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聲 。

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淚濕:猶濕透。濕:一作“盡”。羅巾:絲製手巾。

⑵前殿:正殿。按歌聲:依照歌聲的韻律打拍子。

⑶紅顏:此指妃子。恩:指皇帝對她的恩寵。

⑷倚:靠。熏籠:覆罩香爐的竹籠。香爐用來熏衣被,為宮中用物。

白話譯文

絲帕揩盡眼淚,好夢卻難做成;

深夜,前殿傳來有節奏的歌聲。

紅顏尚未衰老,恩寵卻已斷絕;

她獨倚著熏籠,一直坐到天明。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代宮人所作的怨詞。前人曾批評此詩過於淺露,這是不公正的。詩以自然渾成之語,傳層層深入之情,語言明快而感情深沉,一氣貫通而絕不平直。

詩的主人公是一位不幸的宮女。她一心盼望君王的臨幸而終未盼得,時已深夜,只好上床,已是一層怨悵。寵幸不可得,退而求之好夢;輾轉反側,竟連夢也難成,見出兩層怨悵。夢既不成,索性攬衣推枕,掙扎坐起。正當她愁苦難忍,淚濕羅巾之時,前殿又傳來陣陣笙歌,原來君王正在那邊尋歡作樂,這就有了三層怨悵。倘使人老珠黃,猶可解說;偏偏她盛鬢堆鴉,紅顏未老,生出四層怨悵。要是君王一直沒有發現她,那也罷了;事實是她曾受過君王的恩寵,而現在這種恩寵卻無端斷絕,見出五層怨悵。夜已深沉,瀕於絕望,但一轉念,猶翼君王在聽歌賞舞之後,會記起她來。於是,斜倚熏籠,濃熏翠袖,以待召幸。不料,一直坐到天明,幻想終歸破滅,見出六層怨悵。一種情思,六層寫來,盡纏綿往復之能事。而全詩卻一氣渾成,如筍破土,苞節雖在而不露;如繭抽絲,幽怨似縷而不絕。短短四句,細膩地表現了一個失寵宮女複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夜來不寐,等候君王臨幸,寫其希望;聽到前殿歌聲,君王正在尋歡作樂,寫其失望;君恩已斷,仍斜倚熏籠坐等,寫其苦望;天色大明,君王未來,寫其絕望。淚濕羅巾,寫宮女的現實;求寵於夢境,寫其幻想;恩斷而仍坐等,寫其痴想;坐到天明仍不見君王,再寫其可悲的現實。

全詩由希望轉到失望,由失望轉到苦望,由苦望轉到最後絕望;由現實進入幻想,由幻想進入痴想,由痴想再跌入現實,千迴百轉,傾注了詩人對不幸者的深摯同情。

名家點評

《詩人玉屑》:詩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詩曰:“明年此會知誰健,更把茱萸子細看”……又白樂天云:“淚滿羅巾夢未成……”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用吾曰:淺易中有思致。何仲德為富艷體。周珽曰:色衰寵弛,情之常也。紅顏未老而恩先斷,非有奪愛在中,即為讒妒使然也。聞歌而淚盡,夢不成而坐到明,一腔幽思,誰得知之?懷才未試,貶黜鏇及,何以異此!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極直致而味不減,所以妙也。

《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梁》:十分幽怨,十分寂寞,禁宮中輒喚奈何。

《詩境淺說續編》:作宮詞者,多借物以寓悲。此詩獨直書其事,四句皆傾懷而訴,而無窮幽怨皆在“坐到明”三字之中。

《唐人絕句精華》:白詩每喜作快語、盡語,如“紅顏”句,皆嫌快,嫌盡,不免刻露。

作者簡介

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畫像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