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後囟人體部位名。即枕囟。嬰兒出生後,左右頂骨與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間隙。另外嬰兒也有前囟。
後囟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人體部位名。即枕囟。
後囟人體部位名。即枕囟。嬰兒出生後,左右頂骨與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間隙。另外嬰兒也有前囟。
(象形。或從肉,宰聲。本義:連合胎兒或新生兒顱頂蓋各骨間的膜質部) 同本義 [fontanel]、夾囟曰角。——《禮記·內則》注。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囟門 方言集匯 字源字形後外側囟,又稱“乳突囟”。新生兒顱骨的高度與身高比較,相對較大,約占1/4,而成年人約占1/7。
釋義或頸部淺靜脈採集難以成功時,常改用前、後囟穿刺取血. 適應證 新生兒或後囟未閉嬰兒,無出血傾向者,用其他方法採血困難時,可用此法。 用品 治療盤,無菌注射器及短斜面6、7號針頭。 穿刺針 方法 1.將後囟...
適應證 用品 方法前囟(frontal suture)位於頂骨與額骨之間,即矢狀縫與冠狀縫相會處,是最大的囟,呈菱形,囟的直徑,出生後3個月內平均為26mm,面積平均為3...
概述 相關疾病囟球xìn qiú,為河南方言俚語
基本信息 詞源囟子又名囟門,嬰兒左右頂骨與顱蓋諸骨尚未接合所形成的骨間隙,有前囟、後囟之分。囟門(xìn mén )指嬰兒出生時頭頂有兩塊沒有骨質的“天窗”,醫學上稱...
兒科著作。書名取小兒初生時顱囟未合之義。又名《師巫顱囟經》。二卷(一作三卷)。六脈諸經皆發陰證,若血盛氣衰,則肥而劣氣,若氣盛血衰,則瘦而壯氣,余髒妊之...
顱囟經 內容概要 提要記載 作者兒科著作。書名取小兒初生時顱囟未合之義。又名《師巫顱囟經》。二卷(一作三卷)。
顱囟經 摘要 提要記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