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方剛,社會學者,作家,大學教師。主要從事兩性問題研究,出版有著作三十餘種,在台灣出版有八卷本文集。主要著作:《轉型期中國的性與性別》、《中國多性夥伴個案考察》、《方剛情愛咨助系列》(五種)、《社會學家的兩性詞典》、《男性要解放》(主編)、《男人解放》、《精神我析》、《動物哲學》、《夢境中的男女關係》、《神話中的男女關係》,等等。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目錄
攜老同穴/1
珊瑚/2
蛔蟲/3
蚯蚓/4
對蝦(一)/5
對蝦(二)/6
……
書摘
鷸
《戰國策·燕策二》中,蘇代勸說趙王不要攻打燕國,他說:“今者
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鷸日:‘今日不雨
,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成語便由此得來,鷸也借成語而擴展
了知名度。
鷸泛指鷸科或鷸屬鳥類,這一科鳥類共有89個種,它們的主要食物是
軟體動物以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
鷸是捕食雙殼貝類包括蚌的能手,它的喙天造地設般用來啄破貝類的
硬殼,粗壯有力;而喙的末端犀利無比,用來切斷扣緊貝殼的肌肉,然後
像剪刀一樣,把肉撕剪出來,乾淨利落,普通的貝類都不是鷸的敵手。如
蚌,假使它是開著殼兒的,只要被鷸一啄,便會當場斃命,連合起殼兒的
能力和機會都沒有。因此,鷸蚌相爭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蘇代對趙王說
了一個大謊。
這個謊言其實是為了保住燕國的性命,同時也提示趙王,趙國同樣受
著強秦的威脅,燕趙聯合抗秦,才是正確的選擇。
易水邊的鷸也有兩種選擇。其一,是繼續啄蚌,不與之合作,對付完
蚌再對付那正走近的漁人:其二,不啄蚌,與蚌一起對付漁人,或者雙雙
逃離。
歷史學家對合縱抗秦的策略給以了讚賞,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強秦最
後滅絕諸國,一統天下的運數。以另一種眼光觀照,合縱抗秦的舉措,至
少是延長了諸國混戰的局面,使更多的百姓慘遭塗炭,同時延緩了統一大
業的完成,推遲了中國進入封建社會的腳步,使歷史發展滯後。
鷸也是一樣,即使真的與蚌合作,又怎么可能與漁人相抗衡呢?而選擇
逃跑,又是否就真的能夠逃出漁人的捕獲範圍呢?而趙國,其實沒有逃跑的
可能。
而問題的關鍵是,蚌是鷸的食物,也可以說是它的敵人,吃掉蚌是鷸
分內之事,是大自然幾千萬年生物演化做出的安排。放走蚌,與鷸類的生
存哲學相左,作為一隻鷸,如果放掉近在嘴邊的蚌,便是對本族信念的背
叛。
面對一個強敵的威脅,是與相對弱小的敵人合作呢,還是先幹掉弱小
之敵,再想辦法應付強敵,這種選擇,其實是關於“矢志”還是“奪命”
的選擇。過於聰明的鷸自然會選擇“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而另一
些鷸,卻可能堅信“匹夫可以奪命,不可以奪志”的說教。
認敵為友,即使事關性命,也總讓人覺得不太舒服。更何況,這種選
擇往往沒有什麼好報償,中國歷史上,便不乏此類明證。
企鵝
企鵝是實行永久性配偶制的鳥,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