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鯢魚紋瓶

彩陶鯢魚紋瓶

彩陶鯢魚紋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高38厘米口徑6.8厘米,1958年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彩陶鯢魚紋瓶

彩陶鯢魚紋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高38厘米口徑6.8厘米
1958年甘肅省甘谷縣西坪遺址出土
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原始崇拜

遠古時期,中國的黃河流域生活著許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們結成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響,經濟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特性,並都有與眾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魚紋一樣,這件彩陶瓶上的鯢魚圖案也是器物製作者信奉的神話形象。

西北大鯢

瓶用細花紅陶製成,小口翻唇細長頸折肩深腹平底,腹部兩側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處用黑彩繪一條鯢魚,生動可愛。鯢魚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生長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紋,因為"聲如小兒啼",所以又稱為“娃娃魚”。鯢魚在現今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都有分布,但甘肅省只見於天水武都兩個地區,此瓶正好發現在這一範圍之內。

“龍的祖先”

鯢魚繪於瓶上,是這個不知名的氏族的圖騰紋樣,可能是他們信奉的祖先形象,鯢魚的臉酷似人形,兩隻眼睛炯炯有神,身軀捲曲似在遊動,兩隻前肢彷佛在支撐著身體,使頭昂起,像是在呼喊著生命,又像是躍動著自由。有人認為這種人面鯢魚是中國最早的龍圖,視之為龍的“史前祖先”,也不無道理。
瓶體上的圖案準確地表現了鯢魚的特點,反映了遠古人類對生活觀察的細緻和藝術再現水平的高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