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彈塗魚又名花跳、跳魚,隸屬於鱸形目、彈塗魚科。彈塗魚雖然個體偏小,但其肉味鮮美獨特,營養極為豐富,深受城鄉消費者喜愛,且供不應求。因此,該魚產業化養殖、規模開發前景廣闊。從本期起,本報將分期刊登其人工養殖技術,以期對廣大養殖戶在養殖生產中有所借鑑。
一、苗種來源
彈塗魚的繁殖期,一般為每年的4月~9月,每尾性成熟的親魚可產球狀卵1萬粒~1.5萬粒。夏秋季可看到大批量的魚苗出現於海水比重1.008~1.015之間的江、河、海匯合地帶,進行索餌覓食。天然魚苗的采捕期在5月份~9月份,但以6月~8月為佳,尤其是初夏漲潮後,在河口入海處的淺灘(灘涂)、積水潭以及有行人腳印形成的水堀中,可利用小型手抄網撈取3厘米~5厘米長的小苗,作為常用養殖種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可以進行人工、半人工、全人工育苗與增殖來解決產業化規模養殖的種苗不足問題。
二、池塘養殖
1.場址選擇
養魚池四周應無工業污染(特別是油污、有毒廢水、農藥、髒物等)源排入,且有常年適量淡水源注入,海水比重適中,營養鹽豐富,水質肥沃,潮差大,風靜浪平內灣的中高潮區較好。灘塗平坦且應有一定的比降(一般為1∶1000),為泥質或泥沙質粘性土結構,適宜底棲藻類繁殖和彈塗魚生活生長及有利於建築池堤。供水、供電有保障,交通便捷。
2.池塘面積
每口養殖池塘以1.5畝~15畝為宜,一般以3畝~5畝、6畝~8畝者為多。若過大,則日常管理不方便,且難以一次性放足種苗。過小不利於彈塗魚棲息生長,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上不去。所以有必要作全盤考慮並謹慎對待。
3.池堤池灘
彈塗魚的養殖池與其它魚蝦養殖池相類似,池底灘涂應高於低潮線,且平坦,以便於排水、擱池、曬底灘和施肥培植底棲硅藻。每口池子應設定進排水調控閘門各一座,池底部、特別是池溝須向閘門處傾斜,並在池灘中央設一條2米~3米寬、連線閘門處的深溝(一般為30厘米~50厘米深),以利於進排水調控。底部灘涂地質以較軟的粘性土為佳,要有利於魚類進出入活動棲息和便於藻類繁殖,松壤土則次之。四周池堤應構築高些,有條件最好另外加一道攔圍網或其他作防逃設施,以防備彈塗魚逃逸及有害物的入侵。
三、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彈塗魚主要以底棲黃褐色硅藻為食,其次是藍綠藻,一般不直接攝食米糠、豆餅粉、花生餅粉粒與魚漿等動物性飼料,也未發現互相殘食現象,惟獨有良好充足的藻類,才能促使彈塗魚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長。故如何使池底、灘面有利於藻類繁殖長成,乃是每位養殖生產經營者必需想辦法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在放養前必須做好“清池、曬池、整灘、消毒、除害、施肥、培植基礎餌料”等六大常規工作。如已經過多年養殖、有機沉積物較多的老魚蝦池,投施基肥量宜少不宜多,一般在池底曝曬至龜裂後,每畝撒施15公斤~30公斤米糠,注水5厘米~10厘米,幾天后即可放苗養殖。對新建成的魚池塘,每畝應加施經堆放發酵消毒的乾雞、豬糞40公斤~50公斤,具體操作,可視本地的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加水水深以2厘米~8厘米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