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沒有他就沒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沒有他就沒有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迅速崛起,他就是《蔣介石的幕僚軍師·張靜江傳奇》的主人公一張靜江。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是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是二十世紀初的江浙財團大亨。孫中山稱他為“二兄”,“中華第一奇人”;蔣介石稱他為“革命導師”;陳果夫稱他為“黨國理財第一人”;毛澤東稱他是“有經濟眼光”的人。《蔣介石的幕僚軍師·張靜江傳奇》記述了張靜江拼搏、奮鬥、奉獻的一生,以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披露了張靜江與孫中山的生死之情以及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
目錄
引子
第一章 海上巧遇國父,立志追隨中山革命,一諾千金,留下聯絡暗號ABCDE
第二章 救人於水火,少年即顯俠義。落下終身殘疾,民國政壇出現“羅斯福”式風雲人物
第三章 出使巴黎商務隨員,開創中國境外公司先河;舌戰日本小東洋,大長中國人志氣
第四章 在巴黎創辦《新世紀》,與東京《民報》遙相呼應眾志成城,為反清革命搖旗吶喊
第五章毀家紆難,襄助中山革命,厥功至偉,孫中山題贈“革命聖人
第六章 力排眾議,一言九鼎,議決中華民國總統制,為新政府募集千萬經費,卻婉拒財政部長要職
第七章 功成身退,致力於社會改良運動。憂國憂民,發起成立“進德會”和“儉學會
第八章 “二次革命”失敗,血雨腥風,危難時刻毅然出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長,百計籌資,保護革命同志,打擊袁氏勢力
第九章 桃園三結義,成為蔣介石在上海灘的靠山,以非常之手段募集革命經費,為孫中山創建陸軍嘔心瀝血
第十章 甘當鋪路石,為蔣介石出人頭地指點迷津力薦蔣介石擔綱黃埔軍校校長,被蔣尊為革命導師
第十一章 扶病北上,遍尋良醫,為孫中山會診解危,奈回天乏力,痛別國父
第十二章 痛斥“西山派”分裂活動,化解黨內矛盾,捍衛總理旗幟,支撐危局,幫助蔣介石平息“中山艦”風波
第十三章 危難之際,出任國民黨中常委主席,力挽狂瀾,運籌帷幄,揮師北伐
第十四章 力主清黨,為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出謀劃策,退讓高位,甘當幕僚軍師
第十五章 勸蔣下野,避開寧漢對峙,緩和新桂系矛盾,以退為進,鼎力支持蔣介石東山再起
第十六章 主政國家建設委員會,白手起家,迅速發展電力、通訊、交通,興水利、舉礦業,創造東方建設神話
第十七章 不負家鄉父老,創辦西湖博覽會。大力發展浙江經濟,有悖蔣介石政治意圖,被迫辭去浙江省主席
第十八章 淡出政治,仍為抗日奔走,面對弱肉強食,立誓今生今世不再食肉,以示抗日
第十九章 淒楚離國,寓居紐約,呼籲世界和平,喜聞日本投降,開戒慶祝抗戰勝利
尾聲
後記
主要參考書目
試讀章節
初秋時節。美麗島的濕悶暑氣遲遲不肯退去,台北陽明山蔣介石官邸在灼人的陽光下傲然孤立。瞬間,烏雲從天際急驟而來,遮住了太陽,天頃刻黑了,像黑夜一樣。巨雷在低低的雲層中滾過之後,滂沱大雨就鋪天蓋地地壓下來,嘩嘩地下著,茫茫天地間仿佛掀起一陣陣悲天險地的嗚咽,像是老天在敘說一個遊子令人難以置信的心酸經歷……
這是1950年9月4日,即民國三十九年九月四日下午,蔣介石身著筆挺的軍裝,在官邸二樓大廳內,全神貫注地傾聽陳誠有關朝鮮戰場形勢的分析。這時,蔣介石的內務秘書匆匆來到他的身旁,俯身耳語了幾句。蔣介石當即神情一變,與會者也都一齊靜默無聲,看著蔣介石,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時間在一秒秒地消逝著……突然,蔣介石面無表情地緩緩站了起來。眾人全都屏住了呼吸,這時,蔣介石輕輕地吐出了幾個字道:“人傑先生去世了!”與會者一齊肅立,氣氛頓時肅穆萬分。蔣介石低頭站了很久。似乎是因這樣一位特殊的老友的去世,而引起了他感懷無限。戎馬倥傯歲月,北伐、剿共、抗日、內戰、敗退台澎金馬……他突然抬起頭來,訓令道:“即發唁電致張夫人逸民,以示哀悼。囑財政部按政府領導人待遇,匯寄治喪費用。”說著,他頓了一頓,提高了聲調道:“對人傑先生,政府應明令褒揚!”
1950年9月16日,在張人傑逝世後的第十四天,台灣的“國民政府’宣布了對他的褒揚令:
旗幟鮮明地亮出了積極革命的立場,並用“新世紀元年”記年,使用陽曆月日,以表示不承認滿清政府的統治。
在《新世紀》所刊發的各類文章中,以吳稚暉,李石曾的文章居多,吳稚暉學問淵博,寫得也很勤,他常使用的筆名有“燃”、“燃料”,“夷”等,其用意不言自明。
李石曾在巴黎,開始是研習農學,而後鑽研生物學,由生物學進而研究拉馬爾克的動物哲學,又由動物哲學進一步引申到研究克魯鮑特金的互助理論。他編譯了不少拉馬爾克和克魯鮑特金的著作供《新世紀》刊用,他自己也撰寫文章,以“真”或“真名’的筆名在《新世紀》上發表,《新世紀》以無政府主義學說為理論指導,同時積極宣傳反對君主立憲,倡導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主張擴充武備,推翻封建帝制。《新世紀》還提倡大同主義,崇尚人道、博愛與平等,主張人類應當發揚互助精神。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男女平等,反對男尊女卑等,這對當時世界各地尤其是留歐的中國學生及華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甚至在以後對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政治,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