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統一[講師]

張統一[講師]

張統一,河南省鄭州人。博士,我國著名的材料科學、工程科學和固體力學專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廈門大學兼職教授,兼任遠東及大洋洲斷裂學會副主席、國際斷裂會議執委。2014年出任上海大學教授,擔任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院長。

基本信息

成長經歷

張統一張統一
張統一父親是鄭州鐵路局總工程師,母親為工人;其姐姐和哥哥分別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
他於1965年9月從鄭州市西南鐵中進入鄭州一中學習,被編入68年級5班。學籍表個人特長愛好一欄自己填寫為:游泳,爬山,愛好無線電。班主任評價他學習刻苦鑽研,獨立思考,成績良好,注意體育鍛鍊但體質還比較弱,數理化成績優秀,尤其代數和幾何經常滿分。他曾是1965年鄭州中學生物理競賽的第一名,參加高考前在鄭州七中任職班主任兼物理教師,他邊教書邊學習,經常跑到鄭州大學學生教室窗外旁聽物理課。
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的高考成績特別優異,超過了清華大學的錄取線,後被新鄉師範學院(現河南師範大學)物理系錄取。1978年我國恢復研究生招生,唯讀了一年多的大學,他就以高分考過了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的錄取線,成為新鄉師範學院物理系77級中第一個考上研究生的學生。

教育背景

1978—1979年:在新鄉師範學院(現河南師範大學)物理系學習,讀到大學二年級就考取研究生。
1979—1982年: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化學系金屬物理專業學習,獲得碩士學位。
1982—1985年: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化學系金屬物理專業學習,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6—1988年:從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後,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獎學金,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哥庭根大學工作。
1988—1990年:在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從事研究工作。
1990—1993年:作為研究科學家在美國耶魯大學工作。
1993年至今,在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工作。
2011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年7月起任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院長。

學術成就

張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材料的機械性能、微觀力學/納米力學、微結構與材料性能的關係、鐵電和壓電材料、薄膜、納米線及納米管、微橋/納米橋實驗、擴散與相變。從事材料力學性質的研究。預測並證實了鋼鐵扭轉和剪下載荷下的氫脆現象。澄清了電絕緣裂紋面上電邊界條件,發展了壓電線性和非線性斷裂力學;實驗證明導電裂紋的電斷裂韌性為材料常數,構築了電致斷裂的理論框架。發展了微觀/納觀力學:建立了微/納橋測試理論和方法及薄膜/基體系統中產生位錯、微/納孿晶和裂紋的臨界厚度理論;給出了應力腐蝕中裂紋、腐蝕膜和位錯互動作用的理論解。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二次、香港裘槎高級研究學者獎、美國ASMInternationalFellow獎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
張教授以第一作者及聯合作者身份共發表140多篇SCI學術論文。在斷裂力學,微觀、納觀力學和材料的氫致開裂等領域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擁有兩項美國專利和一項國家專利,獲兩次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和2007年度),2001年獲得美國ASMInternationalFellow,2003年獲香港裘槎高級研究學者獎。收到過5張SCI賀卡和1張Elsevier賀卡,祝賀其論文引用次數名列本領域前1%。組織並主持三次國際學術會議,包括首次在中國召開的第八屆國際斷裂基礎大會。特邀為MechanicsofMaterial,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EngineeringFractureMechanics,CompositesScience&Technology等學報編輯了八期特刊。
其中在香港科技大學完成的4篇代表性學術論文,截至2008年12月30日,SCI引用次數分別達到245,180,147和134次。參與撰寫三本著作。獲得2項美國專利。並受邀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特邀報告32次。2002年被中國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聘請世界著名學者項目”聘請,2001年獲美國ASMInternationalFellowAward,1988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科技獎,1987年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十獲獎人中排第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