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黃

張黃

張黃鎮位於欽州市東南部,南瀕北部灣,東臨粵港澳,地處華中、華南與東協的出海要道,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群規劃綱要》和《欽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定位的區域中小城市,國家級重點建制鎮,北部灣經濟區四級城市建設區,北部灣加工製造業重點配套產業基地,欽州市具有縣區功能的兩個綜合型重點鎮之一,浦北縣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通行欽廉粵語、廉州話、客家話。全鎮現有1個社區居委會和23個村委會、470個村民小組,2009年末總人口近10萬。張黃鎮是北部灣經濟區13個重點建制鎮之一,2011年末全鎮總人口12萬。

基本信息

地理交通

張黃 張黃

張黃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張黃江沖積平原、盤地遍布全鎮,多小丘陵,西北部是省級地質公園——五皇嶺森林公園,土壤為紅壤、細沙土和黑土,地形條件好、開發成本低;城區距浦北縣城40公里、合浦縣城53公里、北海市區75公里、欽州市區約100公里、靈山縣城67公里、防城港市160公里、南寧市區約230公里,與湛江市僅隔100多公里。張黃鎮東與安石鎮交界,南跟泉水鎮相連,西和大成鎮接壤,北同龍門鎮、白石水鎮畔鄰,全鎮總面積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941公頃,境內有廣西第二大水庫——合浦水庫。交通條件非常優越,貴合高速公路(貴港至合浦,2010年開建)經過境內並設入口處,距合山高速公路(合浦至山口接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入口處40公里,距玉鐵高速公路(玉林至鐵山港,已開工建設)入口約35公里,距玉鐵高速鐵路(玉林至鐵山港,開工在建)火車站30公里,浦鐵二級公路(浦北至鐵山港)、欽張二級公路(欽州至張黃接博白、陸川,規劃在建),距北海福成機場65公里,距南流江舊州港口18公里,是國道209線和省道S21845線交匯處,境內已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周邊城鎮三級水泥公路貫穿全鎮,而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鎮名由來

據有關史料記存,張黃鎮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起初是一黃氏和張氏祖先先後在此設店賣茶、賣粥,後來逐漸成為集市,因圩場起源於張、黃兩姓,張黃故此而得名。

歷史沿革

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張黃屬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嶺南地區設定桂林、象、南海三郡,張黃屬象郡轄地。­

秦末漢初,張黃屬南越國轄地,張黃地名出現。漢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合浦郡、合浦縣,張黃屬合浦縣。三國時期,張黃屬吳國,仍是合浦郡、合浦縣轄地。­

有正式文字記載的是在南朝宋明帝景和年間(公元465年),其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設越州郡,第一任刺史、開州鼻祖為西江督護、廣州刺史佐將陳伯紹。其時越州郡管轄東至今廣東茂名、南至今廣東徐聞(雷州半島)、西至今廣西靈山縣與南寧界、北至今廣西容縣之廣大地域20個郡縣,時與廣州同一省級軍事建制單位。越州郡城設在張黃東南20餘公里的仰天湖。陳伯紹於當年時常率兵剿匪,征討地方敵對勢力,常駐軍張黃,其又為開發張黃農業水利基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今張黃江東岸的大王廟依舊香火不斷。大王廟即是為了紀念陳伯紹而建。­

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銷龍蘇郡,復置入合浦郡;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改越州為祿州,城治在張黃南部10餘公里的南流江畔施渡坡(現泉水鎮舊州古城),直至宋朝初年,歷時900多年。­

唐朝武德五年和貞觀八年,幾易其郡,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越州為廉州;張黃屬封山、合浦、蔡龍轄地一部分,以合浦為最。­

五代十國時期,張黃先屬楚後屬南漢,屬廉州轄地。­

宋朝、元朝時均屬合浦縣轄地,廉州於元朝隸屬湖廣行中書省。張黃同此。­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張黃屬廣東布政司管轄。張黃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起初由張氏和黃氏先祖在此設客棧賣茶、粥及其他商品,供往返於海上和南流——張黃江的求購合浦珍珠的達官貴人住宿餐飲,此後集市漸大,因地起源於張、黃二姓,“張黃”故此得名。­

清朝(公元1644—1911年),廉州府、合浦縣之名不變,隸屬廣東省,一直延續到民國初期,後與欽州同一行政區,改為欽廉。張黃屬合浦、欽廉轄地。­

民國十八年(20世紀30年代),張黃鎮曾因國共兩黨紛爭劃江而治為張黃東鎮、張黃西鎮兩大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中共合靈南區軍政府在張黃以西的白石水雙埔口成立轄合浦、靈山,解放後改為中共合浦縣人民政府。­

解放初,張黃仍屬合浦縣轄地。1949年,屬合浦縣第四區,稱張黃鎮,從未設過鄉,一直為鎮建制。其張黃鎮為合浦縣第四區中心,轄安石、龍門、白石水、北塞(通)、舊州(泉水)、石沖、馬蘭七個鄉和100多個保。1952年8月11日,經政務院批准,劃合浦縣北部設定浦北縣,改隸廣西省,張黃屬浦北縣轄地。1955年7月又劃還廣東省管轄。1958年底撤銷浦北縣,併入合浦縣。1965年7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復置浦北縣,重新劃撥廣西管轄至今,屬欽州市轄地,張黃亦此。

張黃鎮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張黃地處合浦縣中部,扼交通要道,乃南北部接壤的咽喉。土匪猖獗的年代,張黃成了粵系剿匪的大本營;及至抗戰期間也駐過李宗仁的桂系軍隊,各宣傳隊伍也常在這裡活動,誕生了不少文人墨客。在中共倡導下,在此和國民黨召開過一次著名的合浦縣抗日青年代表大會。日寇侵占了北海、威脅合浦,張黃成了國民黨臨時政府和各社會、救國團體的所在地。國民黨反對政府曾在此設營四次“圍剿”廣東南路抗日縱隊隊長張世聰領導的白石水革命根據地。

文化傳承

張黃人參與了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兩廣事變、“一二八”抗戰和淞滬會戰等,張黃還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軍”第四軍、十九路軍(均屬粵系)將兵黃埔生源地之一,如在山西抗戰殉國的原十九路軍高級將領陳前等人,民國廣東欽廉籍名將陳濟棠、陳銘樞、香翰屏、鄧世增、林翼中、張君蒿、張枚新等都與張黃淵源密切而深遠。1932年,著名愛國將領香翰屏在廣州召集旅穗欽廉籍各界名人捐款捐物,在張黃創立了廣東省立合浦縣農業職業學校(今張黃中學、欽州農校前身)。1939年3月在合浦農校舊址,由國共兩黨共同主辦的“廣東省合浦縣抗日青年代表大會”召開,影響整個北部灣地區。抗戰末期,合浦、北海失守後,張黃鎮一度成為國民黨合浦縣黨部、政府、軍隊司令部及其他社會團體、救國團體駐地。1951年12月在張黃鎮成立“合浦縣人民政府中北區政府”,1952年5月設立浦北縣時撤銷。1965年國務院再次從廣東把合浦縣中北部劃為浦北縣(張黃鎮歸屬),給廣西欽州市管轄至今。張黃鎮境內居民主體為廣府、客家民系,主要語言為粵語、廉州話、客家話。張黃鎮人文底蘊深厚,鎮區內有紀念南越王陳伯紹而建的大王廟和五公祠,紀念蘇東坡和伏波大將軍的文武廟,以及十字廟、媽祖廟、張氏宗祠、嶺南騎樓等歷史古蹟,年久失修,原貌仍現;人才輩出,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廣西電視台電視劇中心主任的著名劇作家龔知敏,國家二級作家、欽州市文聯副主席黃家玲等一批在文化界、政界和商界取得突出成就的張黃驕子。

張黃中學 張黃中學

經濟發展

張黃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特產有香蕉、甘橙、荔枝、龍眼、酸梅、黃欖、乾葛、淮山、劍麻、竹子等,有“竹子之鄉”美稱,竹編產品質量堅韌,遠銷歐美等世界各地。瘦肉型生豬、美國皇鴿、養雞等畜禽養殖業相當發達。境內廣泛分布花崗岩和水晶石,儲量豐富,質量一級。經濟建設快速發展,近年來全鎮國內生產總值超8億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4億元,財政收入2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00元;張黃工業集中區上規模的企業現有35家,已經形成造紙製糖、農食產品(涼果)加工、煙花炮竹、劍麻和竹編等傳統支柱產業。在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背景下,張黃鎮政府適時提出發展目標:“張黃城以工業發展為主,帶動商貿和服務業發展,集工農貿服務於一體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努力建設成為北部灣經濟區的經濟、工業強鎮。”作為省級A類產業園區,張黃鎮工業園區與泉水工業園區連成一片進行總體規劃開發,在鞏固傳統支柱工業的同時,近年來不斷引資開拓造紙、冶金、電子、輕工食品、高新技術、物流交通、紡織服裝等產業,現張黃—泉水工業園區正在加緊建設電鍍城和五金城,以及完善園區與城區基礎設施,正邁向北部灣加工製造業的重點配套產業基地。­

張黃鎮一直是縣經濟社會中心強鎮,縣南部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張黃鎮城鎮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有自來水廠、醫院、供電站、汽車站、酒店賓館、超市及四大市場、信息網路中心、交警中隊、電信郵政、百貨商場、銀行、省直轄單位東方場等,生活、生產、消費、休閒、通信、交通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程控行動電話和寬頻網路覆蓋全鎮各村。張黃鎮每天有班車到北海、合浦、浦北、欽州、防城港、湛江、靈山、南寧、廣州、東莞、深圳、佛山、珠海、玉林、貴港等地。城鎮開發建設較早較快,城區面積4平方公里,城區常住人口4萬,日常流動人口近3萬,是1984年廣西第一批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文教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張黃文化中心曾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集體”稱號。鎮內有中學四所,縣屬重點高完中張黃中學,縣南部中心國中張黃鎮中,廣西農墾局東方農場直屬的東方中學,鎮村聯辦的大平中學;全日制國小30多所,在職中國小教師1000多人,在校中小學生2萬人。張黃醫院是縣南部一所綜合性地段醫院,國家一級甲等醫院;東方醫院直屬廣西農墾東方農場,設施完善。有添寶、城南、東方等現代居民住宅小區,近年來建有縣第一個廣場——寬闊雄偉標誌性的世聰廣場,以及縣第一個標準足球場——張黃鎮中足球場,建成的還有東方大道、環城東路、張黃二橋、張黃中橋、張黃鎮行政信息中心(政府)辦公大樓、新世紀廣場、步行街等一批先進的城區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的有進城大道環城西路、張黃鎮汽車客運總站、老城區改造、電鍍城、省級A類工業園區等,高12層的“張黃第一高樓賓館”也於近期奠基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