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素稱“三國故地”的合肥,由於魏、吳長達30餘年的爭奪,曾遺下眾多與三國有關的故址。有證可考,有史記記載的就有三國新城、袁術墓群、箏笛浦、藏舟浦、回龍橋、飛騎橋、斛兵塘,以及古逍遙津與教弩台。上述的故地遺址中,其中多數由於歷史的變遷、戰爭與自然的影響,其蹤影俱湮沒不存。現保存較為完整、可尋可見的只有逍遙津和明教寺(教弩台)等幾處。
逍遙津位於合肥老城區東北角,與教弩台僅一步之遙,以三國時期的古戰場而載入典籍。逍遙津又名“竇家池”,“鬥鴨池”,古為淝水上的津渡。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孫權率10萬大軍攻合肥未下,軍還,為曹操守將張遼所襲。孫權退至此地,津橋已被拆除,孫權乘駿馬飛越淝水脫險,後人名此橋為飛騎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逍遙津占地31.3公頃。全園以水系自然地分為東西兩園。園內景點密集,移步換景。東園為青少年活動區和兒童樂園。中間一片大草坪,為遊人集結娛樂的廣場。東南角是動物園,有珍禽異獸和千姿百態的水族。東北角是供遊人品茗小憩的蘧莊和搖槳蕩舟的的遊船碼頭。西園以植物造景為主,配合建築和園林小品,有梅花山、牡丹園、杜鵑園、藏幽園、盆景園、獨秀峰等勝景,各種奇花異草,爭妍鬥豔。園內鬼斧神工的假山怪石、小橋流水、水榭迴廊、樓台亭閣,皆相隔在舉步之間。遊人入園,曲徑探幽,如入仙境。
現橫掛在公園南大門上的匾額“古逍遙津”四字,系清末宣統皇帝的老師、太子少保陸潤癢所書。園內不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將張遼的衣冠冢,還有一尊橫刀躍馬的張遼塑像;東吳孫權敗陣的飛騎橋也在園內恢復重建,更豐富了逍遙津的內涵意境。
歷史典故
在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與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在這部膾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中,羅貫中根據《三國志-吳志》中的記載,生動地描寫了這一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並以一首“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七言絕句對當時的戰況和情景作了生動的記述。逍遙津公園位於今日合肥老城的東北角,園址古為淝水上的一處津渡。園名緣於古書《莊子》中的名篇《逍遙遊》。公元3世紀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合肥隸屬魏國,是江淮咽喉,軍事重地。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東吳孫權乘曹操興師西征漢中張魯,合肥空虛之機,親率10萬精兵,企圖一舉攻占合肥,達到向北打開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鎮守合肥的魏國大將張遼,面對強敵壓境、敵我實力對比懸殊的危難局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毅然率領將士出擊迎敵。在張遼英勇卻敵精神的感染下,魏國將士眾志成城,奮勇殺敵,以一當十,大敗吳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戰場遺址就在今逍遙津公園一帶。
在1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逍遙津這個三國時期的古戰場歷經滄桑。宋代乾道年間,合肥城擴大,逍遙津被圈入城內。明代官僚竇子偁將逍遙津占為私有,改名 “竇家池”。清代康熙年間,逍遙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據,易名“鬥鴨池”。光緒年間,易主為龔照瑗、龔心釗的私家花園。龔心釗自號豆隱,因此逍遙津又改名為 “豆葉池”。而後龔家花園屢經戰火,日益破敗。新中國成立前夕,園址殘垣斷壁,雜草叢生,滿目荒涼。
逍遙津公園
簡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開始將逍遙津逐步闢建為公園,並將逍遙津以西的季家花園也延攬園中,1953年正式以“逍遙津公園”命名。經過多年的精心建設經營,逍遙津現已建成環境優美、景色怡人的綜合性公園,成為合肥名勝古蹟遊覽區和新“合肥十景”之一。逍遙津公園占地31.3公頃,其中水面11.2公頃。公園呈扇形鋪開,由水系自然分割為東西兩部分。東園水域遼闊,草坪如氈,主要由青少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動物展區組成。內有兒童樂園、遊樂場、草坪廣場、逍遙湖、逍遙閣、渡津橋、文化宣傳長廊、茶社設施等。
公園南大門
公園南大門是一座高近10米、三開間、牌樓式的仿古大門。大門上方一塊古色古香的牌匾上書“古逍遙津”四個鎏金大字,字為清狀元、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手書。進入公園,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持槍躍馬的張遼青銅塑像。塑像高達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遙津”五個大字。遊樂設施
公園主幹道兩側是各種遊樂設施及兒童樂園。作為目前合肥市和外地青少年遊客來合肥遊玩的首選地,這裡不僅有鏇轉滑梯、大象滑梯、翹翹板和鞦韆等多種遊樂設施,還有自控飛機、鏇轉電馬、電動火車、電動小汽車、空中腳踏車、碰碰車、雙人飛天、海盜船、章魚、飛椅和急流勇進等科學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各種遊藝機械,從而構成了一個開放式、多層次和立體化的遊樂世界。涉身其中,驚險刺激,妙趣橫生。逍遙湖
位於公園東面的逍遙湖,水面開闊。憑岸臨風,只見湖面波光粼粼、遊船遊蕩,湖岸花香襲人,柳絲拂浪。湖中有三個島嶼,最大的一個島上建有一座金黃色琉璃瓦雙重檐亭,這就是逍遙墅,湖岸與島有石橋相連。最小的那座島,叫“螺”島,還有一島相傳為張遼衣冠冢。島上綠樹成蔭,景色宜人。湖的周圍設有環狀水上遊覽線,遊人既可湖上泛舟,也可通過71米長、共有9孔的渡津橋登島賞景,也可登臨明三暗五,高達22米,具有漢代建築風格的逍遙閣飽覽湖光園景。跨過連線東西兩園的北津橋和南津橋步入西園,只見園內河道交織,曲徑通幽,滿目綠樹紅花。東南角為一橢圓形半島。島上的一組建築稱逍遙水榭,由水榭、方亭、遊廊和太湖石假山構成,在濃密的樹叢掩映下,頗具江南明清建築小品的韻致。散步其中,低首四顧,仿佛置身於蓬萊仙境,堪稱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離開水榭,踱過三折曲橋,一路行來,只見梅花山隱蔽在一叢叢梅花、桂花、丁香、紫荊、珊瑚和麻葉繡球後面。在不遠處的牡丹園,四周的綠樹繁花簇擁得各色牡丹益發華貴、富麗。園旁一池碧水,池畔建有四角尖亭,亭旁遍植桂花、臘梅等。
盆景園
位於西園之中的盆景園,又叫藏幽園,占地2.4公頃。全園通過門、窗、池、廊、壁和植物被分隔成不同的空間。盆景廊將大小四個展室以迴廊形式相連組成三合院。院內一池碧水,水面睡蓮並蒂,金魚穿游其間。盆景展區,展有五針松、羅漢松、柏、梅、榆等樹樁盆景1000多盆、50多個品種。盆景園布局精巧,建築和植物相互襯托,形成園中之園。盆景園東側的松柏林中有一隆起的高堆,為張遼墓。堆上有亭,亭內立碑(墓表),碑為方基圓柱,碑頂上刻“魏故都亭侯張遼之墓”九個篆字。堆下一條青石神道,兩方門闕立於神道入口,神道兩側各有三尊獅、虎、羊石獸。所有石刻均為漢代風格,莊嚴肅穆,古色古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