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彈塗魚養殖底藻培植技術

大彈塗魚(Boleophtalmus chinensis Osbeck)食性以底棲硅藻為主,藍綠藻次之。攝食時,以其下齶貼於泥表,頭左右擺動前進,以此刮取灘面附生底藻為餌,不直接攝食米糠、豆餅、花生餅等飼料。因此,在開展人工養殖時,必須進行底藻的培植,形成藻牧場,為大彈塗魚提供餌料。

一、池塘準備

魚池一般以1.5~15畝為宜,太大不好操作。池塘底質以軟粘土為佳,池底平坦。池底應高出海區低潮線,便於排乾水曬坪,池深50~80厘米。在池中央挖十字溝,池沿開出一條環形邊緣溝,形成“田”字溝,溝面積約占池塘面積10%,溝寬2米,溝深約30厘米。池之四周圍起高約60厘米的防逃網(尼龍篩網)。在池靠海一側設一閘門,並與中央溝相連,池底及池溝均向閘門傾斜。在進、排水處設定防逃設施。

二、敵害殺滅

危害培植藻牧場的主要敵害有鹽水蝸牛(海螺)、鹽水蜈蚣和搖蚊幼蟲(紅筋蟲)必須殺滅。前二者,可採用0.3毫克/升貝螺殺或每公頃施用1000公斤煙砂加以控制。後者可用0.25毫克/升力拔山或0.3毫克/升速減松(Sumithion)驅除。

三、底藻培植

選擇晴朗的天氣,放乾池水,曝曬池底數天,至龜裂狀後,每公頃施放糞肥400公斤、米糠200公斤及碳酸鈣20~50公斤。施肥時,應均勻地潑灑在池底不要出現堆積。然後,注入鹹淡水(比重為1.01~1.02),保持15厘米水深,為了促進硅藻的生長可同時潑灑水玻璃(含矽酸鈉27%)30毫克/升和三氯化鐵3毫克/升。經3~5天后,底藻逐漸繁殖起來,形成藻床,即可投入魚苗。所形成的藻床以褐色硅藻及較嫩的藍綠藻為最好。

四、中間管理

底藻培植後,即可放入大彈塗魚苗。此時要維持水深15~20厘米左右,保持水質清澈,讓陽光能透入池底,以利藻類進行光合作用,加速底藻發育繁殖。
經過半個多月的飼養,原先培植成的底藻,不能滿足池魚的生長需求,水質已開始逐漸變混濁,此時,可繼續排水曬坪3~6天,但環溝內應保持水深15~20厘米,供大彈塗魚庇護。而後,進行追肥,追肥措施有三種:
(1)畝用尿素1.75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水玻璃0.1公斤。
(2)畝撒放米糠10公斤。
(3)畝施放雞、鴨糞肥140公斤加0.1公斤水玻璃。
同時引入鹹淡水,重新促進底藻繁殖發育。如此,反覆操作,保持底藻茂盛生長,供大彈塗魚覓食。

五、注意事項

1在中間管理過程中進行曬坪,應考慮大彈塗魚苗的大小,對小於5厘米的魚苗,不宜曬坪,因此投放的魚苗規格,應考慮到放養後第一次曬坪時,能否達到5厘米以上。
2施肥時,應儘量將糞肥潑灑在龜裂的底泥表面,防止流入大彈塗魚的洞穴內,而毒死大彈塗魚。
3為了加速藻床的形成,可引入水質較肥、有豐富硅藻及藍綠藻的海水,亦可採用人工接種的方式。
4擬曬坪時應關注天氣預報,否則如遇雨天,藻床會被沖毀。
(本文已被瀏覽 1620 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