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照瑗

龔照瑗(1835—?),字仰蘧,號衛卿。安徽合肥人。初為江蘇候補道。光緒九年(1883年),參與長江設電線事宜。次年,因中法戰爭爆發,隨全權大臣、署兩江總督曾國荃到滬同法國公使巴德諾談判和約。奉命會同蘇松太道邵友濂在滬籌辦台灣後路軍火餉械及續調營勇等事。光緒十一年,因轉運台灣餉械出力,獲賞花翎。次年,任蘇松太道。諭令上海縣署在租界內拘提人犯,拘票需經領袖領事副署,並由巡捕房協助。光緒十三年,奉命督同重辦上海機器織布局。次年,照會英、法兩國駐滬領事,請取消小車加捐。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光緒十三年,奉命督同重辦上海機器織布局。次年,照會英、法兩國駐滬領事,請取消小車加捐。尋經小車夫斗爭,不加是年捐稅。致函領袖領事、英總領事許士,請飭英商祥生洋行不得擅自在浦東購地建廠軋花;又向北洋大臣李鴻章稟報,鏇由總理衙門照會英公使請轉飭停辦。光緒十五年,在滬設立會丈局。鑒於公共租界工部局在殷司灘岸建公園,遂據光緒七年丈量結果,向駐滬領袖領事重申所謂殷司灘岸,比原契多出10畝,其地是中國官地,工部局無權出而據為所有。次年,出示重申例禁,華洋商人雇用小火輪船駛入內地,務遵章請領執照;小火輪船經過關卡停輪候驗,不準拖帶貨船。調任浙江按察使。

主要經歷

1896年10月11日,龔照瑗奉命秘密抓捕了流亡倫敦的孫中山,但孫中山說服了使館的英國僕人通知英國當局。在英國的巨大壓力下,龔照瑗只好放人,自己不方便出面,便由在使館任參贊的龔心湛替代。英國政府對此想當惱怒,要求中國政府不可再犯,並召回相關外交人員。而實際上龔照瑗從1895年10月開始嘔血音啞,語言不清,經年忽輕忽重。此間龔照瑗多次上書,請求另派人選代其職,讓其回國就醫,或由使館參贊代職。而一方面時無更佳人選,而大清駐英大使一職關係重大,由參贊代職甚為不妥,故而令其在使館內養病工作。到1896年8月經浙江名醫唐竹溪治療,至1897年1月奇蹟好轉,但僅為迴光返照,到2月極度惡化。對於病症,中外醫生分歧:一認為是腎病,一認為是肺病。1896年羅豐祿隨李鴻章週遊歐美各國,在外交場合上,熟練的外語水平,敏捷的才智贏得了國際人士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在英國博得了英國女王的歡心,並獲得女王封予爵士爵位,也是李鴻章在國際上大放光彩。李鴻章在未歸國之前已密保羅豐祿接替龔照瑗為新一任駐英大使,在李鴻章幕府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羅豐祿終於得以獨當一面的機會。1896年11月23日清廷準許龔照瑗以炳辭歸,命羅豐祿以二品頂戴記名海關道賞四品京卿出任駐英公使兼駐意、比公使。羅豐祿於1897年4月19日抵達倫敦,4月22日和龔照瑗進行使命交接。龔照瑗本欲4月26日啟程回華,但病情不穩,醫生勸其不要立刻回華。但龔照瑗病情並無好轉跡象,惟求落葉歸根,故於1897年5月10日乘英國船隻回華,並和該船約定,若中途病逝,不得棄置於海,亦應帶回上海。並隨船攜帶棺槨、壽衣等必備之品。因此龔照瑗應該是在1897年或之後去世,但確切時期有待進一步考證。故美國史學家赫蘭德卻認為龔照瑗是突然中風后不得不撤換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的確是因病撤回。假如沒有龔照瑗囚禁孫中山之事發生,龔照瑗因病也要回華;而假如龔照瑗沒病,而僅僅囚禁孫中山很有可能因為英國的抗議而會被被撤職回國,但並沒有必然性。所以龔照瑗回華應該定性為因病辭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