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①陽強不痿,不自覺地有精液溢出。或不能泄精。《諸病源候論·消渴病諸候》:“強中病者,莖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古代崇尚服石者,內有火毒熾盛;或有腎陰虛虧、腎陰妄動者,均為強中常見病因。前者宜瀉火解毒,用石子薺苨湯、黃連豬肚丸;火盛陰虛者,再加元參、麥冬、生地,或用倒陽湯。後者宜用六味地黃湯、大補陰丸;亦有用蓯蓉丸等方治療者。
②指消渴病之“消腎”。參見該條。
記載
《本草綱目》記載一方藥叫“薺丸”,原文見下:
強中、消渴(男子出精後,陰莖仍然堅挺,稱為“強中”;如同時有多
飲多便現象,即屬“消渴”,能發癰疽)。用豬腎一個,黑大豆一升,加
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薺 、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
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同煮汁至三升。分三
次服。此方名“石子薺 湯”。又方:薺 、大豆、茯苓、磁石、栝樓根、
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共研
細,加煮爛的豬肚子,搗勻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鹽
水送下。此方名“薺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