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黃港

張黃港 位於如皋市石莊鎮西南 東與江安鎮接壤 境內有如皋215路公交首末站。

張黃港 的來歷 由如皋城向西南30餘公里的長江 邊,有一座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港口集鎮——張黃港。張黃港地處焦港出江口,原名不 是張黃港。

張黃港位於石莊西南7公里,與靖江西來相鄰,處焦港入江口北邊,為如皋南翼一繁榮集鎮;民國期間叫張黃鎮,石莊人習慣稱西港。

清乾隆五十三年開闢焦港,港外有小沙洲,淤漲成陸,當地居民叫永樂橋。民國《如皋縣誌》載:“永樂橋,為石莊江津要口。”光緒十年永樂橋坍入江中,居民內移,於焦港上建木橋,名太平橋。光緒二十七年太平橋也遭坍江。居民再次北移現址重建,仍稱太平橋,東邊橋堍逐漸形成一條蜿蜒小街,成為今日留有些舊跡的張黃老街。

太平橋雖有坍江之危,然長江水運極為便利,且腹地廣闊,商業前景看好。有識商賈看中此處地利,在此開設商埠,將內地生豬、禽、蛋及農副產品由此輸出至江南各地,再將其新型工業品輸入,以供應當地市場和遠銷內地。由物流的吞吐又帶動客流的進出,於是不少商家於此落戶,商號漸多,行業漸全。自民國九年起,港口漸漸走向繁榮。但港狹水淺,航運不暢,商家大受影響。頭腦靈活的豬行張義記與糧行黃喆人兩老闆合計,他們二人出大資,並牽頭向各中小商行募款以整治航道,眾均附議。港口經疏浚後變得通暢,遂以二人之姓定名“張黃港”。

民國八年坍江破堤,江潮倒灌,淹及石莊南街。如皋知縣周燾任命張黃鄉紳黃文濬督修如皋沿江16里江堤。民國十二年開工,兩年後竣工,沿江一方賴以平安。

張黃自成港後,商埠林立,貨積如山,客流如潮。著名商號有:石合泰洋行,張義記、何錦記、丁徳記、丁恆記、倪甡記、倪國良、朱押和等八大豬行,陳記等六家雞鴨蛋行,黃喆人、丁大生、丁合順、馬復聖、朱雲龍、黃國權等數家糧行,徐大生花生行,郜源義、楊春生、何正基、邵其山、殷道生、張篤裕、殷繼壽、張玉湖、朱益山、徐麻子等京廣貨店,朱德林等綢布莊,鳳春園、錢銀保、魏萬聖、楊天良、馬五九、胡正泰、王才子等飯館點心店,謝林記、包連升、姚國生、朱大房、吳松泉和交通等數家客棧,陳治平、葛少明、張道生、朱濟先等中西醫診所,朱南山、唐老太中藥房,其他如山竹石灰行、油麻店、柴草行、理髮店、茶館、酒樓、妓院……各行各業,無不因商貿客貨流量日增而應運而生。

張黃港還是一個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地方。1927年4月被北伐軍擊潰的孫傳芳殘部,撤逃至張黃港。共產黨員張連生、徐芳德組織當地上萬村民以釘耙、鋤頭、鐵叉、鍘刀等農具,對潰逃殘軍發起攻擊。在張黃港短兵相接,聯軍死10人,村民死17人,傷者多人。村民以普通農具挑戰真槍實彈的聯軍,無所畏懼,終將其驅逐北去。

此間保定人士王鳳林在蘇北區黨委書記陳丕顯的策動和幫助下,當上張黃港“偽巡官”,且以合法身份從事地下工作。後王鳳林辭去巡官,轉而開設雞鴨蛋行,辦起交通旅社,以此為掩護從事黨的秘密交通中轉站工作,護送過好些“特殊旅客”安全過境,其中有外籍醫生艾寒松和他的愛人趙金秀醫生,為蘇中革命事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至民國二十六年張黃港進入了鼎盛期。然好景不長,次年日軍占領如皋、石莊、張黃。張黃港是江防要地,日軍常駐兵一個班,偽軍一個排,於此修築碉堡,封鎖交通,盤查出入,有時還下鄉“掃蕩”。因此村民和商人不易再來張黃港交易,人流、物流驟然下降,張黃港漸漸敗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